黃容霞
【摘要】在新課改下,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具有扎實的閱讀基礎。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才能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質量。但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仍然較低,所以對我們語文教師而言,探究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開展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學,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低年級;策略
近些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在這個大背景下,語文教學更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且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知識,正是積累語文基礎的重要時期。然而,低年級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加上學生的行為、思維都有特殊性,因此,教師需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才能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一、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第一,有利于增強學生聽、說、寫的能力。在小學語文的具體教學中,閱讀與聽說可以表現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說話與寫作可以看做是學生對語言的實際表達、運用。低年級的學生如果想要讓自己的語言得到更好的表達,則他們需要積累更多的詞匯量。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當中積累詞匯,并讓學生積累多種語言表達方法,使得他們擁有自己的語言思維,學會用詞造句,為學生的寫作與日常語言表達打下良好基礎,促使學生的聽、說、寫的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第二,有利于學生發展思維。閱讀教材當中的主要內容是文字語言,文字語言不會受到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人們通過閱讀教材當中的文字語言,即可知道許多新鮮事物。因為小學低年級閱讀教材具有較為廣泛的題材,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多樣化的教材文章,讓自己的知識面得到有效拓寬。同時低年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還可以感悟與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使得自己的寫作技巧得到提高。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其需要轉動腦筋進行思考,方才可以準確掌握作者想表達的情感,所以閱讀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學生的智力、思維得到良好發展。
第三,有利于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筆較好。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充分體現了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能夠通過文章文字,來領悟與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學生在長時間的閱讀中,他們的思想品德會受到名家名篇的影響,教師更容易對學生培養愛國家、愛社會主義、愛人民等思想感情。同時語文教師也能夠通過名家名篇,指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人物美、意境美、結構美等,使得學生的心靈美得到有效陶冶,所以閱讀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二、開展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第一,課堂進行趣味導入。興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的學習認知程度較低,難以真正理解讀書對自己人生的重要意義。通常情況下,低年級學生在接觸到新鮮有趣的事物時,才會有較高的興趣來探究事物。因此,語文教師在對低年級學生實施閱讀教學時,需要注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應當采取新奇、趣味性強的方法來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得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到課堂學習中,以確保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舉例說,在對學生進行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文章的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提前準備幾個關于雪的謎語,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猜謎語,同時教師再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在下雪后最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語文教師再引導學生對課本中的插圖進行觀察,提問學生從插圖中可以看出哪些雪地里的小畫家?雪地里的小畫家主要運用什么工具來畫畫?通過有趣的問題提問,可以有效導入課文主題,讓學生可以在探究問題答案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進而提高整個閱讀教學的效率。
第二,課堂內容有效結合課外。通常情況下,低年級的教材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內容。如果學生的閱讀只局限于課文,則低年級學生容易產生閱讀枯燥感。如果語文教師在課文閱讀教學中,能夠有效結合一些課外的神話故事、成語故事等,則可以讓課文的閱讀教學內容得到有效豐富,也能夠讓學生的語文知識面得到有效拓寬,有利于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低年級是學生積累基礎的關鍵時期,所以語文教師需要注重課文內容與課外知識的有效結合,讓課外讀物來補充課文內容的不足。例如,在進行一年級下冊《春夏秋冬》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時,有很多教師會先對學生開展識字教學,此時教師不妨對學生講解一些神話故事、成語故事等來豐富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可以認識到在古代人們認為是共工和祝融大戰造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同時,神話故事還可以為自然現象的形成增加了趣味性,讓學生對課文學習產生興趣。然后,教師可以再向學生開展冬至、秋分、夏至、立春等故事,告知學生春夏秋冬四季形成的實際原因,使得學生對自然現象有真實的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這樣教師通過課文和課外知識的有效融合,在充分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知識得到進一步拓寬,有利于低年級閱讀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升。
第三,借助表演來輔助教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借助表演的形式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對學生的創造力進行有效培養。尤其是教師在進行童話或寓言等內容的教學時,表演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低年級小學生的性格具有好動、活潑等特性,大多數小學生都存在著比較強的自我表現能力。通常情況下,小學生會專注于做自己的事情,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表現自己。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對課文故事中的角色進行表演,讓學生通過角色表演來增強知識理解。例如,在進行二年級下冊《青蛙賣泥塘》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分組,讓學生選擇課文中的小猴、小兔、蝴蝶、小鳥、野鴨、老牛與青蛙等角色來開展表演,引導學生站在小動物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同時在學生完成表演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互相討論:青蛙的泥塘發生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閱讀和表演中領悟到什么道理。教師通過表演和問題引導,能夠讓學生不斷深入思考課文內涵,使得學生可以更加透徹地理解知識,并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有進一步提升。
總之,閱讀教學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積累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語文教師應當通過趣味導入、課文結合課外、表演等方式來開展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學,促使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使得學生的語文知識面得到有效拓寬,并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龔小芬.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4):185-186.
[2]林燕花.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 語文課內外,2019,6(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