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蓉艷
【摘要】語文課程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而且語文作為我國發揚中國優秀文化的學科,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不僅能夠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而且還能夠通過語文學習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交往,怎樣做一個談吐文明的人。學好語文知識不僅是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要求,而且也是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和推進,大單元教學手段被人們所關注和重視,單元教學能夠將語文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進行整理和融合,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單元教學以單元主題作為教學導向,將語文教材內容之間相互補充和整合,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能夠通過單元教學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這也是在遵循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2001年6月教育者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9月時,教育者已經再三積極的按照其要求進行了教學實踐,從在實踐過程中探究了很多新的教學模式,而單元教學就在此時被教育者重視,這是因為單元教學更加注重課程內容的整合、尊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與新課改理念完全相符。而在二零一一年出臺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的表示“語文教學時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整合以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在進行語文課程評價時也要體現出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與綜合性。”這一要求的提出,為單元教學的實施奠定了基礎,也為小學語文單元教學設計提供了方向和要求。因此,小學語文小學語文教師采用大單元整合教學手段進行知識教學是國家對教育的要求,也是語文教學現狀的要求。
一、單元教學內涵
理解了單元的含義才能理解單元教學的真正內涵。單元的分類有很多所,劃分的標準不同單元的種類就會不同。例如,以單元的拆分方式劃分就可以將其劃分為組合型單元和自然型單元;以單元的內容方式劃分就可以將其劃分為教材單元和經驗單元。但是不論是如何進行單元劃分,單元都會有這三個特征,第一個特征是,單元是一個封閉的完整的環形系統,在單元的內部各個系統之間都是相互聯系且有獨立存在的;第二個特征是一個單元的核心概念是相同的,單元中的每一個知識點中都蘊藏著核心素養;第三個特征是單元之中的知識內容都是互通的。所以,單元教學就是一種教學形式,是以單元為主題將單元中的知識內容進行整合,進而設計單元任務,實現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并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
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就是綜合性原則,單元教學設計是就需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單篇的整體性設計只是針對某一篇文章,而單元教學指的是以整個教學單元為基礎,對單元教學脈絡進行整體的把握,并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更為合理的單元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等。整體性原則就是在教材的基礎上,經過綜合考慮其它因素而對整體的語文知識進行的教學設計。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為例。該單元以“學貴有疑”為主題,精選了《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達》《呼風喚雨的世紀》《蝴蝶的家》四篇文章,寫作內容是“小小的“動物園””以及語文園地。運用整體性原則觀察這一單元,明確了這個單元主要側重于“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通過這些文章引導學生學會質疑。
(二)關聯性原則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必須要遵循關聯性原則。部編版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有自己的主題而每一個單元中的文章與文章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他們有有共同的主題。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本單元中共有4篇文章分別為《觀潮》《走月亮》《現代詩二首》《繁星》四篇課文以及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口語交際“我們與環境”,這些內容都用一個共同點就是文章都是圍繞“自然美景”這一主題來寫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時就需要抓住主題,遵循其中的關聯性,從而更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過程。
(三)一致性原則
單元教學設計時要遵循一致性原則。小學語文教師單元教學時要保證教學的整個過程是一致的,以單元教學主題為中心,圍繞單元中心設計的教學過程、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都要統一保持一致性。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并不會按照教學目標進行單元教學,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完全沒有聯系,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也不相符,這樣不能保持教學一致性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會非常不理想。語文教學中對于如何實現學、教、評一體化一直沒有找到對策,而單元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想要實現學、教、評一體化,就必須遵循一致性原則。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時必須要遵循整體性、關聯性和一致性原則,以這個原則為基礎,靈活且科學合理的進行單元教學設計。這三條原則既存在關聯性又具有差異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單元教學過程中要讓三條原則保持平衡,互相制約,這樣才能發揮單元教學的優勢和作用,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更深更透徹的理解,并且能夠牢固掌握并靈活運用。
三、運用單元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確立單元教學目標,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學校語文老師在使用單元教學法時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掌握狀況、興趣程度,為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目標,即圍繞培育和提高學生語文的核心素質這一教育目標,并根據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一套完善而有利于學生的教學計劃。這就需要學校的語文老師在利用單元教學法開展語文基礎知識教育時,首先要對語文課本中的各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都加以仔細的掌握與細致的理解,從而才能夠設計出符合單元教學內容的核心問題,并把各個單元間的思想感情及其知識內涵加以互相融合,進而才能設計出符合單元內容的核心問題,并將不同單元之間的思想感情以及知識內容進行相互整合,進一步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構建正確的價值觀。除此以外,小學語文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就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和挖掘,并結合單元整體目標,在不同的課堂中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文章時,這一單元中包含了《小英雄雨來》《我們家的男子漢》《蘆花鞋》這三篇文章,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成長”這一單元教學主題,以此來明確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讓學生通過單元教學法的引導掌握這一單元中出現的生字和生詞,并給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進而能夠明白如何對較長的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和把握。還要從這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怎樣為課文的每一段列標點、改標題,并由此來訓練學生的語句組織和表達能力,以便使學生條理清晰的捋順本文中事物進展的順序,也以便于學生能夠將文章內容順暢的敘述出來。小學語文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時,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和閱讀這篇課文沉浸于晉察冀邊區的少年雨來為了革命干部能夠順利轉移而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情境之中;在講解《我們家的男子漢》這篇文章時,通過閱讀文章感受到語言的幽默風趣,并且感受到小男孩身上散發的男子漢魅力;在講解《蘆花鞋》這篇文章時,小學語文教師想要通過文章讓學生學習青銅身上執著、善良、樸實以及堅韌不拔的品質并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小學小學語文小學語文教師運用單元教學法將三篇課文中的不同情感進行對比,從而讓學生對這三篇課文中的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并能夠牢固的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詞,對文章中的情感有所感悟和體會,進而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語文知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二)圍繞語文雙線主題,構建不同的教學情節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在每個單元中都設置了一篇精讀文章,精讀文章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精讀文章對單元教學目標的實現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單元教學法進行語文知識教學時應該目的明確,有組織的引導學生以單元教學的主題以及語文要素等內容為基礎,讓學生對精讀文章進行詳細的閱讀和學習。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設計不同的教學問題,創設不同的教育情景,借此來使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課文中所蘊含的真摯情意與含義,以便于更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與品質,為學生今后的學業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例:當學校的語文老師在向學生講授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文字教學時,在這一單元中涉及了《古詩三首》《爬墻虎的腳》以及《蟋蟀的住宅》這三篇文章,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學生明確“留心觀察”這一單元的主題,從而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每篇文章中蘊含的真實情感,并能夠讓學生學會用生動形象且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同時讓學生通過文章的學習更有效的培養和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在第三單元中《古詩三首》是教材設置的精讀文章,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和單元主題的基礎上讓學生仔細的學習這三首古詩,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古詩閱讀方法,能夠通過古詩的課下注釋、插圖等輔助內容對古詩中晦澀的字和詞有更透徹的理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單元教學講解《題西林壁》這首古詩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朗讀、自主閱讀等方式對這首古詩中的情節進行豐富的想象,并讓學生對課下注釋認真的學習和掌握這樣才能對古詩中的關鍵詞進一步的把握,對古詩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通過創建與教學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朗讀古詩,從而更好的體會作者蘊藏在詩中的情感。學生通過單元教學法的引導掌握了作者寫作的順序以及景物描寫的方法,同時也有效的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體會課文內在精神,領悟單元思想主旨
目前的部編版語文教材中,每一個單元中都會針對學習內容設置相應的習作訓練,但是因為習作訓練間隔的時間過長所以學生能夠進行習作練習的時間和次數都比較少,而且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必須具備的能力。所以教師運用單元教學法進行語文知識教學時,首先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進而能夠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所理解,并且深入的體會這一單元的思想主旨。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在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對文章的思想感情進行進一步的理解,對文章內容進行詳細的閱讀,從而讓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去深刻的感悟文章中的內在情感思想,從而對文章進行更加透徹的理解,使得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解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文章時,這一單元中包含了《貓》《母雞》《白鵝》這三篇文章,這三篇文章都是圍繞“動物”這一主題而創作的,這三篇文章的教學目標就是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意識到愛護動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讓學生養成愛護動物的良好品德。因此,教師在進行這一單元文章的教學時,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文章并將自己沉浸在文章所講述的情境中,這樣能夠進一步的感悟文章中的內容,并能夠在認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掌握作者寫作的方式方法以及課文的中心思想。此外,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文章時,首先要教導學生先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和關鍵語句,這樣學生才能流暢的閱讀文章,才能賞析文章,從而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同時,教師也要將每篇文章以單元的形式整合在一起,這樣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會更強,對文章的主旨和內在情感掌握的更加牢固。當學生對文章的情感有了感悟和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選擇習作練習的方式,鞏固學生所掌握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寫作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我的動物朋友”為主題進行寫作練習,從而將從文章中學習到的寫作手法、方法靈活的運用到寫作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
總結:總而言之,根據現在的教育教學現狀以及學生對知識學習的需求,運用單元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的知識分析能力,同時也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師運用單元教學手段將教材中的各單元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進而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識中的深層次內容并且能夠牢固掌握語文知識中的真正內涵,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思想,讓學生對課文的主導思想進一步的掌握,使得學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黃浪.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性教學的關鍵點探討——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J].小學語文教師,2020(07):41-42.
[2]唐暢.基于部編版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探究——以六年級上冊語文為例[J].知識文庫,2020(14):29-30.
[3]王雯佳.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分析——以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J].智力,2020(28):101-102.
[4]周晴.立足單元整體整合語文教學——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10):12.
[5]李次華."三維"著力,增效單元教學——語文五年級上冊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實踐與思考[A].福建省商貿協會.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一)[C].福建省商貿協會:,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