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旺軍
摘 要: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還要多進行實驗演示,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素養;重視教學方法創新,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加強資源整合,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學習意識。
關鍵詞:初中物理;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2-0042-02
初中物理中的一些知識深奧難懂,如果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就很難掌握這些知識。在核心素養下,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教學設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實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一、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素養
物理觀念的形成,對學生而言,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初中物理知識大多比較抽象,一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習慣于記憶物理公式和定律,至于這個的公式如何推導而來,定律的本身有何物理意義,他們都沒有進行過認真的思考。
例如,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發現,雖然很多學生都能熟練記住牛頓第一定律的文字內容,但是一到做題的時候就容易出現諸多的問題。如一個物體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上滑的物理問題,一些學生在進行受力分析時,始終認為物體要受到一個沿斜面向上的“沖力”或是“動力”,他們的理由是:如果物體沒有受到一個沿斜面向上的力,那么這個物體肯定無法沿斜面向上滑動。這種看法顯然是錯誤的,盡管學生知道“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但是一些學生還是沒有思考物理結論背后的含義,在做題的時候還是會回到其固有的思路上來,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因為它看起來似乎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非常相符。類似的錯誤比較多,說明一些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重結論輕過程,知道物理結論,卻對結論得來的緣由毫不關心;重記憶輕理解,還有部分學生停留在記憶層面,對物理定律的學習只是死記硬背,并沒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出現的這些類似問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逐漸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的物理觀念,對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有清晰而深入的認識,而不是在頭腦中留下一知半解、容易混淆的抽象概念。
再如,在“火車經過身邊的聲音變化”的互動討論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利用視頻展示的方法,為學生播放“火車經過身邊”的音視頻資源,在學生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共同討論火車、救護車經過身邊時的聲音變化。學生A說:“火車經過我身邊時,開始的聲音小,之后聲音越來越大,最后聲音逐漸變小,直至消失。”學生B說:“在救護車經過我身邊的時候,聲音也從逐漸變大到逐漸變小,好像救護車離我越近聲音就越大。”然后,教師根據學生所表述的物理現象,與學生一起討論,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總結聲音傳播的介質、途徑、速度等物理知識,讓學生逐步認識并掌握“多普勒效應”,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這樣的互動教學,能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在討論過程中站在物理學的角度認識生活中的現象,有效培養自身的科學思維素養。
二、重視教學方法創新,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新課標大力提倡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核心素養下,大部分教師對合作學習有著較強的敏感性,會自主引入運用新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到互動學習中來。在當前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對合作學習理解得不深不透,經常走向單一化,將小組討論學習等同于合作學習。其實,小組討論只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這就需要教師做出科學的選擇。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電流的強弱”時,教師可將學習的內容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怎樣表示電流的強弱,另一部分是怎樣測量電流的大小。教師可以先拿出電流表,讓學生觀察電流表的外形和設計特點,再聯系教材全面認識電流表。然后,教師把電流表連接到電路上,引導學生讀出具體的數值。最后,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電流的大小。這樣,學生就會迅速理解電流強弱的有關概念,并掌握電流大小的測量方法。教師借助實物進行操作并指導學生,比單獨講解形象得多,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明顯。
再如,教學“圓周運動”一課時,教師先將學生們分組,每組兩名學生,一名學生負責按照既定的圓形軌道進行移動,另一名學生負責記錄數據并比較速度,然后兩名學生互換角色進行實驗。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圓周運動的速度可以用物體通過的弧長與所用時間的比值來量度。這兩名學生,通過相互協作達成了很好的默契,不僅驗證了物理理論,而且提高了物理實驗的效率。因此,核心素養下,教師一定要創新物理教學方法,充分結合教學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加強資源整合,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學習意識
當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內容較為固定,對學習的范圍也進行了限定,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適時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加強資源整合。尤其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開展物理教學,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學習意識。教師在加工處理教學內容時,還要充分結合教學實際,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教師既要依靠教材,又不要被教材束縛,有效體現新課改理念,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大部分學生對“兩種電荷”比較感興趣,生活中常常會接觸電荷。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先設計一個實驗,讓學生從生活中的現象介入。接著,教師拿出一把梳子,梳幾下頭發,再將梳子對準桌子上的小紙屑,小紙屑就會被吸附到梳子上面。然后,教師再指導學生用直尺進行實驗,讓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形象直觀地看到電荷現象。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帶電現象,組織學生討論摩擦起火、雷電現象的原理,從而更好地將他們引入到課堂學習中。
再如,在教學“熔化和凝固”這一課時,教師為學生布置了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對教材相關內容的閱讀,對物質的三種基本狀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再看看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的三種狀態會有怎樣的變化,進而有效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義。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三種物質狀態產生變化的具體實例,試著講一下變化的原理。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大部分學生都順利完成了任務。在列舉生活案例時,學生大都找到了水蒸氣、水、冰的變化現象和具體事物,能夠簡單闡述相關的原理,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通過兩個預習內容的布置,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意識,而且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課堂教學的開展更加順暢。
總之,新課標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核心素養下,教師要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重視教學方法創新,加強資源整合,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素養、合作探究能力、自主閱讀學習意識,進而真正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金加團,楊雪明.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與實踐[J].中學物理,2016(10).
[2]傅健.通過初中物理實驗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以蘇科版八年級第四章為例[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35).
[3]楊文婷.增進課堂教學實效 滋潤學生物理素養——基于核心素養下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成效的探討[J].中學理科園地,2019(03).
[4]陸水明.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新與實踐探究[J].數理化學習,2017(06).
[5]余華云.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探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10).
[6]紀進榮.基于培養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