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天
【摘? ? 要】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模塊教學,應該統整知識結構,重通盤考慮,把握內在邏輯關系,讓學生學會學習;緊扣學段學情,圍繞素養層次設計,讓學生學會自學;搭建習題層次,重起承轉合,強化鞏固教學效果,讓學生學會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單元整體;學會學習、自學和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9-0114-02
On the whole teaching example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unit based on core literacy
(The Second Primary School of Jinchuan District, Jinchang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WANG Juntian
【Abstract】The overall module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unit based on core literacy should unify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focus on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grasp the internal 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let students learn to learn; closely follow the learning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period, design around the level of literacy, let students learn to learn by themselves; build exercises Levels, re-inherit and combine, strengthen and consolidate teaching effects, and let students learn to explore.
【Keywords】Core literacy; Unit as a whole; Learn to learn, self-study and explore
核心素養必須落實到學科教學中。小學數學中的核心素養包括學會學習、學會自主、學會探究等等。這些素養的有效落地應該被當作課改的重點,還應該被當作一項基礎性工程。因為,僅看重成績和技能的表面進步是不夠的。唯有基于核心素養,從數學整體素養的發展出發去探究數學,才是對學生一生的呵護,才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知識到素養、從邊緣到核心、從碎片到整體,數學學習應該有一個華麗的轉身。如何學習、自主、探究,如何在一個更深的層面上發展核心素養,必須要有一定的依托、憑借和抓手。就小學數學而言,其中的一個“抓手”就是單元整體模塊教學。因為,注重單元整體模塊教學,實際上就是注重方法的遷移,注重舉一反三,注重批判探究,注重局部與整體都兼顧,而這,恰恰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所不可或缺的。實踐一再證明,單元整體模塊教學與核心素養之間具有正關聯,即:愈整體,愈核心;愈整合,愈核心;合力愈大,整體效益愈高;愈引領學生在整體上對知識進行科學梳理,愈能幫助他們提高核心素養。
一、統整知識結構,把握內在邏輯關系,讓學生學會學習
“核心素養”的十八個要點之一就是“學會學習”。什么是“學會”?通過實踐,我們認為,統整知識結構,把握內在邏輯關系,必將更輕松地掌握知識,必將更高效地融會貫通。這樣的“統整”就是“學會學習”,這樣的“統整”首先應該表現在單元知識內在的統整上,作為教師,應該依據教材編排單元結構,分析單元內容所包含的知識點,合理妥當地安排教學課時,確定符合核心素養的教學任務;其次還要依據知識結構的教學順序,設計由慢到快、由自主到探究的學習過程,合理分割課堂時間,制定出具體的遞進式的教學目標。最后還要把統整做精做細做實,提升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學會學習”之路上越來越遠。教師應該注重冊與冊的“銜接點”。就“位置與方向”的學習而言,低年級重在方向感的培養(包括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的辨別與明晰),中年級重在“東南西北”的把握(包括東北等夾角方向的確立與對應),高年級重在“方向與距離”的認識(包括坐標系知識方面的統整),這其中既有重疊,又有分叉;既有遞進,又有螺旋上升。至于單元與單元之間,并非“各自為政”,而是有“提升點”,必定包含著整體視域下的延續、過渡與遞進;例題與例題之間也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一定有“生長點”。這一切都應該成為教師進行單元統整教學應該考慮的因素。對于教師而言,將這一切進行有意的糅合與實施,能夠助力于課堂的高效,助力于課改的精細化發展;對于學生而言,因為隨時隨地進行單元拆合、分解、糅合,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把握了知識、悟透了原理、厘清了迷霧、懂得了其內在機理,因而學習的趣味性和效率都能得到提高。
有專家言:“將數學知識有機的聯結起來。”單元整體模塊教學正是這樣一個“有機聯結”的過程。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要緊扣數學的三維目標,分析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的遷移效果,通過學生學習情況掌握舊課與新課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通過恰當的教學語言和活動幫助學生進行順應和同化,并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數學知識,獲得數學活動經驗和數學思想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把三維育人目標和核心素養落到實處。
二、緊扣學段學情,圍繞素養層次設計,讓學生學會自學
都說“花有花的香,樹有樹的高。”不同學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特點,而不論那個學段的學生都應該學會自學,而這,恰恰是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之一。鑒于此,緊扣學段學情,圍繞素養層次設計,讓學生學會自學,應該成為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邏輯,也應該成為發展核心素養的必要手段。從另一層面說,唯有由此及彼,才會學會自主;唯有螺旋上升,才會培育自主之芽。自主能力就孕育在由此及彼以及前后統整的聯系中。如一年級數學中十位數百位運算教學中,學生對規則的理解、運用和判斷選擇的能力的掌握,到了二、三年級應該有怎樣的要求,這些要求應該呈現差異化;又如,“圖形的變換”這個內容,不同的年級其側重點不一樣,平移也罷,對稱也罷,旋轉也罷,都應該是注重年齡特點和核心素養下的一種選擇,都應該“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獲得其內在聯結和結構統一”。
實踐證明,緊扣學段學情,圍繞素養層次設計,分層教學,整體通盤考慮,大面積地兼顧所有層次的學生,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當然,也能夠更好地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作為教師,應該是不同學段學情的觀察者——悉心觀察不同學段每一個知識點的銜接情況,看看是否有斷層,是否有薄弱環節,是否有遺漏點和陌生點;教師還應該是一個高效的綜合者——綜合各個學段的學情而制定出綜合強、針對性強、統整性強的學案或者復習卷,以此將知識合攏起來。
三、搭建習題層次,強化鞏固教學效果,讓學生學會探究
單元整體模塊教學還應表現在作業的統整設計上,合理設計層次清晰的練習和提升,把例題與習題有機融合起來,將相關練習融合到知識的探索、驗證、拓展過程中,必將更好地強化鞏固教學效果。另外設計習題時,對學生差異的類型和原因進行準確判斷,進而設計分層作業,包括復習作業、鞏固作業、新授作業和拓展作業,使之成為一個遞進、聯系、整體的作業系統,才能庖丁解牛式地將差異植入單元整體教學課堂之中,使之成為解決學生共同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資源。這樣的作業具有層次性,具有遞進性,具有發展性,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螺旋上升,在培養學生縝密思維的同時,亦最大限度地學生的讓核心素養高效發展。
例如,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時,可以前后貫通,進行整體設計:第一層次:關于平行四邊形的習題設計,關于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三角形和梯形又轉化為平行四邊形的習題設計;第二層次:從不同的角度實現各個圖形之間的多維轉化,如怎樣把所有圖形的面積計算轉化成三角形,或者如何統一到梯形上來等等。這樣的練習多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就自然提升了,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也水到渠成。
數學習題的設計不能“就課論課”,而應整體把握,從更多因素的糅合出發,進行更廣層面上的結構性設計。看似幾道簡單的習題,卻囊括了同類知識的不同側重點,綜合了相關知識的精華,由此及彼,由易到難,由枝到干,螺旋上升。總之,素材或者教案設計上重通盤考慮、重整體把握、重前后聯系;課中授課上,重左右縱橫、重相關聯系、重連古接今;課后聯系中,重起承轉合、重拓展延伸、重整體合攏。而這,對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主、學會探究,發展數學核心素養,提升數學整體能力,無疑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規劃課題“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模塊教學的實踐研究”系列(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671)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柏德華.把小學數學教懂、教活、教深[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8(05).
[2]李穎.數學高效課堂“六法”[J].學周刊,2017(06).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