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建東
摘 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文章簡述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意義,并從明確具體教學目標、注重挖掘教材內容、注重開展探究活動、結合學生日常生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探討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政治;社會責任感;思想政治素質;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4-0030-02
社會責任感是一種道德情感,是人在心里和感覺上對社會上其他人的倫理關懷和義務,是人的內在精神價值和外部行為規范的有機結合。眾所周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個社會成員都有其具體的社會責任,高中學生同樣如此。但當前受到一些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學校有意無意地忽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只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不太關注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不利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要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下面簡述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意義,并探討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意義
首先,讓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才。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責任意識,讓其形成強烈的集體主義意識,促使其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其次,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感,讓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再次,強化公民道德建設。學生是國家公民,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強化公民道德建設。最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五育并舉,德育為首。對于高中生而言,不僅要學習知識,更要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可以讓學生學會主動承擔責任,提高綜合素質,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策略
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高中政治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明確具體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成為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部分思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且這方面的教育體系還不完善,這也是高中生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思政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列入教育目標,意識到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必要性,并以學生個性特點為基礎制訂行之有效的培養計劃,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2.注重挖掘教材內容
為了加大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力度,教師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認真挖掘其中與社會責任感有關的內容,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提高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識,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以教學與環境有關的知識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比較典型的污染事件,讓學生了解環境污染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哪些不利影響,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注重開展探究活動
思政教師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照本宣科,不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習需求,則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思政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學會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特點,精心選擇相應的探究主題,并給予必要的引導,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方式,快速地完成學習任務。以教學“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為例,教師可以科學設計探究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首先,可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其次,可讓學生結合事例分析“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最后,可讓學生結合史料,從中華民族飽經磨難但始終堅強不屈的歷程中感受中華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意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列舉一系列相關問題,之后組織學生結合這些話題進行自主學習與小組討論,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選擇要探究的主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如“老人摔倒時扶還是不扶”等。這類話題具有一定的爭議性,教師將其與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相聯系,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若條件允許,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附近的養老院獻愛心,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活動學會感恩,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4.結合學生日常生活
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相對比較抽象,部分學生難以正確理解,導致學習效果不佳,不利于培養社會責任感。因此,教師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事例進行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更多的啟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日常生活可以是學生個人的生活,也可以是教師與學生的生活,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善于觀察,勤于記錄。例如,很多學生喜歡上網了解各種信息,學習各種知識,并針對一些社會熱點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學生在網絡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讓學生進行討論,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學生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另外,對學生而言,家庭是其接觸的第一個小集體,教師可讓學生從“奉獻家庭”做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讓學生回家主動做家務等,這對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具有積極意義。
5.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是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以教學“抵制環境污染、拒絕資源浪費”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調查社區周邊的環境,結合教材理論知識分析產生環境問題的原因,并提出具體的具有可行性的解決方案。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讓學生自覺樹立改善社會環境的責任感。
三、結語
總之,高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要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積極改革教學方式,通過明確具體教學目標、注重挖掘教材內容、注重開展探究活動、結合學生日常生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其在思考與探究中逐步增強自身社會責任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李剛.基于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的探索[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02).
[2]宗序亞.社會責任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課題[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06).
[3]訾洪飛.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研究[D].安慶師范大學,2019.
[4]張青.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5]張雙娜.探究高中政治課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滲透和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7(17).
[6]胡鳳玲.新課程體系下思想政治課中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基本策略[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02).
[7]賀百花.中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4(01).
[8]趙紅梅.論社會責任感教育如何通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來滲透[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1(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