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健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深度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深度學習的教學內涵,并探究基于核心素養的深度學習策略。教師要創建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深度學習的欲望,探究知識形成過程以創造深度學習條件,運用比較的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深度學習;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1-0125-02
在新課程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數學教師的必然選擇,而深度學習理念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具有較高的契合度。在深度學習方面,教師需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一切資源為學生營造出和諧平等的課堂環境,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對數學展開自主探究與思考活動。學生通過對數學知識的產生與形成過程進行體驗與感知,會對數學知識的本質產生探究欲望,從而能夠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構建起關聯,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與此同時,學生能夠對自身所學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積累并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
一、 關于深度學習
什么是深度學習?這顯然要了解其內涵。深度學習原本并不是教育領域的一個概念,而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概念,用來描述機器的學習過程。如今的計算機與網絡再加上大數據,就表現出很強的深度學習形態,如購物網站會根據客戶的瀏覽記錄而有針對性地推送商品信息,就是深度學習的表現之一。而將深度學習遷移到教育領域,則需要認識到學生的深度學習主要表現在學生建構知識時的思維深度上。有研究者指出,如果要在教學中落實深度學習,教師至少應關注問題導向、有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基于學生的活動經驗、新技術支持、尊重學生的差異等方面的教學研究。
深度學習是相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而提出的概念,與深度學習相對應的,就應當是深度教學。當一個教師的教學具有了深度之后,其就有可能推動課堂的深度變化,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深度學習策略
1.創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深度學習的欲望
新課程標準指出,啟發性問題能夠對學生的探究活動起到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教學過程。上課初始,教師可以向學生拋出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問題,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夠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生動,進而能夠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例如,教師在教學“生活與百分數”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向學生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在農場里,羊的數量是牛的數量的125%,請同學們根據這個已知條件展開豐富的想象,可以想到哪些數學知識或數學問題?教師的問題促使學生們的思維活躍起來,有的學生認為“農場中牛比羊的個數少了25%”,有的學生認為“牛的數量是羊的數量的80%”,還有的學生想到“牛的數量比羊的數量少了20%”等。還有的學生會結合分數的意義想到:羊的數量是牛的數量的5/4,牛的數量是羊的數量的4/5,牛的數量是兩種動物數量總數的4/9,羊的數量是兩種動物數量總數的5/9等。還有一些學生將其與“比”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認為“羊的數量與牛的數量的比是5∶4,牛的數量與羊的數量的比是4∶5”等。這樣的問題情境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的機會,使學生能夠發散思維,帶著好奇心與探索欲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深度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對數學知識進行思考與探索,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溫故知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探索新知識,從而提升核心素養。
2.對知識形成的過程進行探究,為深度學習創造條件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與感受獲取數學知識,注重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并且在對數學知識體驗與理解的過程中形成數學知識。在此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生成進行深度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可將數學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要為學生預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并掌握數學知識,從而逐漸形成數學知識網絡。例如,教師在講授“圓的認識”時,可以先讓學生利用圓規在紙上畫出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感受定點、定長對圓的位置與大小的影響。然后讓學生思考不用圓規畫圓而是用拴著線的鉛筆來畫圓,從而充分感受圓的本質特征,進而能夠讓學生深入體會圓的概念。
3.通過比較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比較相似的數學知識點,這導致學生不論是在概念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還是解題過程中,都容易出現將數學知識弄混的現象。因此,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區分相似的數學知識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系列的深度訓練題目,讓學生對此進行比較學習。如此一來,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的內涵,同時準確把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的思考能夠更加具有深度,有效培養學生在數學課堂進行深度學習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比”時,可以設計如下一組對比練習:(1)學校體育教師新買了一批體育用品,有籃球和排球一共20個,籃球與排球的比是2∶3,那么體育老師買了多少個排球?(2)學校體育老師新買了一批體育用品,有籃球和排球,其中籃球有10個,籃球與排球的比是2∶3,體育老師一共買了多少個球?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發現,當僅向學生拋出第一個問題時,學生都能夠解答并且具有較高的準確率;當單獨向學生拋出第二個問題時,學生答題的準確率就降低了。究其原因,學生沒有認真審題,將第二道題目理解成了第一道題目的內容,沒有區分出這兩道題的不同之處,把兩道題看成了一樣的題型。這樣的情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并不少見,針對這種現象,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出上述的題組練習,讓學生通過對兩道題的對比,展開小組討論,分析這兩道題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學生可以在深度學習過程中找出兩道題之間的本質差別,通過對比掌握數學知識點,培養數學思維。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我構建的方式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在深度學習理念下培養數學思維。要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運用比較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充分發揮深度學習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田歡.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06).
[2]程明喜.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9(04).
[3]胡航.技術促進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實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