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芳


【摘 要】從調查中可知,當前學生的問題意識嚴重缺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缺少問題意識,缺少反省思維。教學中進行頭腦風暴,實現價值認同,改變教師思維方式,通過課例剖析、課題研究等提高教師對教學問題的敏感度和關注度,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問題意識 教學問題 專業發展
一、問卷調查后的思考
問題意識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問題意識卻日漸淡化。為了調查目前學生的問題意識狀況,筆者曾經對2~6年級的520名學生做過一次調查:“在課堂上,你能夠向老師提問嗎?”“在學習教材時,你能夠提出問題嗎?”“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你能提出一些觀點或看法嗎?”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教材學習中和解決問題時經常提問題的比率非常少,分別是5.8%、8.1%、6.2%,“偶爾”提問的比率35.4%、38.2%、40.6%,而基本不提問的每一項比率都達到了半數以上,學生的問題意識嚴重缺失。
筆者對6所學校的83位教師也做了一些調查和訪談,試從“學生提問的關注”以及“學生提問的支撐”兩個方面來探析教師對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觀念和實踐方式?!皩W生提問的關注”從“提問的次數”“提問的目的”“提高學生提問能力的態度”等方面來分析,只有23%的教師對學生提問的關注程度比較高;“學生提問的支撐”主要從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來分析,70%教師認為“學生沒有能力提出關鍵問題和有效的問題,讓學生提問只能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影響教學效率”。85%的教師沒有對學生提問提供支持和幫助。
繼續追問“你認為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希望怎樣改進”,約11%的教師認識不到教學問題的存在;67%的教師泛泛而談,用抽象的語言描述,如“學生提問能力不足”“教學時間不夠”“班級人數太多”等;只有22%的教師能清晰地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課堂觀察和訪談來看,教師很少給學生提供發現問題的機會,大部分教師卻習以為常,沒有能夠警醒、察覺、發現這樣的教學問題的存在,對于問題的理解也只是在淺表層面,沒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也沒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從中可以看出,很多教師的教學問題意識也明顯缺失。
二、教師教學問題意識缺失的原因分析
教師的問題意識,影響其教學觀念,指導其教育行為,成為其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驅動力。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應該具有強烈的教育教學問題意識,敏銳地發現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教育教學問題無時不在,但為什么教師的問題意識不強烈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傳統的教育缺乏問題意識培養的關注
現在的教師從小學到師范,更多接受的是傳統的教育,習慣于記憶、理解、接受,是在“沒有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經過這樣學習系統培養出來的教師,自然不善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不善于提出和解決問題。
再者,傳統的知識接受型教育有利于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因此教師習慣使用,運用時駕輕就熟。但它極大地扼殺了問題意識培育,造成學生們不敢也不會質疑,不敢也不會批判,不敢也不會創新和超越的結果。
2.封閉的教學環境容易形成教師思維定式
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活是忙碌而煩瑣的,在日復一日的教育教學中,已習慣了程序化的教育教學設計。往往非常重視教什么和怎么教,形成“我是老師,你是學生”,教學就是“我講你聽”“我出題你做題”的思維定式。在這樣的環境中,教師只關注眼前,習慣一直低頭做事,逐漸喪失了思考的習慣,產生了倦怠情緒,就很難發現問題,也很難關注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了。
3.研究意識的淡薄讓教師習慣解決表面問題
教師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及時解決,但很多教師往往是為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習慣于問題得到表面上的解決。雖然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但僅僅滿足于經驗獲得而不對經驗加以理性反思,因此對問題的解決也只是一種經驗的重復,只是停留在問題解決的原初狀態,沒有反思問題產生的本質原因,對問題的理解不能拓展深化,就很難對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思考。
4.專業引領的不足讓教師缺少思維路徑
教學問題的出現是教學常態,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就是一個不斷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對教學問題做深入的思考,發現問題的核心和本質,進而有效地解決問題。這種能力對每一位教師而言,都是其教學能力必不可少的構成之一。
教學工作是由復雜的、可能存在潛在問題的多種因素構成的,教師們缺乏思維路徑和方法啟發,即便感覺到有問題也難以真正把握,難以提升對問題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因此需要通過專業引領,激發教師強烈的問題意識,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深刻反省,提高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主動捕捉教學問題,讓研究成為教師的工作方式
教育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習研究的過程,教師要主動捕捉教育教學問題,堅持將教育教學工作與研究有效融合,從而主動發現問題,深入分析問題的根源,理解其中的各種關系,尋找有效解決問題的路徑與方法。
1.價值認同——提高對教育教學問題的覺察度
教師問題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有一個過程。要提高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的覺察能力,首先要求教師對教學問題的存在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作為教師,要認識到教學活動中存在的教學問題是有其客觀性的,教學的發展和提高就是一個不斷發現教學問題、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問題意識的發展和提高本身就是教學能力提高的重要體現,如果教師認識不到解決教學問題的重要性,覺察不到教學問題,其問題意識便無從發展,也無法整體提高。只有當教師能覺察到教學問題的存在,并且能夠充分體會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重要性,從整體上綜合分析教學問題,解決教學問題時,教師的教育教學問題意識才能很好地產生和發展。
2.頭腦風暴——提高對教育教學問題的敏感度
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需要不斷加強學習。既有書本中的理論學習,也有實踐中的反思學習;既向同事學習,也向專家學者學習。在教研活動中,可以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提問氛圍,在同伴提問的相互啟發下進行“頭腦風暴式”的提問,拓展教師的思維。也可以通過學習《如何提問》等專業書籍,專門進行提問訓練,提高對教育教學問題的敏感度,遇到問題敏銳發現,及時固定并有效提取。
3.課例剖析——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問題的反思力
有強烈問題意識的教師,不但能感知到具體的教學問題,而且能對已經感知到的教學問題做深入的思考。通過課例剖析,引領教師對教育教學中的各個要素進行深入反思,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學研討,這個內容是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中重要的內容范疇,為學生后續學習三角形、梯形及組合圖形的面積奠定基礎,同時也是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的生長點。在集體備課活動中,有教師就對教材在“數方格”計算面積中規定“不滿一格都按半格計算”提出疑問:為什么有這樣的規定?怎樣教學?這個問題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
教師1:教材一直都是這樣規定的,教學這么多年似乎也沒有仔細思考,直接告訴學生就可以了。
教師2:仔細看教材中的圖例,有的比半格少,有的比半格多一點,有的比半格多得多,快接近一格了,如果不滿一格全都按照半格計算,學生會不會覺得不夠合理呢?這樣的規定是不是有問題呢?
教師3:把多的和少的拼一拼就成一格了,平分一下,每一格就可以算成半格了。不過這個道理不是本節課要講解的,講多了是不是會混淆學生的思維呢?是不是直接將道理告訴學生就可以了?
教師4:我們給小學生上課,應該不要這樣精確和細致吧,只要學生最后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怎么來的就行了吧。
對于教師們不同的聲音,我們選取多種教材對比分析,發現“不滿一格算半格”的規定適用于平行四邊形四個頂點都在方格紙的格點上,要把左邊和右邊不滿一格的部分兩兩配對,每對就可以恰好拼成一格完整的小方格,只有這樣每個不滿一格的格子才可以算成半格。
通過討論,我們明確:教學中不能回避這個問題,應該提出來和學生一起探究解決,可以通過“數方格”和相關學習材料的聯系,讓學生經歷數格子時的割補湊整,進而產生割補轉化的數學思想。如此既體現了數學的本質,同時又培養了學生數學嚴謹細致的品格。
活動中,教師們進一步明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觀,不能抱有“教材就這么規定,所以就這么教”的觀念,應該有批判質疑的精神,反復揣摩教材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圖表、每一道習題背后所蘊含的豐富含義,能夠吃透教材,不斷發掘學科育人的價值,布置高水平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背后隱藏的本質和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4.課題研究——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問題的思維力
教育教學研究與鮮活生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問題緊密相連,教學中可以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引領教師不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和驗證問題。
基于課題研究的教師培訓和研討活動,可以由教育研究者提供課題研究的主題,教師選擇課題研究的方向,或者是教師根據自己面臨的教學困境,在專家的指導下,提取出將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通過這種問題驅動的方式,不僅提高教師發現問題的能力,也提高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針對學生問題意識缺失的情況,筆者申報了《問題本位學習理論下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的實踐研究》的課題,主要聚焦幾個方面,引導教師開展深度研究:(1)學生不愿意提問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進。(2)怎樣讓提問變成學生的一種學習樂趣。(3)怎樣讓學生提問變得有法可循。(4)如何讓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變成一種學習習慣。
教育教學活動是一項復雜的創造性活動,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教師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才能發現問題,進而能夠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分析這些問題的成因到底是什么,才會去主動探索。只有主動探索,才會有創新學習,才能真正落實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房壽高,吳星.到底什么是問題意識[J].上海教育科研,2006(1).
[2]湯貞敏.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的問題意識與研究態度[J].課程·教材·教法,2016(7).
注: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普教重點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生數學質疑意識培養的實踐研究”(B-b/2016/02/81)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