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玲

【摘 要】 雙師課堂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組合教學模式,課堂上由一位主講教師負責在線直播授課,另一位助講教師負責線下關注學生,與學生線下互動與現場輔導。雙師課堂是教育與科技相結合的全新教學模式,不僅促進了教育的均衡化發展,而且降低了優質教育的成本,為未來基于互聯網+的現代化教育打開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小學數學 雙師課堂 師生互動 策略
2020年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在線教學模式異軍突起,也讓近年來剛剛興起的新型教學模式——雙師課堂教學,得到更多基礎教育研究者的關注,引起了新一輪基于互聯網+的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熱,為未來的基礎教育改革開辟了新場域。
一、雙師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內涵
雙師課堂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組合教學模式,課堂上由一位主講教師負責在線直播授課(或錄播),另一位助講教師負責線下關注學生,與學生線下互動或現場輔導。雙師課堂教學的實質是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混合課堂教學模式,既有別于傳統的班級授課,也有別于網課,是教育與科技相結合的全新模式,能夠實現教育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與師資力量配置的最優化。
二、小學數學雙師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策略
(一)主講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主講教師是雙師課堂的核心,負責整個課堂活動的整體把控與知識講解。由于主講教師不在教學現場,無法觀察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情況。因此,利用簡單、快捷的方式與學生線上互動,可以讓主講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現場反饋適當調整教學方案。
1.“語言”互動
主講教師可以在每講授一個知識點(如概念、公式)后,與學生進行“語言”互動,讓聽懂的學生在工具欄輸入數字“1”,沒聽懂的輸入“2”,這樣主講教師就可以根據反饋情況適當調整授課內容。
2.“答題”互動
為了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了解得更準確、更詳細,主講教師還可以利用答題器與學生進行答題互動。答題互動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如選擇“是”與“否”,或在“A、B、C、D”中選擇一項。
例如,教學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題目:
(1)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①是();②否()
(2)正方體有()個面?
A.三個();B.四個();C.五個();D.六個()
這樣,主講教師就能夠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準確了解學生對正方體概念的理解情況。
3.“搶麥”互動
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主講教師還可以設置“搶麥”(摁下語音鍵)互動功能,提出問題后讓學生“搶麥”回答問題,并對回答速度快且正確率高的學生及時表揚,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助講教師與學生的互動
由于主講教師是在線直播教學,無法觀察現場每個學生的情況,并且現場學生的探究活動也無法關注。因此,助講教師的重要作用就愈發凸顯出來,線下學生所有學習活動都要在助講教師的帶領下有序進行。
1.課前互動
課前互動主要是指導學生預習。由于數學概念與公式的高度抽象性與概括化,如果不進行課前預習,那么一進入直播課堂后各種新知識撲面而來,學生就會應接不暇。因此,助講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有計劃的課前預習(布置導學方案),為課堂學習打好基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一)》的導學案如下:
一、課前準備
一張長18厘米、寬12厘米的長方形紙片,6張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紙片、12張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紙片。
二、復習舊知
看到《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這個課題后,你想起了哪些已經學過的知識,有什么疑惑?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三、自學新知
1.自學要點
(1)什么是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2)怎么找兩個數的公因數?
(3)因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有什么區別?
2.嘗試操作
①操作要求:用邊長6厘米或4厘米的正方形紙片分別鋪長18厘米、寬12厘米的長方形。
先思考:你感覺哪種紙片能將長方形正好鋪滿?把你的猜想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按要求操作,把你得到的結論記下來,并上傳給老師。
②思考:你能用算式表示上面得到的結論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認識公因數
問題1:能鋪滿這個長方形的正方形,它的邊長與長方形長、寬之間有什么關系?(聯系前面的知識解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2:還有哪些邊長是整厘米數的正方形紙片也能正好鋪滿這個長方形?請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3:自學課本第41頁,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公因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你的結論寫下來,上傳給老師)
4.認識最大公因數
思考①:8和12的公因數有哪些?其中最大的是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②:什么是最大公因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③:怎么找兩個數的公因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④:因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有什么區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你的結論寫下來,上傳給老師)
這樣,學生在導學案的引領下有序地開展課前預習,并把預習情況上傳(利用QQ或微信)給助講教師,助講教師再把學生的預習情況反饋給主講教師,讓主講教師在直播時重點講解學生預習時發現的問題,讓在線直播教學目標更精準、效率更高。
2.課中互動
直播教學只是解決了“教”的問題,而學生對數學知識是否掌握還需靠“練”和“測”來實現,并且學生現場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交流討論等活動都需要助講教師的引導與把控。因此,助講教師與學生的現場互動既是多向的、也是多元的。
3.課后互動
課后互動主要是布置與批改作業,以及查漏補缺。雙師課堂教學的課后鞏固也非常重要,由助講教師引導學生線下完成,主要方式是根據教學主題布置課后作業,并及時批改學生作業,再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實時點評答疑、及時查漏補缺,幫助學生鞏固概念認知、提高運用技能。
這樣,由主講教師負責“教”,助講教師負責“學”,能讓小學數學雙師課堂回歸提升教學效果的本質,真正發揮出雙師教學模式的優勢,讓高昂的教學設備與現代化教育技術投入發揮出應有的教學輔助價值。
三、雙師教學模式的實踐價值與發展前景
(一)師資配置更合理,教學更具實效性
在傳統數學課堂上,都是單師授課模式,教師要一人“分飾”兩角:一邊琢磨怎么把課講好,一邊關注學生成長,往往力不從心、顧此失彼。
在雙師數學課堂上,把“教”與“學”分開:主講教師在線直播授課,把知識點講解透徹、精準;助講教師在教室觀察學生,現場答疑解惑,線上線下與學生互動頻繁、陪伴學生一起進步,讓學生的學習更投入、更專注,知識掌握得更扎實、更牢固。這樣,兩位教師各負其責,不但減輕了工作負擔,也讓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更加精細化,因此教學更具實效性。
(二)促進教育均衡化,降低優質教育成本
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造成邊遠、貧困地區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貧困、邊遠地區的家庭收入都不高,讓這些家庭的孩子去城市學校接受名師的現場教學不現實,學生很難享受名師的點撥與引導;而雙師課堂教學能夠突破空間限制,只要有網絡和電子屏幕就能實現直播教學,讓貧困地區的學生也能直接聆聽優秀教師、教學名師的直播授課,不僅能緩解貧困地區師資力量薄弱的困境,而且能讓不同地區的學生共享優質教學資源,不僅促進了教育的均衡化發展,而且降低了優質教育的成本。
雙師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尚處于起始階段,但已經凸顯了其教學開放性與實效性兼具的優勢,為未來基于互聯網+的現代化教育打開了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