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新紅
摘要:隨著義務教育課程綜合改革任務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學任務在我國小學教學課程體系中的核心作用日益重要。通過科學、合理、規范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國的學生才能真正具備較好的小學生基本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焦點。因此,本文系統地分析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培養能力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小學階段;高年級語文教學;語文素養
小學是學生形成各種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的最重要階段。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從小學抓起。小學高年級學生逐漸形成了自己深厚的人文知識素養體系和基本的自主學習能力。此時,小學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教學無疑會進一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角色定位,根據新課程改革目標進行教學改革。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教師都要讓學生學會發現語文之美。學生只有找到語文的閃光點,才會更愿意學習語文,在自學的過程中形成語文素養。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語文教材的內容中有許多經典和有意義的優秀文章。語文教師應圍繞一些詞語和句子的技巧和用法進行案例教學,從而帶領每一個學生體驗語文的神奇魅力和閱讀文章的真摯情感,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語文教師平時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能力,這可以通過課堂要求和學生自主提問等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一種探索精神,而這種思維模式無疑是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最好體現。例如,在課文《我的戰友邱少云》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向語文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邱少云在面臨危險時仍然一動不動?”語文教師首先要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對整個文本結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然后引導每一個學生去感受文本的邱少云所蘊含的教育精神,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
二、注重促進學生合作學習
在現代語文的實際教學環境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而且要十分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的學習能力。雖然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綜合能力很重要,但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自己的思考還不夠全面。因此,更需要收集他人的想法,讓這些學生了解周圍其他學生的思維想法,最后與自己的獨立知識和想法緊密聯系在一起。合作學習環境能夠充分有效地培養學生積極的溝通團隊和合作創新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快速提高語文素養。
三、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
語文教師有望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活動,豐富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廣泛而強烈的自主學習語文的熱情和對語文的興趣,促進中國學生通過逐步夯實語文基礎,初步掌握自己的社會日常生活技能和相關的文化語言知識。比如,在教學《十年后的禮物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考慮大膽嘗試讓班里的學生根據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和想法改編本節的教學內容,這樣可以嘗試促進班里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四、注重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積累
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增長知識,提高素質,所以學生是整個教育的主體,而教材、教師和學習環境是輔助因素。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從而在課堂之外自主學習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素養。比如在教《七律·長征》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找出與《七律·長征》相關的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的講解有效地加強對內容的理解,可以促進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五、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
第一,學校要加強對小學高年級語文課程教學中使用的教材類型的科學篩選,根據教材的實際教學應用情況精心選擇好的教材,避免學生盲目學習跟風,加強教師思維和認識的轉變,幫助每位教師樹立終身學習語文的基本理念,不斷改革和創新提高自身課程的教學方法,促進每一位教師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其次,要重點加強學校教師專業意識的教育和培訓,通過多種形式全面培訓所有學校教師的專業意識,切實逐步擺脫目前語文知識教學和單一的教育等現狀。學校領導可以適時、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和研究研討,為教師和干部溝通交流工作提供又一個廣闊的平臺,切實提高教師的素質建設。
六、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遠遠沒有考慮到學校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這一目標的培養。通過以上理論分析,可以看出,注重促進學生知識積累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思維創造力,提倡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行為等措施,能夠真正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科學素養,從而最終促進語文學生文化的良性整體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閆冰.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新媒介素養教育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21.
[2]宿建東.學習共同體視角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0.
[3]宋燚.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