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彩元
摘 要: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合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差異化的教學方式,真正實現“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促使所有學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基于此,本論文以小學數學教學作為研究中心,對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分層教學;實踐途徑
一、 引言
在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面向全體學生,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學習差異化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學習需求等,實施有差異化的課堂教學,最終促使所有學生的發展。面對這一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改變以往“一刀切”教學模式的束縛,在教學中兼顧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中得到發展,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但是在踐行時,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制約,致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依然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教學理念和模式滯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依然束縛在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下,并未從中解放出來。在這種理念和模式下,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時,依然以灌輸知識、題海戰術作為唯一的訓練模式,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作為最終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致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低下,嚴重制約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未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在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緊緊圍繞“生本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數學成績、學習能力等,精心設計高質量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案、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真正扭轉學生的學習狀態。
第三,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應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學習能力等,制定出有差異化的教學方案、教學目標,實施差異化的教學方式等,最終促使所有學生的發展。但在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而是片面地采用“一刀切”的模式開展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極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根本無法實現所有學生的發展。
第四,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低下。在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受到數學學科特點、小學生自身因素、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致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難度。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根本無法激發自身的學習熱情,難以實現所有學生的進步。
三、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的實踐分析
(一)對教學對象進行分析
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所有學生都能夠掌握數學知識,真正實現所有學生的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的時候,首先要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具體來說,在對教學對象進行分層的時候,應遵循五個依據開展:(1)數學學習基礎,這是實施分層的基礎。由于數學知識點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小學生正處于數學知識學習的起步階段,扎實的數學知識,是保證學生進行后續學習的基礎和關鍵。(2)數學學習能力:這是影響數學學習的關鍵性因素,主要包括: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應用力、記憶力、想象力與創造力等,學生的學習能力,直接決定了數學學習效果。(3)數學學習興趣:這是學生開展數學學習的源動力,是學生學習中的選擇性態度、積極情緒等。(4)數學學習習慣:這是實現數學有效學習的重要保障,直接影響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5)數學學習態度:這是小學生開展數學學習的關鍵,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直接相關,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五個依據,可將教學對象劃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的學生數學學習成績、數學學習基礎良好,數學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對比較強,擁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極高的數學學習熱情等;B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基礎知識處于一般水平,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也處于中等水平,學習熱情不甚高漲,雖然能夠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但效果并不理想;C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較差,學習熱情低下,基本上需要教師在鞭笞才能進步,屬于被動學習。
需要說明的是,學習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完成分層教學之后,還必須要結合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情況和變化,不斷調整和優化學生的分層,使得教學分層更加科學、合理。
(二)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分層
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基于此,在分層教學模式下,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進行了劃分,分為:識記、簡單應用、綜合應用。針對A層的學生來說,由于數學基礎知識水平高、學習能力強等,可適當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以實現“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作為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針對B層學生來說,基于這一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應將“數學知識簡單運用”作為課堂教學目標;針對C層學生來說,基于學生數學成績比較差的現狀,應將“數學基礎知識的識記”作為教學目標。
另一方面,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還要緊緊圍繞層次化的數學教學目標,精心選擇教學內容,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確保所有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針對性、差異化的數學學習中,實現進步和發展。具體來說,針對A層的學生來說,可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延伸和補充,最終拓展學生的數學視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B層學生來說,可在“數學知識簡單運用”的教學目標下,加強數學基礎知識教學,強化學生數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適當拓展和延伸;針對C層學生來說,可將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作為重點,強化學生基礎知識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