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貴州省六盤水市少數民族眾多,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苗族蠟染在這里世代傳承,保存較為完好。在文化旅游背景下,六盤水苗族蠟染在技藝的保護傳承與創新開發方面面臨新的機遇,在現代社會中不同傳承主體對苗族蠟染的傳承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承擔起民族文化傳承的使命。
【關鍵詞】文化旅游;苗族蠟染;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1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09-0071-03
基金項目:六盤水師范學院科學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LPSSY201609)。
一、六盤水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實例
(一)水城古鎮
六盤水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旨在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市民的人文素養,其中水城古鎮是六盤水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實例之一。水城古鎮位于六盤水市鐘山區城市的中心,在保存古建筑風格、弘揚“三線精神”的基礎上,設有涼都工匠場、貴州少數民族傳統手工技藝傳習所、古鎮民俗文化研究院等對文化傳承和研究的版塊?,F在的水城古鎮,建筑風格具有歷史特色,也是民族文化展示的窗口,集娛樂、休閑、旅游、文化體驗為一體,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例如,在涼都工匠場中入駐了苗族蠟染手藝人,在這里,他們將自己開發和制作的民族文化產品呈現在廣大市民和游客面前,以自己富有特色的民族手工技藝向人們展示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水城古鎮還設立了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手工技藝傳習所,以及展示民族手工技藝產品的展廳,在水城古鎮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中,帶動旅游商品的開發,促進了民族文化和民族手工技藝的傳承。
(二)月照養生谷
月照養生谷位于六盤水市鐘山區,這里兼具養生環境的自然優勢與民族文化的人文資源優勢,市民和游客在這里可以進行自然養生和民族文化的體驗。月照養生谷的環狀喀斯特絕壁、下扒瓦生態園等都是富有特色的生態景點。月照養生谷旅游商品展示中心、月照養生谷扶貧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把附近的馬壩村等幾個民族村寨富有特色的苗族蠟染、刺繡、農民畫等文化旅游產品進行展示和銷售,借助旅游資源的開發,搭建起了一道溝通民族村落和展現非遺資源的文化長廊。
(三)傳統節日游開發
六盤水市生活著漢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等多個民族,很多民族村寨開展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活動,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觀光和體驗。例如,苗族跳花節、彝族火把節、布依族三月三等傳統節日在很多民族村寨中得到很好的傳承,民族節日游帶動了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開發和區域經濟的增長,促進了民族文化的傳播,提升了六盤水民族文化的知名度。
二、文化旅游背景下六盤水苗族蠟染的產品開發
(一)文化旅游產品的現代市場需求
六盤水豐富的民族文化吸引著現代人的文化旅游與體驗,人們在這里尋求著與現代都市不一樣的民族文化,也帶動了現代人對文化旅游產品的消費需求。人們對民族文化產品的需求是多元的,呈現出不同的審美取向。首先,在現代化的快節奏生活和人們的現代審美觀念之下,人們的建筑、家居、生活用品等主要以現代簡約的風格為主,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往往與現代生活環境難以融合。其次,不同的消費群體和消費目的對民族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不同,例如對苗族蠟染的文化旅游產品消費,有些人從研究的角度以收藏為目的,他們需要傳統風格的,能夠體現民族歷史和具有文化特色的作品;有些人以現代家居裝飾和現實使用為目的,需要充滿現代設計感的產品,與現代家居環境相融合;有些則從民族文化的體驗和旅游紀念的角度,希望產品在價位上物美價廉等。由于文化旅游助推下的旅游商品面對的消費主體是現代生活中的人們,現代人的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所以文化旅游產品也要采用多樣化的開發方式,既有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手工藝品,又有能夠與現代生活環境的整體風格相融合的現代產品開發,賦予苗族蠟染等傳統手工技藝以時代內涵,讓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二)開放的文化視野與民族文化特性的堅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開放的文化視野去欣賞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價值,民族地區文化旅游產品的價值在于其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特性,這也是對民族手工技藝保護和傳承的價值所在。苗族蠟染是苗族先民世代傳承下來的生活智慧,其中保存著苗族民眾的歷史傳說、圖騰文化、精神信仰等文化內涵,世代傳承的苗族蠟染制作技藝是族群文化認同和文化傳承的方式,因為其中包含的文化特性才使苗族蠟染具有獨特的價值,苗族蠟染制作技藝的傳承是苗族民眾對民族信仰和歷史、文化記憶的堅守。在對苗族蠟染文化旅游產品的現代開發中,不能改變其中豐富的文化基因,這是它獨特價值的關鍵所在。只有在旅游產品中抓住苗族蠟染的文化特性,在開放的多元文化視野中,文化旅游商品的開發與保護民族文化精髓的要求相協調,才能使苗族蠟染獨特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現代傳承。
三、文化旅游背景下六盤水苗族蠟染的傳承路徑
(一)鄉村中的文化堅守
在文化旅游背景下,有些苗族蠟染的手藝人選擇在民族村寨中堅守傳統的手工藝。六盤水市鐘山區月照街道馬壩村是一個毗鄰都市的傳統苗族村寨,這里的苗族蠟染富有特色。通過拜訪該村苗族蠟染的手藝人田明飛,據田老師介紹,馬壩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村落,苗族蠟染的手藝從祖輩那里一直傳承下來,村里的老人很多會做蠟染,蠟染是給家人制作民族服飾用,迎媳和嫁女兒都要制作民族服飾,只要有閑暇她就會做蠟染、畫蠟畫,自己民族的傳統手藝不能丟。
在田明飛家里有一個單獨存放她的蠟染和蠟畫作品的房間,作品很多,畫得很精細,很多作品裝裱起來,用心地保存。有些蠟染和蠟畫作品表現了苗族民眾傳統的生活,是她對傳統生活的回憶。例如,在作品《姐妹背水》(圖1)中,表現了過去她和姐妹一起背水的場景。在這件作品中,除了畫出姐妹二人、苗族傳統服飾和蝴蝶、鳥等苗族信仰的圖騰之外,還在作品右下角畫了三個道具,左邊兩個分別是舀水的葫蘆瓢和現代用的塑料水瓢,最右面三角造型繞著紋樣條帶的工具是背水的木桶墊,這個細節的表現讓她對少年時的背水記憶如此真切。蠟染作品《姐妹砍麻》也是對過去生活的回憶,過去蠟染的布料都是麻布,自己種麻織布,然后進行蠟染。田明飛還做了《背扇》(圖2)等蠟染作品,畫面具有較強的形式感,圖像寓意豐富。從她的蠟染和蠟畫作品,能感受到她對民族生活和鄉村生活的眷戀。和田明飛一樣,很多人在自己的村寨里制作著蠟染,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傳承著民族文化和民族生活的記憶。
(二)年輕人的技藝傳承
隨著現代化生活的漸進,并不是所有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有些年輕人選擇留在村子里,用他們的知識和智慧帶動村民們將苗族蠟染的傳統手工技藝發揚光大。馬壩村的熊兆美、周鳳、周光美等就是這樣敢于創新和發展的年輕人。熊兆美成立了六盤水市鐘山區兆美蠟染手工藝作坊,帶領村民們用祖輩傳承下來的手工技藝致富,在她的作坊里利用苗族蠟染開發符合現代審美的各類服飾、手提包、生活裝飾品等產品,讓更多的人了解苗族蠟染技藝和文創產品的開發。
苗族蠟染與其他民族手工技藝一樣,也是在母女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代代傳承著。在這些年輕人創新發展苗族蠟染的帶動下,人們對民族文化有了新的認識,過去的苗族蠟染主要是為家人制作民族服飾和生活用品,隨著文化旅游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苗族蠟染不只是自己和家人使用,還被更多的人所關注,產品訂單不斷增多,很多年輕的女孩子愿意做蠟染、畫蠟畫,在傳承民族手工藝中成就自己的事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傳承苗族蠟染技藝的隊伍中,成為民族手工技藝現代傳承的中堅力量,他們承擔起年輕人對民族文化傳承的使命。
雖然年長者對苗族蠟染技藝掌握的精湛程度、對苗族蠟染中包含的民族文化內涵的理解較年輕人更深入,然而,在語言交流、文化視野、產品創新開發與制作等方面,年輕人則更有優勢。以熊兆美等為代表的年輕人承擔起了文化傳承的使命,給傳承隊伍注入了鮮活的力量,以踏實的干勁、創新的理念在現代社會中為傳統民族手工技藝打開了新的局面,給民族手工技藝的傳承帶來了勃然生機。
(三)形式多樣的交流平臺
有些苗族蠟染的代表性傳承人則利用形式多樣的交流平臺,把六盤水苗族蠟染進行更廣泛的傳播。例如,六盤水市歪梳苗蠟染傳承人李群,她在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館進行技藝展示,作為苗族蠟染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向參觀者和游客展示六盤水苗族蠟染的獨特魅力。隨著文化旅游的發展,更多的游客來到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館這個開放的文化交流平臺,參加這里的“非遺周末聚”等民族文化活動和節目展演,人們在這里交流文化和技藝,也把苗族蠟染帶到各地。苗族蠟染傳承人李群還在很多學校教授苗族蠟染和蠟畫技藝,讓苗族傳統的手工技藝走進課堂,使苗族蠟染的傳承隊伍得到發展和壯大。
四、結語
文化旅游背景下苗族蠟染的保護與傳承需要依靠大家共同的力量,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在保護好傳統文化基因的基礎上,多梯度地開發旅游商品和現代文創產品,從而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馬正榮.貴州蠟染[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10.
[2]龍佑銘,周友武.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田野調查叢書·六盤水市卷[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
李西臣,男,山東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畫創作與非遺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