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宇 王紹華 宋祖榮
摘 ? 要: 五年制農村公費師范生是鄉村振興的主要參與者,他們的能力與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鄉村教育的質量與發展,借助對五年制農村公費師范生的成就需要理論及城鄉教育差異的分析,從三個維度研究農村公費師范生核心素養培育內涵,即服務農村教育教學、扎根農村的自我專業成長與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核心素養,以完善在校農村公費師范生培養方案,為西部農村地區培育更多優秀教師,振興鄉村文化教育事業。
關鍵詞: 農村公費師范生 ? 核心素養 ? 內涵
一、引言
伴隨著全球經濟與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與進步,教育越來越關注人的關鍵能力培養。為了適應復雜的社會變化,滿足國家各個領域的發展需要,完善人的培養過程,我國教育部門對課程改革與學生培養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2016年就已提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之相應的教師核心素養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鄉村未來教師對核心素養的認知與培養有一些不足。因鄉村教育環境的特殊性,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未來鄉村教師培養需要與時俱進。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1]孟燕平曾提道:“課程改革已經從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方式、學習過程、課程意識等走向關注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必然引發師范教育對學生專業核心素養的探索。”特別是在教育部提出《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師資培養要求下,迫切需要針對鄉村教育的特殊性研究公費師范生的核心素養,完善培養方案,為西部邊遠貧困地區培育更多的優秀鄉村教師,指導農村學生的核心素養建設。
二、研究背景
我國師范院校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教育部直屬師范院校,一類是省級本科師范大學及一些綜合性大學舉辦的師范教育,還有一類是地方師范專科學校,前兩類師范院校培養的師資主要面向城鎮教育,而地方師范專科學校則以培養鄉村教師為主要任務。五年制初中起點的農村公費師范生(以下簡稱公費師范生)未來即將成為鄉村教師,特別是在國家培養卓越教師的時代要求下,不得不面臨農村教育的各種現實問題。項目組選取懷化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個案研究,此學校為湖南西部地區老牌師范院校,為西部地區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農村教師,對當地基礎教育有重大的影響力。項目組對懷化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校師范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問卷星統計與分析,對在校的1500名公費師范生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419份。問卷對公費師范生的從業心理、艱苦環境適應、自我認知情況等進行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的職業認同感亟待提高,對未來從事鄉村教育還未做好充分的思想和能力上的準備,特別是對鄉村學校艱苦條件的適應能力還有待提高。作為未來的鄉村教師,在校就讀時期應該培養鄉村教育的使命感,對自己擔負的責任有清晰的認知,并且鍛煉適應鄉村教育環境,能夠發展鄉村教育的能力,認識到自己肩負著國家使命,是農村教育迫切需要的。只有滿足師范生的成就需要、與農村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需要,與農村居民的合群需要,才能扎根農村,熱愛農村的教育事業,確保農村地區好的師資教得好、留得住、有發展。
三、城鄉教育的差異迫切需要研究師范生特有的核心素養
(一)城鄉教育的不均衡性
由于農村與城市經濟條件的差異,導致農村在教學硬件、軟件、教師隊伍建設與教育教學的人才培養方式方面與城市發達地區有很大的差異。以湖南懷化地區為例,通過實地調查,很多鄉村學校都是舊房改造的,校舍破舊,缺乏信息教學系統設備,混齡班較多。雖然近年來隨著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農村教育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在懷化地區,因為地域問題還是有許多邊遠地區的學校硬件設施得不到很大的改善,導致農村學校硬件設施不均衡,與城市中小學校在硬件設施上有很大差異。我們培養的初中起點五年制農村公費師范生雖然來自農村,但是由于年齡小,畢業參加工作時平均年齡18歲—20歲,對鄉村教育環境的適應情況具有不確定性。
(二)農村學生群體的特殊性
農村公費師范生未來工作環境大都以鄉村為主,鄉村學校的學生群體較城市學校有特殊性。據《中國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數據統計,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而且每年呈現較快增長趨勢。《2020年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報告》表明,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有非常突出的問題。面對這樣特殊的學生群體,農村公費師范生作為未來鄉村教師主力軍,除了具備普通教師應有的核心素養外,還需要針對農村學生群體的特殊問題培養核心素養。
(三)農村外在環境的落后性
據實地調研,西部農村地區外在環境的落后性及學校教育教學方式的隨意性,對初中起點的農村公費師范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農村地區整體教育競爭意識薄弱,特別是對于女童的教育問題,因為大部分農村地區普遍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二是農村的外在教育資源有限,學生課外知識的學習有相當大的局限;三是農村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很多家長無法在課余時間輔導學生作業,沒有相應的教輔機構及時彌補農村學校教師教授的不足;四是交通不及城市便利,部分農村學生每日往返學校與家里路途花費大量時間。以上所列問題對鄉村教師應對農村外在復雜環境提出了挑戰,對師范院校培養合格優秀的公費師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以上城鄉教育的差異來看,師范生除了必須具備教師應有的核心素養外,還應該培養扎根農村艱苦地區的優秀品格和能力。
四、農村公費師范生核心素養培育內涵的三種特定素養
根據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培養農村公費師范生核心素養的三種特定素養:一是服務農村教育教學核心素養;二是扎根農村的自我專業成長核心素養;三是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核心素養。通過這三種特定素養的分析與闡述,針對鄉村教育特別是艱苦地區培養合格優秀的鄉村教師。
(一)培育服務農村教育教學核心素養
1.崇高的師德品格。農村相對于城市,無論是教育環境還是生源情況,都更加復雜,更需要未來的教師有崇高的師德品格,特別是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缺失,公費師范生未來不僅要面對學校的常規教學育人工作,還要協調好農村家庭教育,需要師范生極大的付出。經過對在校師范生的實地訪談,很多學生年齡小,本身思想還不是很成熟,對師德的理解停留在書本或者宣傳的文件中,將來如何落實到鄉村教育實踐中還有待考量。因此,需要著重培育師范生作為“四有好老師”的標準。
2.扎實教師專業理論與教學技能。為了解決農村各個學科教師不均衡的問題,五年制初中起點農村公費師范生培養方案是以培養農村全科型教師為目標的。通過實地調研與訪談發現反饋得最多的問題是“門門都學,門門都不精”,雖然國家已經實施“教師資格證國考”這樣的舉措,對公費師范生的專業學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公費師范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做考前培訓、刷題,對未來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課堂組織與方法缺乏有效鍛煉,與未來農村優秀合格的卓越教師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著重培養教師專業理論與教學技能,以適應農村教育發展和培養農村學生核心素養的需要。
農村公費師范生還需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教育部關于《教育信息化2.0計劃》的出臺標志著教育信息化已經是教育領域大的趨勢所在,要解決農村教育教學資源問題,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迫切需要培養公費師范生的信息素養,學會搜集、篩選最新的教學資源,搭建信息教學互動平臺,縮小因城鄉軟硬件設施問題帶來的教育差距等。
3.農村艱苦生活條件的適應能力。在湖南西部農村還有許多貧困地區,教育環境相對艱苦,要使公費師范生能在農村艱苦條件下留得住,必須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適應農村相對艱苦地區的工作任務。
4.鄉土文化知識課程建構能力。本研究認為鄉村教育不但建立在國家規定的教育范疇之類,還應涵蓋鄉土文化知識的學習。北京師范大學龐麗娟教授曾指出公費師范生大多在外地或城鎮長大,對鄉村文化和社會環境較為陌生,難在鄉村學校特別是村小和教學點安心從教。因此,建議充分考慮鄉村特有的環境、條件與需求……著重鄉土化教育培養,開設鄉土知識、鄉村文化、鄉村發展等課程,深刻了解鄉村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鄉村產業等。強化師范生融入鄉村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教育理想、信念和情懷。我們迫切需要培養學生針對鄉村文化進行課程建構的能力,使鄉村文化融入公費師范生培養的各個方面,使其對鄉村文化產生心理認同感,并運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其對鄉村教育濃濃的熱愛之情。
(二)培育扎根農村的自我專業成長核心素養
1.教育理念自我更新能力。隨著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日益先進,人們的教育觀念產生重大的變化,各項課改、教改等教育活動緊隨時代的發展。公費師范生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既能扎根農村邊遠地區,又能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善于發現農村教育問題和運用新的教學方法,組織開展符合國家人才培養目標的校園活動等,需要對教育理念有更新意識和能力。
2.自我學習與反思能力。自我學習與反思能力是指師范生走出校園成為獨立的施教者以后必須具備自學能力與反思能力,這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師范生能夠持久進步的最佳品質,師范生只有養成學習反思的習慣,才能找到差距,并保持持久的學習動力。
3.教育科學研究能力。通過調研,師范生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是所有學科里面最容易忽視的,老師不重視,學生發現不了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久而久之,教育教學工作墨守成規,沒有創新意識,不利于師范生的成長。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師范生的教育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促使他們發現教學規律和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科學的辦法解決問題,使專業技能得到提高。
(三)培育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發展的核心素養
1.關注和運用鄉村教育政策與理論能力。在國家大力提倡鄉村振興背景下,有許多有利于鄉村教育建設的政策和文件發布,為鄉村教育培養人才指明了方向,是鄉村教師從教的正確方向。經過實地訪談和調研,師范生對此方面缺乏思想上的重視,如果不了解國家對鄉村教育的方針、政策,就對國家培養目標和對鄉村教育的要求不明確,勢必容易盲從和缺乏正確的方向。
2.傳播和發揚鄉村優秀文化與鄉土知識能力。鄉村優秀文化和鄉土知識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費師范生了解鄉村的最佳途徑,不僅擔負教書育人的責任,還是鄉村優秀文化和鄉土知識的最佳傳播者,我們應該培養公費師范生在校期間關注鄉村文化,并自覺傳播和發揚鄉村優秀文化與鄉土知識,提高當地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
3.處理和解決鄉村文化振興發展困境的能力。國家提出鄉村振興要求以后,人民更多關注的是鄉村經濟的振興,人均收入、產業發展收入等重要數據成為評價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指標,但是對于鄉村文化振興沒有明確的指標可以衡量。鄉村文化的發展需要靠扎根鄉村的知識分子去傳播,解決發展困境,師范生作為未來鄉村教育、鄉村文化的重要傳播者,要以傳播和發揚鄉村優秀文化知識為使命,從內涵上豐富鄉村振興。
五、結語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興旺,人力資源是關鍵;人力資源的素質提升,教育是保障。本研究在綜合調查在校公費師范生對學生與教師核心素養的認知與對鄉村教育的理解及從業心理等問題基礎上,反思培養優秀公費師范生扎根農村艱苦地區,吃得苦,耐得勞,優化農村教育資源必備的三種特定素養,希望對培養農村優秀合格師資,促進鄉村教育發展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Z].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 http: //www. moe. gov. 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6nztzl/ztzl_xyncs/ztzl_xy_zcfg/201701/t20170117_2950
43.html
[2]孟燕平.試論師范生專業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提升策略[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8(6).
[3]焦以璇,柴葳.打造高質量鄉村教師隊伍 ? 助力鄉村振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龐麗娟[N].中國教育報,2020-5-26.
[4]張鍇.鄉村振興戰略下高職院校面臨的機遇與發展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0(06).
[5]楊志成.中國中小學教師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建構研究[J].教師發展研究,2017(3).
湖南省2018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資助課題,立項號XJK18BZY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