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輝
[摘 要] 網絡對于大學生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對于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去了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視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網絡的載體作用,積極探索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和工作的新方法,轉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
[關鍵詞] 網絡環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05-0013-03
目前,網絡成為人們之間溝通和交流的重要平臺,我國網民的規模逐年增加,大學生成為網民中的重要一部分。根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3月,我國的網民規模達9.04億,較2018年底增長7508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4.5%,較2018年底提升4.9個百分點[1]。截止2020年3月,我國20歲至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為21.5%,其中受過大學專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群體占比達到19.5%??梢?,我國網民的規模在不斷上升,網絡的普及率不斷提高,網絡逐漸成為高校大學生獲取信息和資源的主要來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網絡平臺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利用網絡提高日常工作中的效率和方式。同時,也可以為高校大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平臺和良好的學習網絡空間。
一、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
(一)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增強
從筆者制作的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大學生平時一天上網時間超過3個小時以上的占56.84%。這可以看出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比較大,而對網絡的依賴性不僅體現在對學習資料的網上收集和整理,還體現在生活和社交上。網絡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社交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大學生總是將遇到的學習問題復制到網頁進行搜索再粘貼參考答案,在整個過程當中大學生自己未主動積極去思考和探究學習問題,缺乏對問題的深思熟慮。這樣會造成大學生對網絡生活過度依賴,團隊意識和集體意識相對比較薄弱。大學生長時間沉迷網絡,導致社會實踐體驗大幅減少。
(二)大學生的信息辨別能力較差,自控能力差
從問卷調查中可以了解到,大學生獲取網絡輿論信息的途徑主要是通過QQ、微信以及微博,它們占到93.74%。由此可見,大學生熱衷于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的社會經驗不足,面對網絡上大量的信息,一部分信息他們不能很好地辨別真偽,一些大學生經不起網絡中各種各樣的誘惑,自控能力比較差。還有一些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打賞主播、網絡人際交往、網絡借貸、網絡購物、網上點外賣等,導致他們出現上網成癮,以致荒廢學業,同時也有大學生在網絡上陷入網戀和網騙的現象。
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到,對于網絡環境下的熱點新聞與話題,大學生比較關注和非常關注的占到68.83%,從雜志、紙質書籍、電視了解信息比較少。大學生利用網絡上各類新媒體主要是瀏覽自己關心的新聞和信息、看影視節目、玩游戲、交友、網購等。現在網絡的用途也是越來越廣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網絡上面的熱點新聞有一些是新聞媒體為了博“眼球”或者刷點贊量,使得一些負面的信息或者虛假的信息肆意傳播,將會影響大學生的“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也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效果。因此,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在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
從問卷中可以了解到,大學生在網絡中不愿意表達真實的自己的占13.23%,可見大學生在網絡中可能更加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那么,在現實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能會拉開,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會變得淡漠變得疏遠,缺少現實的情感溝通和交流。網絡中它具有虛擬性和個人的信息保護性,大學生可能會在網絡上隨意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比較容易在情緒沖動之下發自己的情況。
二、網絡環境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高校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還不夠重視。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線下知識的傳輸主,現在網絡的普及率越來越廣,再按照以往的教育模式來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顯得有點跟不上當前學生的需求。同時,對于網絡平臺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引起充分的認識,自身的網絡技術和自身的知識儲備還不夠,沒有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基地進行有機的結合,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形式上缺少創新,缺乏與學生在思想交流的互動性,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2]。
(二)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隊伍缺乏
根據問卷調查了解到,認為學校需要專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占65.43%??梢?,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在大學生當中還是具有影響力的。社會不斷發展,有一些高??赡苓€沒有及時調整對大學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路,在網絡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還是有一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缺乏對網絡知識、網絡技術的運用以及網絡人員的系統專項培訓。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還是不夠,在教育上面缺少一些感染力,可能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只是簡單地將微信、微博等作為開展工作的方式之一,沒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主陣地。在運用網絡平臺的過程中沒有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沒有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沒有更好地去把握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特征,沒有及時根據網絡上的熱點新聞與時事政治進行正面引導。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三全育人理念得不到有效的發揮。
(三)網絡環境下網絡平臺還不夠完善和健全
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序有效的開展,需要網絡環境中的制度作為保障前提。目前,校園網絡沒有定制一套詳細完備的制度和細則。打開電腦或者進入電腦鏈接,不良的信息就會自動彈出或者電腦顯示攔截不成功等相關的問題依舊存在,鏈接里面包含一些不良的信息,大學生可能還在校園網絡上面隨意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些問題都是與校園網絡制度不規范不完善監管不到位有關。除此之外,網絡上信息的傳播速度很快,網絡信息紛繁復雜,網絡監管力度不嚴等,網絡環境下的網絡平臺還是存在完善和監管不夠的情況。
三、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方案
(一)大學生提高網絡環境中的信息篩選和甄別能力
網絡環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寬松、自由和開放的空間。網民都可以在網絡上面針對某件事情說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在網上發布消息,也可以在網絡上面看到別人對你的留言或者評論,或許可以在網絡上面獲得有益的信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平時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工作,在平常的工作當中針對社會發生的事件要做好實例教育和網絡實例,通過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結合社會中的實際案例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多個案例展示和分析,讓學生能夠客觀的看待社會現象,引導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信息篩選,對于一些不正確的觀點要及時地進行糾正和指導,幫助大學生進行正確地分析和評價某件事情。同時,也要特別關注大學生群體中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心理疾病的癥狀,發現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開導,讓大學生能夠身心健康開心快樂的成長。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網絡素養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真正的能夠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那么在開展工作當中要將傳統媒體與網絡媒介相結合,學生談心談話、職業規劃、學業引導等,要主動去學習網絡技術,主動學習網絡平臺管理知識,了解網絡文化和網絡上的語言,管理校園里面的微信公眾號、校園貼吧、學生班級、學院各個社團、各二級學院網站等網絡平臺,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也要充分利用教育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基地教育可以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思考、團隊協作以及樹立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一方面,大學生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面可以進行創新,以傳統的課堂教授為主,學生聽教師講為主,側重的是書本上理論知識的傳統灌輸模式。在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在表達方式上面要更具有藝術性和鮮活性,將現實生活中的故事講通透講好,需要開展線上和線下雙向的交流與互動,理論知識與實際基地相結合,可以將學生的意見和問題進行收集,掌握學生在校的一些需求,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程內容的興趣性,也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
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來引導網絡思潮,網絡媒體也要與傳統的教育方式相結合[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平時也需要加強自身理論知識的學習,參加教師技能培訓、學科專業研討會、經驗交流會、讀書交流會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網絡平臺進行宣傳的時候,要合理設計每一個欄目特別在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應該要生動和有趣。教師作為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者,利用網絡平臺多渠道去多聽聽大學生提出來的意見,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讓大學生更好的全面發展。
(三)網絡平臺加強監管力度
網絡環境良好,有利于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網絡環境下需要國家制定最嚴格的法律制度,大力打壓網絡推手,將一些不良的信息進行剔除,進而來凈化網絡環境,增強網絡用戶的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4] 同時,高校的校園網絡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校園網絡中的相關校園貼吧、論壇、宣傳陣地都要進行嚴格的把控,制定相應的制度,可以減少大學生在平時校園網絡中出現的不良行為,也可以對校園網絡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網絡知識和學習網絡法律法規。教師要教導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學會利用相關的網絡管理機制來保護自己,學會舉報虛假信息以及不良信息,學會在虛擬的網絡中運用所學知識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5],保護大學生的安全,及時幫助大學生糾正思想偏差。
四、結語
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的網絡信息辨別能力需要加強,面對網絡中的問題時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信息海量的情況下可以作出一個正確的判斷,提高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和大學生的認知能力,注重大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網絡環境下,既面臨挑戰也需要勇于去面對機遇,需要提高自身的網絡技術運用能力以及對網絡信息敏銳的辨別能力,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模式和教學的方式,增強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不斷去探究更有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舉措和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http://www.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2020-4-28.
[2]陳自來.網絡社會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與應對[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7):81-84.
[3]盧秀峰.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碎片化認知整合的必要性及路徑[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7,152(06):95-100.
[4]付國華.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477(36):68-71.
[5]胡婭.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