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升寶
摘? ?要:葉圣陶先生曾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只有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真正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身學習效率。在課程改革背景下,不少教師都在探尋高效課堂建設,殊不知高效課堂有賴于學生自主學習,廣大語文教師應當立足于新課程理念,加強學生學習力培養,創新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基于此,本文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試著探討如何構建以人為本的小學語文課堂,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以人為本;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189
課堂乃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的重要平臺。一堂課是否精彩決定了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一堂課是否有效,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校效率。在追求高效課堂背景下,我們教師首先應該從學生的內驅動力著手,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將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能夠在課堂上自由表達,發表個人見解,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抓好課前預習環節,引導學生獨立尋疑,創設自主學習環境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化解,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預習能夠幫助學生提前了解下節課所學知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傳統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忽略了預習的重要性,導致很多學生一道新課時,就不知道應該做什么,也不知道課堂應該學什么,甚至不清楚老師課堂上講什么,云里霧里,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節課。顯然,這樣的課堂是缺乏效率的。鑒于此,我認為廣大語文教師可抓好課前預習環節,鼓勵學生課前自主尋疑,圈畫出不解之處,課堂上再重點聽老師講解,讓學生課堂學習更有針對性。且當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大致了解,課堂自信心更足,發表意見的積極性更強,參與度也更高。如我教《跳水》一課,學生就提出:“題目為什么命為跳水?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孩子跳水?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救孩子了嗎?”等問題。通過課前預習研讀,促進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叉吸引,設疑答疑,使教師變包場為導演,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明確教學目標,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目標就是一個學習導向,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好的目標能夠讓課堂教學事半功倍,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教師備課必須明確教學目標的原因。要想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那么我們語文教師就應該給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或者引導學生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從而根據目標確定學習方法,找準學習重點,有的放矢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如我教學《小音樂家揚科》一文,上課時我對大家說:“同學們,昨天大家預習了《小音樂家揚科》這篇課文,聽說大家都有許多感受,誰能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說給大家聽?”同學們爭著舉手回答,提到了本科所有學習的目標:“揚科是一個酷愛音樂的小男孩!”,“揚科的命運很悲慘!”,“地主的仆人真是可惡!”,“作者對揚科的心理活動寫得很精彩”等等。我接著說:“那么,這篇課文你最想學到什么?想用什么方法來學習?”聽到這,學生很容易就找準一節課的學習目標,為達成目標而自主學習,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自主學習意識更強。
三、找準契機,鼓勵學生質疑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精神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無疑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因素,一個好的問題才能引人深思,調動人的思維活躍度。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精神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直接表現,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前提。鑒于此,我們語文教師還應當充分結合學生認知水平、思維現狀以及教學內容找準契機,合理質疑,并且鼓勵學生質疑、釋疑。如《養花》一課最后一段:“有喜有憂,有笑有淚……這就是養花的樂趣。”閱讀后,學生提出了疑問:“為什么說憂和淚也是樂趣呢?”又如《凡卡》這一課,課文最后以凡卡的美夢結尾,學生閱讀后也提出了疑問:“課文為什么要以凡卡的美夢作為結尾,這說明了什么?”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討論,自主探索解決,教師相機引導,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積極的效果。
四、多讀感悟,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培養自主獲取知識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發展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也是以人為本的教學體現。而獲取知識需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就嘗試了重點詞句品析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內容,真正在課堂上多讀、多思、所感悟。如我指導朗讀《可愛的草塘》一文時,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認為文章中最感人、最生動的句子自由品讀,然后提出更人想法,全班交流,共同欣賞。以“蘆葦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云朵倒映在精靈的和水里顯得更白了。”這一句為例,有學生認為詞句寫得非常好,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在學生講完后,我順勢啟發:那請你讀一讀這句話,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讀,請其他同學注意聽,觀察他的表情,再想想她為什么要這樣讀。學生再讀后我并不急于讓學生評價,而是讓他們也學著開口讀這句話。結果學生以微笑的表情讀出了對草塘美麗景色的欣喜。最后,我又進行小組競賽朗誦。至此,學生從朗讀中領悟到草塘倒映在河水里的美景。
五、自讀自悟,鼓勵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小組合作學習
閱讀并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明代學者顧炎武說過:“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這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因此,為構建以人為本的語文課堂,我在課堂上也經常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為例,我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劃找歸納,在學生獨立感悟魯迅先生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愛憎分明的人的前提下,讓四人一小組自行確定選擇魯迅先生某一方面內容,合作學習,為“受人尊敬的魯迅先生事跡展”的講解做準備。在獨立感悟和合作交流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了語文素養。
六、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廣大教師就必須要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前、課堂、課后等多個環節的學習活動,學會主動質疑、主動合作、主動探究,真正讓教育回歸初心,實現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嚴國祥.芻議小學語文自主探究性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81.
[2]葉麗青.小學語文自主創新性學習模式探析[J].新教師,2017(01):34-35.
[3]韋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J].學周刊,2015(28):105.
(泰安市岱岳區祝陽鎮中心小學? 山東泰安? 27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