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文
【摘? 要】為促進初中學生心智高速發育成長,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任課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融入情境,進行更深刻、更直觀的學習,突出德育與法治教育的本質性特征。本文分析了推廣普及情境教學模式的價值,并總結了具體運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教育;情境教學;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8-0040-03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 teachers us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enable students to integrate into the situation and conduct deeper and more intuitive learning, highlighting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rule of law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alue of popularizing the contextual teaching model and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Situational teaching; Quality education
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還原真實生活環境,能夠讓初中生群體了解課本中具體事例發生的社會背景與根本性原因,通過將情境導入課堂,讓課堂的氣氛與具體實例更貼近,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初中學生群體可在課上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自身智力與邏輯思考能力理解并踐行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包含的行為規范與生活實踐準則,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與法治觀念。
一、普及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現實意義與教育價值研究
(一)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
情境教學法的逐步普及使用極大地推動了新世紀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改革,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不再主導學生探索學科知識、分析有關問題的所有步驟,初中生可獲得更多的課堂活動自由,具備較高開放性與實踐自由度的課堂環境能夠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判斷能力與情境感知能力。情境化教學模式改變了初中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使其能夠透過形象化的教學情境表象運用思維工具分析教學案例,可深入分析道德觀念與法律規定的社會意義,避免機械化的隨堂練習限制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對課堂的一種創新改革,除了能讓學生更直接地理解知識,還能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內容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轉變課堂氛圍,創設有利德育環境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夠使初中生從原本熟悉的學習環境中遷移到一個全新、與固有認知規則相異的特殊情境中,學生可在這一情境中積累分析事物本質的經驗,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對所處教學情境進行廣泛聯想與進一步推理,在虛擬化的人造仿真學習情境中進行智力訓練,養成良好的道德判斷力與守法意識。通過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案例進行判斷,為教師提供了更直接、更方便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由于道德與法治往往是學生在生活中才能碰見到的,可教師不是時時刻刻都在學生身邊的,所以通過最為直接、最為方便的案例教學,讓教師能夠在課堂上一針見血,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違背道德、什么是違反法律的行為,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判斷能力;那么,在現實生活當中學生遇到相似的情況時,課堂的情境教學案例為他們提供了借鑒與依據,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做出判斷與選擇。教師可適當調整課上教學情境中包含的學科知識與生活案例,使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活躍,通過轉變課堂環境、為學生提供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機會培養初中學生群體的道德意識。任課教師能夠在情境化教學環境中以同情與贊賞的態度了解每名學生的思想狀況與精神狀態,靈活講解學科基礎性知識和與生活實踐有所關聯的內容,必要時可對情境結構進行重新調整與規劃,準確評估學生在課上情境化學習活動中的外在表現,為學生提供更多具備正面引導作用的反饋信息,強化德育效果。
二、情境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規則分析
(一)構建具備較高還原度與真實感的課堂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情境營造水平決定了情境化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實際應用效果,具備一定真實感的教學情境更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思考學科基本問題。由于班級學生人數眾多,為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使學習情境具備能夠為學生帶來新穎體驗的沉浸感,并從中滲透具備價值觀塑造與引導作用的思想感情,選取不難掌握與理解的科目具體內容,保證情境的感染力與表現力,防止學生無法理解教學情境中包含的有關知識,盡量避免選取學習難度較高的抽象性理論,以防理論知識教學與課上情境活動發生不必要的沖突。教師可以以“老人跌倒后指認扶老人的年輕人為撞人者”這一情況為例,通過分析年輕人是懷著一顆樂于助人的心去幫助老人,將跌倒的老人扶起來,但被老人指認為是撞他的人,通過這一個有著劇情般反轉的案例,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以及通過案例,教師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不能因為幫助老人會被誤認為傷害老人這一原因,而在現實生活中面對有老人受傷或者有老人需要幫助的情況時,不伸出援手去幫助他們,這樣相比起被老人誤認為傷害他們更加違背道德。并且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分析理論教學時間與真實案例構建教學時間,合理分配時間,讓學生能夠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充分后,對真實案例進行分析學習,最終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二)選擇具備一定宣傳教育效果的教學情境主題
教師在選擇情境活動主題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本質特征,突出主題情境活動的時代性與社會性,選取能夠傳達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觀與法治思想的有價值教學主題,通過將價值觀與情境進行緊密結合對學生施加影響與思想層面的具備正面意義的指導,激勵初中生主動對自身行為習慣進行反思,使學生深入分析并理解事物發展規律的常識性知識與任課教師專門設計的課上學習情境的關聯性。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案例導入教學時,要對案例進行合理、科學的分析,要照顧到初中學生的心理狀態,不能引用過于血腥、過于暴力等一切會導致學生產生心理陰影的案例,選擇的案例應具有代表性且性質溫和,教師必須盡量選取能夠使學生發揮自身批判性思維、促進其智力發展的主題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通過為學生提供情境化學習體驗改善學生的觀察、分析、聯想能力,加快初中生形成成熟的道德意識。
(三)立足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開展有效果的情境化教學活動
任課教師在設計情境化教學方案之前必須考查分析班級上每個學生的記憶力、思維、情感感知、觀察等不同方面的基本能力水平,根據初中生的具體情況與平均思維水平設置具備最大影響范圍與教育效果的情境化教學活動以及課下練習項目。教師必須明確意識到每個學生在情境教學環境中的觀察角度與認識情境活動主題的路徑都各不相同,在活動中布置可激發初中生學習動力的集體活動環節,提高多數學生的參與度,使學生對虛擬化情境做出帶有真情實感的反應,通過學生在做出真實情感反應的同時,教師應對每一個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對于在判斷能力不足、思維邏輯能力較差、觀察能力較差等,及時幫助他們,給予學生在問題的分析、判斷與引導,讓學生能夠更高效地開展情境教學。
三、情境教學法的高效應用策略研究
(一)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活動,再現真實生活情境
任課教師應組織初中學生中的積極分子參與課上角色扮演游戲,教師為其提供最重要的表演主題與可利用素材,使學生扮演教材課文與教學案例中的各個主要角色,讓學生在表演中找到理解課文角色內在動機與思想感情的方法與路徑,學生在不同視域能夠從不一樣的角度思考問題,提高自身理解力與道德觀念感知能力。在仿真的模擬場景中,學生可獲得與真實生活經歷類似的主觀性體驗,和案例中的真實人物一樣進行思考與行動。例如,在講解《親情之愛》這一部分的知識時,任課教師可發動初中生將教師提前準備好的情境表演素材加工改編為小短劇,以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糾紛為主題,讓學生們扮演進行激烈爭斗的雙方,并由教師扮演關鍵性的調節者角色為學生演示怎樣化解家庭成員之間的沖突,并指導學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對家庭生活中的各類問題。
(二)合理利用教學設備創設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
任課教師必須使能夠支持情境化課堂教學的技術資源獲得充分利用,認清多媒體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高新科技在營造教學情境過程中的輔助性用途,借助技術設備簡化課程內容的理解難度,確保課堂教學情境的復雜度不會超出初中生的領會能力范圍之外,通過技術手段將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某些本質特征毫無遺漏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其將重要的法律與道德常識納入自身的知識范圍之內,保證學生課上學習視域的整體性與全面性。例如,教學“豐富的社會生活”這一課,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放映技術和投影儀設備為學生展示以各行業勞動實踐為主題的圖片與視頻,教師可幫助學生整理作為單獨個體的社會關系網絡圖,使學生意識到個人是整個社會的有機構成部分這一重要知識點,拓展初中學生認識理解學科基礎性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培育學生的社會歸屬感與為集體為他人做出奉獻的道德意識。
四、結語
情境教學法在現階段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有著較大的應用空間,推廣這一高效教學方法能夠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專業化程度。伴隨情境教學方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使用,任課教師必須立足于初中學生群體的具體精神狀態與學習能力制定完善的情景構建規劃與課堂指導原則,盡可能發掘學生學習潛能,喚起學生的道德感與守法意識。
參考文獻:
[1]張明哲.生活情境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08).
[2]楊艷華.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6).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