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香
【摘? 要】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關鍵能力和必備的品格,是關于孩子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以及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等綜合表現,在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處于首要位置。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去落實,《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8-0061-02
【Abstract】Core literacy refers to childrens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ceiving education, gradually forming key abilities and necessary characters for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about childrens personal cultivation, social care, family and country feelings,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cooperative participation, and innovation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such as practice is in the first place in deepening curriculum reform and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Lide Shur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requires each of our teachers to implement it. The course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is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cultiva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develop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re literacy
一、整合教學內容,科學設定學習目標,明確培育素養方向
如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呢?這是當前每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們倡導單元設計,把教學中知識碎片串在一起,讓教學更貼近生活。因此,要認真解讀教材,找出單元中各課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對教材進行整合,從而使課程的三維目標真正落實到具體的學生身上。我們單元教學課堂不再單純將知識和技能作為目標來學習,而是從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和基本的學科素養出發,通過有效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多樣的交通》這一課如何選擇教學內容,設定教學目標呢?
《四通八達的交通》有四個話題《我的出行體驗》《多樣的交通方式》《家鄉交通在發展》《怎能忘記他們》,我們對教材內容整合。從學生的出行體驗和了解的交通工具入手,第一、二個話題整合在一起,引導學生認識多樣的交通方式及其特點,理解發達的交通離不開人們的辛勞付出;第三、四話題,引領課外生活中的踐行,結合實際情況了解本地區的交通發展。從而讓學生認識交通方式的多樣性,知道常見的交通方式及其特點;學會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交通方式。以此為目標,旨在培養學生觀察社會、參與社會的習慣,健康的心理品質,形成社會責任感,提升核心素養。
二、優化教學過程,用心創設教學情境,搭建培育素養平臺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學習活動,教師通過設計、實施、評價等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主探究,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從而引領學生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程所要達到的核心素養。
教學這節課,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內容:在“多樣的交通方式”這個話題,設計幾個活動:“認一認”(依次出示飛機、輪船、動車、高鐵、磁懸浮列車圖片,學生快速說名稱);“看一看”(觀看短視頻了解高鐵和動車的區別);“說一說”,這些交通工具有什么特點呢?隨后了解了不同交通工具特點后,為體驗不同的出行方式,學生當“小小策劃師”,為去北京旅游、設計往返行程的交通方式。基于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生活能力,提升學生素養。學習“家鄉交通在發展”,讓學生比一比、說一說、 看一看,了解上杭交通高速發展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之情,感悟交通變化之快。教師設計“讀教材、說感受、曬崗位”三個活動。課堂中用微視頻,讓學生能更快地接收大量的知識,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跟更多的知識。
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程,引領學生走進教材提供的情境中,引起孩子的情感體驗,孩子們不但知道了不同的交通方式,還訓練了選擇出行的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的思維,甚至探究了解決當前交通問題的解決措施。
三、精選教學方法,課堂回歸生活本真,拓展培育素養途徑
教師在課堂中教學形式要多樣化,不能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否則就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道德與法治教學應該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面向社會,在學習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煉,從而提升核心素養。
在《多樣的交通》這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很多,小組合作探究法、讀教材學習法、展示演練法、體驗探究法、交流討論法等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體驗,在探究中成長。比如當“交通發展大家談”,讓學生作探究解決交通問題的辦法,探索人們解決交通問題的措施;課后拓展創意設計,要求學生做“未來交通設計師”,完成設計作業。還可以設計導學案,幫助學生課前的學習,把課前預習落實到位,組織學生和家長完成親子作業。導學案以判斷選擇題為主,還有調查訪談,向家長了解以前的交通等。課堂上的討論內容豐富,資源共享,才有思維的碰撞,形成能力,提升素養。
四、活用教學評價,全面促進學生發展,提煉素養培育精華
課堂教學評價如果圍繞學科知識的掌握展開,沒有注意到學生作為主體的重要意義,這是不行的。一個具備“核心素養”的人與單純的“考高分”并不能畫等號。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評價將走向。課堂中,評價語言要多樣:當學生在策劃“上杭到北京旅游”的時候提出好方案,教師給他點贊,激起其好勝心;當學生發現上杭的交通變化的時候,教師夸她“你真會觀察”,提點學生參與社會,“看來你很愛上杭”贊揚孩子愛家鄉;當學生為交通問題找出了解決措施的時候,教師可以說“你的解決方法特別好”鼓勵學生參與到社會中。教師的評價不但有知識掌握的肯定,還有能力方面的提示,更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鼓勵。除了課堂上的語言評價,我們還可以設計了“隨堂檢測,智力闖關”,進行小結性的評價。教師要從多維度、多角度、多層次的方向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學習,讓孩子們愛上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個人修養、創新實踐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五、及時小結提升,學習方法具體化,鞏固素養培育基礎
教師在每個教學環節里都應該注重學習方法的小結,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歸納、能力的提升、道德的成長,這是教學計劃的一個核心。《多樣的交通》一課,可以對每個環節小結,可以是內容的歸納,也可以是方法的指導。如第一個教學環節“你還知道有哪些現代交通工具嗎?”通過錄音小結:面對不同的出行方式,人們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做出選擇。 在“個性旅行線路策劃”教學活動里,筆者讓學生根據各自不同的意愿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也讓學生學會設計活動方案,在具體的操作中收獲方法技巧。課堂利用板書設計成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梳理、情感的培養、道德的提升等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陳江東.構建多元有效課堂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J].甘肅教育,2017(09).
[2]趙盼.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J].名師在線,2020(16).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