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要:我國目前的生態環境存在諸多問題,與相關政策法規的缺失、生態環境保護資金的短缺、生態保護科技水平的薄弱直接相關。要做好生態環境保護,選擇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對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進行了簡要論述,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基本思路;新形勢
生態環境保護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也是一項宏大工程,任重道遠。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一再強調節約資源,注重維護生態環境。同時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我國人均資源不豐富,地域廣,生態環境相對薄弱,使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迫在眉睫。
一、生態環境的定義
生態環境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和氣候資源,與社會經濟發展和整個生態系統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生態環境問題是指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以求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給人類生存帶來負反饋效應。
二、生態環境保護現狀
1.公眾生態保護意識薄弱
目前,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一些政府高度重視地方經濟發展,卻忽視了生態環境保護,只看到了眼前的經濟效益,卻忽視了長遠的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強調經濟發展,而忽視了公眾生態保護意識的引導。比如有人認為只要能促進更好的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就可以忽略不計,在日常生活中嚴重浪費資源和砍伐森林,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2.生態保護法律體系不完善
長期以來,我國生態保護法律體系不完善,阻礙了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比如,在不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無序采伐和非法采伐經常發生,非法采伐缺乏精確的控制措施,嚴重阻礙了我國生態環境的發展。
3.生態保護技術落后
生態保護需要高水平的技術支持。但目前我國生態保護技術水平不高,很難達到生態保護的技術要求。總的來說,我國的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環境生產技術和環境保護技術與國外許多國家有一定的差距,根據目前的情況不可能控制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結果,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目前,我國的生態保護技術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從發達國家引進生態保護核心技術非常困難,對環保技術的提高產生了嚴重影響。
4.生態保護監管不到位
目前,我國生態保護監督管理不到位,生態保護監督管理難以深入開展。我國生態保護監管部門人員數量少、質量低,監測能力和環保監測能力不符合生態保護監管工作的要求,監測水平相對較低。同時,仍有少數監管人員腐敗,不能積極承擔生態保護監管責任,導致生態保護監管缺失。
5.缺乏科學技術的應用
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過程中,始終缺乏科技投入,這是導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落后的一個主要因素。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約有18%的科技人員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同時,我國的科技投入和環保投入僅占科技總投入的2%。這說明我國在環保技術上的投入比較脆弱,不利于這種情況下環保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可行性建議
1.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
保護生態環境,應以相關法律為基礎,才能更好地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中國,已經頒布了環境法、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做好立法完善工作,積極大力有效管理有害物質,納入這方面的法律法規;二是完善生態環境責任機制,在相關法律中明確規定,工作失職不負責任應承擔什么后果,加強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完善相關監管制度,嚴格執法。
2.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共同努力,共同管理和工作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部門和實際分工。環境保護部門負責全國環境保護政策的統一管理。一方面,從落實新發展觀的角度出發,在強化自我責任的實踐基礎上,根據環境保護的基本情況,為政府部門提供科學參考,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對策的出臺。深化部門溝通協調,建立多部門綜合協調機制,調動各部門力量,將生態環保理念融入具體工作,更好地解決環保部門過去長時間任務多、具體監管壓力大的問題。從實際需要出發,深入協調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強化環境保護的基本內涵,形成“大環境保護”理念,著眼于過去工業生產帶來的污染防治,提高全社會對環境污染的基本認識,始終從全球視角關注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
2.突出監督防控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現實作用
在環保方面,基層環保部門負責大量的環保工作。但監管、防控應該是核心,環境監管是環保部門的重要職責。因此,有必要對監督范圍內的事項進行準確的管理和實施。例如,需要對建設項目和污染控制設施進行全過程監督。對于協調范圍內的事項,要大力介入,加強各參與部門的協調。一旦發現生態環境污染的發生,首先要制定對策,立即消除處于萌芽狀態的生態環境污染。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必須強調環境執法的基礎作用,通過相關環境污染行為的執法來凸顯法律的權威性,使制定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能夠對相關環境污染行為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有效保護好人的生態環境權益,這對我國生態環境政策的實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在生態環境污染的防治中,要注重防治。結合過去和現在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嚴格控制新的污染項目,有效評價新的環境污染項目,嚴格控制建設和實際運行,強調生態環境安全的導向作用,實現環境風險的全過程監測。在這種情況下,從最初缺乏法律監管,進一步提高監管門檻,避免生態環境污染。對于全新項目,我們從初評階段就開始介入,實現了生態環境污染的超前監管,在項目源頭聽取了不同意見。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可以準確地減少漏洞和錯誤的發生,使全新的項目符合生態要求。要求項目監理對事件發生前、發生中和發生后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將環境污染的監督壓力分散到各個環節,減少事件發生后的集中監督壓力。認真組織專項行動和突擊檢查,加強具體監管,嚴厲打擊環境污染。控制最終污染物排放總量,準確掌握舊污染減少和新污染實際增加的基本情況,指導總量控制計劃的制定。在調整和優化地方重點產業結構的過程中,要體現總量控制指標的要求,適當增加總量,淘汰落后產能。在各類新項目審批中,要做好全面質量管理,優化生產發展,以舊換新,實現科學排放控制。同時,要將總量指標與重點企業生產管理相結合,突出企業生產經營的導向作用,按照法律法規加快清潔生產,適當減少總量。同時,將總量控制指標與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相結合,可以準確降低環保項目總量。
4.提高環保人員的思想素質
在我國生態和諧文明和環境資源保護的背景下,許多環保人員在工作中仍然缺乏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缺乏生態環境管理的責任感,導致生態環境保護進展緩慢。單純依靠政府部門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為了科學合理地開發環境資源,環保工作者應加強學習,增強生態保護意識,重視環境資源管理。同時,保護者要培養強烈的責任感,做好本職工作。比如通過網上學習和海外實地考察,可以交流國外生態環境保護的經驗,提煉精華。同時,我們利用Tik Tok、微信等大眾媒體發布環保視頻,宣傳生態環保知識,讓人們更好地了解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5.提高環保技術水平
由于我國生態保護技術水平較低,應不斷提高生態保護技術水平。因此,必須加大我國生態保護研究的投入,為生態保護研究提供人才支持和資金支持,普及生態保護研究成果,加強生態保護研究成果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促進生態保護事業的發展。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和農村生態發展。加強生態保護技術創新,大力為生態保護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環境,鼓勵企業和高校參與生態保護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生態保護技術水平,滿足生態保護工作的技術要求。
6.談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第一,就生態環境保護而言,這項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讓環保意識傳遞到每一戶每一個人的心中。宣傳方式可采用報紙、廣播、傳單、黑板報等。做好生態環保,人人負責宣傳,然后做好相關生態環保人員的培訓,讓管理者充分認識到生態環保的關鍵,根據實際情況提高管理者和領導干部在生態環保工作中的操作能力。第二,各學校開設生態環保課程,使學生從小就樹立生態保護意識,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與生態保護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及時滲透生態環保理念和每個人的責任,幫助孩子從小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第三,在黨校或者各行業進行培訓。做好環境保護內容的學習,增強領導干部可持續發展意識和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的能力,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健康發展。
四、結論
總的來說,環保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涉及數百萬人的生活和利益以及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因此,在生態環境保護中,要完善各種機制,統一調整,努力形成政府環保部門和企業統一監督管理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孫本萬.流域水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的構建[J]. 區域治理, 2019(11):97.
[2]徐建閣,程偉娜.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9(01):5-6.
[3]王生林.試論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及展望[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01):58.
[4]紀生光.計量檢定和校準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華東科技(綜合),2019(7):446.
[5]姜志偉.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與對策分析[J].科技風,2020(11):151.
阜新市生態環境局彰武分局,遼寧省阜新市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