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四芹
摘? 要:中考復習是1000米長跑的最后100米,這一百米的效果、效率、策略都決定著最后的比賽結果。對于中考,學生不僅會面臨首次轉折,還會面臨后續的發展高度和廣度。文章結合初三數學教學,談如何優化中考數學學科的復習,實現有效提分。
關鍵詞:初中數學;中考復習;提分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39
一線初三教師必須對中考復習的策略和復習內容了如指掌。筆者和廣大讀者一樣,在常態的復習過程中,一直追求效率至上,效果至上,這兩者達成后,才會實現真正的減負高效。而要達成這兩項,教師就必須對教材、考點、學生、課例進行深入的研究。下面,筆者結合幾個環節,淺談中考數學提分策略。
一、中考數學提分策略
1.研究考試,鎖定目標
在進行中考復習以前,我們必須對考試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解讀,那就是“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對這三個問題的研究是我們達到減負高效的第一步,也是讓學生喜歡上中考數學復習的關鍵。為此,我們針對這三個問題進行研究。考什么:我們需要分析和再次學習課程標準和當地的中考指導,或者中考說明,這些都給了我們“考什么”的方向。我們要將課程標準、教材內容與考點進行對接,不走彎路、不走曲路,針對重點、難點進行精準復習,做到有的放矢。怎么考:鎖定本地中考近五年的中考真題,從深入的對比、分析、歸納、分類中進行分析,了解考點在中考題目中的呈現形式和呈現特點等。在復習的過程中,我們的訓練形式和訓練特點也要充分與中考接軌。另外,還要分析這些考試特點所要提升的學生的相應能力,從能力訓練環節精準復習。考到什么程度:這個環節是中考難度的鎖定。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必須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學情,對應中考的考試難度,達到一一對應,讓每個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都能達到“跳一跳,夠得著”的效果。這種效果才是最真實的,千萬不能一味地求難,不要認為逐一訓練難點后難點就逐一突破了。研究考試就是鎖定目標,目標的鎖定是我們復習課的起點,也是關鍵一步。
2.深入課堂,精準施略
在中考數學復習的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具體的課堂案例來鎖定我們的復習策略。不同的課題、不同的內容,需要我們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來鎖定實施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復習目標的達成,也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復習效果的優化。下面結合案例進行詳細說明。
(1)概念規律,登高望遠
在初中數學中,有很多的概念課、規律課,這些內容到了中考復習階段,我們要有別于常態的課堂教學。此時的教學,我們的站位要高于新授課和單元復習課,教學時要引領學生站在整個初中數學的高度去重新認識這些內容,還要讓學生從整個初中數學課程目標的角度分析它們在這一章節中的地位和價值。比如,對于“數與代數”的復習,我們需要引領學生去認識這三個環節———模型、運算、應用。這三個環節既是我們復習策略的進階,也是我們復習內容的框架。假如學生站在這三個維度去分析,那他們認識的高度和深度就會進一步提升。為此,我們還要通過課堂知識梳理、問題引領、結構板書來幫助學生建構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生成的知識框架,這個框架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更是方法與定位層面的。這樣的復習,將學生的復習思維提升至一個整體觀念,讓學生從整個初中數學的角度去思考這一環節,達到一個系統的理解,這樣才能應對中考中的各個環節。針對這種復習,教師需要關注學情,鎖定知識與技能、思想與方法,結合教學內容開展通過問題和問題鏈來啟發學生思維進階提升的活動。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班級,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匯總、細化問題,形成問題串,讓學生逐一突破、逐一提升。
(2)習題講評,一題多變
在中考復習的過程中,我們更多的是指導學生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去解題。在解題的過程中,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服務于中考和升學;另一方面,通過減負高效的精準訓練,達到解題能力的進階提升,促進學生的以不變應萬變。而此時,要真正達到這個效果,教師就需要深入挖掘題目的價值和內涵,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真正促進學生對題目的分析、方法的積累、思想的領悟。以常見“相似三角形”的模型為例,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對比、進階的形式逐漸讓學生對常見的相似三角形模型進行分類,讓學生真正熟悉模型的類型,在一題通一類的復習過程中,學生會發現,相似可以生相似,在證明和訓練中,又可以找到相似的一般性與特殊性,從而在觀察中總結,在分析中對比,由此及彼地進階生長。在相似與圓形的融合中,能真正實現知識與技能的融合,知識與知識的連貫,以此達到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而在模型的建構和分析以后,教師需要進一步引領學生審題、剖題、解題,讓學生在讀題中弄清關鍵問題,真正實現“把握全局、準確提取、最近聯想”,以此吃透題意。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領學生將題目信息進行精準轉化,實現“雙向并試、分解類比、轉化過渡”,實現問題的鎖定到解題的定位,最后落實到精準解題、準確定位、嚴格細致。在采用解題方法和策略解題的過程中,考慮全面、細心細致是關鍵。長期有效地訓練,能促進學生能力的真正提升,且對錯題進行系統的歸類與對比、總結與變式、訓練與提煉,還能全面突破自身中考訓練中的薄弱點。
3.及時反思,及時調整
在常態的復習過程中,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教學定式,而應該結合復習的需要,做好及時的調整與反思、總結與對比,深入剖析、歸類、變式、總結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形成屬于自己學生的一套錯題庫和變式題庫,再結合學生的學情,進行進一步的錯題變式訓練、強化理解,以此加深學生的理解深度。
二、結語
在初中數學中考復習指導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從鞏固學生基礎入手,做好典型例題與數學知識的結合,幫助學生在系列支持下完成檢漏工作。逐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掌握歸納總結的技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復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蕓.讓數學思維觸角自由合理延伸:談中考數學專題復習[J.中國數學教育,2020(9):59-64.
[2]程銀生.圓外切四邊形面積公式探索:從“2018年南京數學中考壓軸題”談起[J].數學通報,2020,59(4):56-59.
[3]鄭瑞,楊一麗.從“弱水三千”到“何取此瓢”:以2019年寧波市中考數學第26題為例[J].中學數學雜志,2020(4):64-66.
(云南省紅河州紅河縣第二中學? 云南紅河? 65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