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香
【摘 要】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導下,遵循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盡可能多地促進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減負增效”的關鍵所在。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課堂中,主動地與教師、同學、教材的意義交往,全情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升華,獲取更多的知識,這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在小學階段語文科目即是基礎科目,也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學好語文不僅有利于學生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也可以有效拓展知識面與理解力。理解能力的好壞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人生道路的發展。語文學習需要不斷的積累、深化和提高,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要求,根據教學內容打造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充滿吸引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一、課堂導入要有趣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 是課堂教學的前奏 ,如同一出戲的“序幕”。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猶如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 。因此,應追求導入藝術化,為課堂教學整體藝術化創造一個良好開端。有效的課堂導入的創設應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生活中經歷過的事為主,這樣他會覺得特別親切;還應與學科特點相結合,要與生活相結合,要體現出語文的生活化。
我在教《金色的魚鉤》時,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這樣一個普普通通魚鉤,它已經長滿紅銹,卻閃爍著金色的光芒,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個魚鉤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發生呢?今天我就帶大家來了解這個故事(板書課題)。”問題的出現一下子勾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因此,課堂導入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習活動的思維含量,導入的過程也應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導入的趣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要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樂趣,創造的樂趣,審美的樂趣。
二、要帶著疑問預習
預習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在預習中產生疑問,提出疑問,在課上通過教師解決疑問,不僅有助于學生文化知識的掌握,還有利于學生養成尋找問題、解答問題的探索方式。
教師在學生預習前要做好引導,小學生積極預習語文課程,是進行素質教育提升學習能力的重要一環。預習的效果與作用需要教師提前講明白,讓學生從心里認可預習,認識到預習的重要,再逐步教授預習的有效方法。
開始時可以給學生留一些預習的任務,比如學習《開國大典》,讓學生提前使用字典或詞典了解生字、生詞的讀音、意思,了解它的同義詞或者反義詞,一般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字或詞有沒有出處有沒有典故,學生的知識面不自覺間得到有效擴充。在預習中對產生的疑問做上標記,在語文教師授課中為問題找尋答案。再有不理解的地方學生及時的提出問題,由教師解答問題。這種有目的、有方法的方式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三、營造良好教學環境
教學本質是師生間的良好溝通,體現在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上,也反映于教師真誠對待每位學生上。譬如在《稱贊》一課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受不同主人公的情感。課堂是師生交流的重要場所,有效提問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教師應為學生積極創設學習情境,借助課件、圖片、音樂等工具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其次,教師在問題設計上應注重思維開拓性,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個人看法。最后,教師在問題設置上可以兼顧比較性,引導學生對比新舊知識,使學生能愉快的學習新知識。又如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課中,教師可以借助花盆、國王等手工課件來設置課文中的問題,直觀的道具能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運用多元化評價方法
語文教師應選擇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充分發揮鼓勵作用。傳統的評價模式較為單一,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指標。在素質教育環境中,語文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思維發展特征、題型難度等指標,旨在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學評價模式不能限制于考試成績上,教師可以將學生日常表現納入考核范圍中。由于小學生的個性特征不同,語文教師應尊重多元個體的存在,在評價上堅持多元化原則,確保評價的多元性。教師還應引導小學生建立多維度思考模式,不斷開發小學生的智力。為了提供給學生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師不應用特定的標準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當學生能自由表達個人觀點后,才能培養小學生熱愛思考的學習習慣。有效的教學評價應將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采用學生互評、自評、教師評價等模式。譬如在《晏子使楚》一課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晏子反駁楚王”的內容,當學生讀完后,教師應給予反饋,教師可以讓學生當評委,自己來朗讀對應的內容,由學生為教師的朗讀情況打分。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小學語文的有效性已經是小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要想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停實踐、歸納、總結。教師的教學也是關鍵,對教材充分的了解的情況下,設計新穎的、獨特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要有意識的挖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習能力與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望德.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中華少年,2017(21):163.
[2] 賴江玉.基于教育智慧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科普童話,2016(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