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勛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課標中多次提到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開始結合數學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通過課堂上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從學生題目閱讀,概念理解等多個角度出發來實現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強化,進而為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閱讀;教學策略
數學是初中的基礎性學科,所以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對于學生以至于整體的學校教育而言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要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之外,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并且使其為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一、 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社會飛速發展,教育教學領域的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數學仍然是初中階段學校教育的基礎性學科,仍然對于學生的未來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數學的學習也仍然是初中學生的重點和難點。基于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狀況可以發現,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學生群體自身的問題。對于當前大部分的初中學生而言,缺乏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數學的邏輯思維等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而學生這種數學思維的缺乏以及數學學習方法的不正確正是導致其課堂學習效率低的關鍵原因。其二則是教師層面的問題。教師在面對新的教學要求與環境時無法對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而使得數學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受到了影響,也不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全面成長和發展。在這兩方面問題的綜合影響之下,初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仍不理想。所以對其課堂教學的創新和改革仍然是教師教學探究的主要方向和任務。
二、 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閱讀是學生最基礎的學習能力之一,也是所有學科教學的基礎。因此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仍然是教師最主要的教學任務。之所以在數學的教學課堂上強調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化最關鍵的因素在于閱讀對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促進作用。綜合來看,數學閱讀能力對于初中的數學教學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閱讀能力的強化關系到學生對于數學概念以及原理等理論性知識內容的理解,是學生初步進入數學領域的關鍵。對于數學學科而言,抽象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而這種知識內容的抽象性的表現之一就是用簡潔的文字表達較為復雜的數學原理。當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往往會采用推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得出關鍵性的原理,但是由于初中學生在邏輯思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對于文字表述的分析和理解仍然是部分學生理解并且進一步掌握數學概念和原理的主要途徑。這也就意味著學生對于這種文字表述的分析理解能力會對其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和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而這就是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原因之一。其次,學生數學閱讀的能力關系到其題目的解答以及應用能力的強化。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應用題是最重要也是無法避開的關鍵環節,是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體現。所以應用題的教學往往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但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的學生在學習應用題的過程中遇到了阻礙和難題。其核心的問題就在于學生普遍在文字性題目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轉化上存在問題。初中階段大部分的數學應用題都是用文字進行表達的,即便是一部分題目以圖像和表格、數字等等作為題目的主干也少不了必要的文字解釋,尤其是在題目的設置上往往以文字作為其主要的方式。在面對這樣的應用題形式時,學生個人的文字解讀能力,尤其是將文字性解釋轉化為數學性知識以及要求的能力就成為了學生解讀并且解答題目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學生在缺少基本數學閱讀能力的前提下必然會在題目解答以及應用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也正因如此,數學教師開始普遍關注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以期通過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來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與進步。
三、 初中數學教學中厚植數學閱讀的策略
(一)轉變課堂概念原理教學方式,打好學生數學學習基礎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基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其整體的學習效果甚至課堂的教學效率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對基礎性的原理、概念的分析和教學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關鍵部分。但是在當前的部分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部分的重要性,而是在應試思維的引導下將大部分的目光和關注放在了應用題的解答教學上。所以造成了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基礎薄弱,整個數學學習的體系只是空中樓閣,在面對題目時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出現了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正因如此,教師在基于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而展開的數學課堂上就要重點關注學生對于基礎性概念和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際上在整個的基礎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的有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及學生數學閱讀興趣的激發;二則是課堂上概念性知識內容的教學手段和方式。第一個方式是整個課堂教學能夠順利展開的基礎和前提。因為無論是出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這一目的還是強化其對于概念理論性知識理解的目的出發其教學的主要內容都是略微枯燥且抽象的文字性的數學概念知識。在面對這一部分知識時無法激發學生對其的興趣,不僅會影響教學的效率而且會使得整個的教學無法起到應有的效果。所以教師需要先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借助情境創設或者游戲活動來活躍課堂的氣氛,調動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前提下教師則需要對這一環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轉變和創新。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會忽略概念性知識內容的分析和講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表現形式具有簡潔的特點。在初看的情況下,數學概念表述的文字性內容是十分簡單的,不涉及復雜的語法變換的內容,這也就給了教師學生會十分容易理解其內容的錯誤認知。而教師之所以認為其表述簡單不僅在于其所用的文字上,更多的還是因為教師是以已經掌握知識內容的角度和心態來看待這一知識的。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在初步接觸的情況下對內容存在疑慮或者是理解上的錯誤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教師在進行概念知識的教學時不能再沿用傳統的單純記憶背誦的方式,而是要從數學閱讀的角度引導學生對其內容進行分析。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做到的是學會將文字性的表述轉化成數學的知識,在腦海中用數學的思維進行記憶。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針對知識內容的形成與轉化進行詳細地分析,使學生能夠從根本上理解這一概念和原理的產生以及應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實現數學閱讀能力的強化,并且切實掌握數學的概念和原理,為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