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
摘 要:在新時期的教育事業發展中,教學理念有了明顯的變化,更為關注對文化勞動者的培養。在小學階段教育中開始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從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出發,幫助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掌握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上,教師可以結合勞動教育的目的,將數學課堂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關鍵詞:勞動教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一、 引言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活潑好動的時期,此時也是學生想象力發展的重要時候,但是嚴肅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所以安排學生適當地進行實踐活動,不僅對學生的發展很重要,同時也符合勞動教育的目標。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上,教師需要將勞動教育適當地滲透到課堂中,引導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強自身的勞動實踐能力。對此,文章中對勞動教育與小學數學課堂的結合進行了分析,旨在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二、 勞動教育和小學數學課堂結合的必要性
從小學階段的教育來看,數學這門學科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不僅有著極強的工具性,還有著很強的實踐性,這也就意味著數學這門學科不僅有知識傳授價值,還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所以,在數學課上教師講解知識的同時,還需要關注對數學知識中的勞動內容進行發掘,實現勞動教育與數學教育的結合,這也是新時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從應試教育的角度來看,在家庭、社會、學校等因素的影響之下,小學生在思想上就抵觸勞動,甚至對勞動活動存在鄙視的心理。在如今,素質教育已經實施多年,人們的思想也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理念轉變,在新時期的教育上,積極提倡勞動教育,并將其作為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滲透勞動教育已經是勢在必行,所以作為教師,就要意識到勞動教育的意義,能夠將課堂教學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的發展。
三、 勞動教育和小學數學課堂結合的對策
(一)勞動教育與學生年齡的結合
在小學階段,很多學校并沒有設置專門的勞動課,同樣也沒有一定的教材,學校的勞動教育一般是學校偶爾組織的一些勞動活動,如紙工活動、泥工活動等,或者引導學生參與一些自我服務性的勞動教育,如打掃衛生、清洗衣物、整理房間等。但是,學校主要還是將教育的重點放在教學上,對于學生的勞動教育還不夠重視。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思想,才能拓展勞動教育的平臺,將勞動教育任務落到實處。當然,對于學生的教育,單純的紙上談兵是難以獲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可以在課堂上開展的活動,便在課堂上組織,對于沒有條件,不能在學校進行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回家同家長一起完成。因此,在數學課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來滲透勞動教育,比如對低年級學生的勞動教育,在講解“認識圖形”這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庭中按照圖形的形狀對物品進行歸類,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圖形的特征,還可以使學生形成歸類的好習慣;對于高年級學生的勞動教育,在“統計和概率”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清理家庭中的垃圾,并對家里每天使用的垃圾袋數量進行統計,然后計算一周使用的垃圾袋數量,一年垃圾袋使用的數量,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統計的相關知識,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環保意識。
(二)挖掘數學內容中的勞動內容
在人類發展進程中,勞動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人類文明的進步離不開勞動。從數學發展史來看,更是離不開人們的艱辛勞作,數學文明成果更是一代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上,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將數學教材中的勞動內容發掘出來,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以此來啟迪學生的智慧。例如,在“數的產生”這塊知識的講解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人們是在生產勞作中,為了記事情和區分物品,產生了計數的需求,然后向學生介紹數的發展史:在那時人們使用的計數工具就是自己的手指和腳趾,由于雙手和雙腳只能記錄20以內的數,在數目較大時,就難以滿足需求,所以原始人就開始使用石子來計數,并逐漸地發展到結繩記事、刻道計數,再后來就在獸皮、樹木、石頭上刻畫符號來記數,并慢慢演變成了數。在經歷了漫長的時間之后,逐漸地形成了阿拉伯數字。在課上發掘數學文化資源,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夠發揮勞動啟發智慧的價值,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三)借助實踐活動開發學生智力
從小學時期的數學課程來看,教材中的數學知識比較基礎化,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這對于認知水平有待提升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在數學課上,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周邊的場景與事物,為學生提供觀察和實踐的機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具體的事物,以此來調動小學生的主動性,激活小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認知。在小學階段,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左右腦的協調發展,開發學生的智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從人的大腦來看,左右腦有著不同的功能,右腦用來獲取形象感知,左腦在空間思維的發展上占有優勢,由于大腦功能具有整體性的特點,所以只有實現左右腦的協調發展,才能夠將人的智力開發出來。從數學思維活動來看,主要受左腦支配,借助直觀化的教學材料,可以在學生腦中形成具象思維,再加上勞動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多種感官,這就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左右腦的協調發展,將學生的智力潛能發揮出來。
(四)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勞動思想
從小學階段的教育來看,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這就會增強數學教育的研究性、合作性、有效性,尤其是很多抽象的定理、概念等知識的講述都可以在此基礎上有效地完成,同時還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與討論。比如,在講解“圖形運動”的知識時,會講到圖形的旋轉,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受旋轉的定點,以及旋轉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對此,在課堂上,教師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旋轉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如停車場的升降桿,然后讓學生分析旋轉物品的特點,使學生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并將勞動教育深入其中,增強課堂教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