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瑤
摘 要: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人文性特征比較顯著的學科,教學目的不只是讓初中生了解和掌握相關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還要讓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導初中生道德、法治意識的提升,以及行為習慣的改變。而學生互動教學模式的引入,能夠讓初中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明白道理,對于上述教學目標的實現能夠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文章對此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生互動教學模式
一、 引言
根據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同伴之間開展各種形式的互動,能夠有效促進其智力、個性等方面的發展,該理論為學生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撐。當然,學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也獲得了大量的實踐證明,并且深受教育界人士的認可和推崇。學生互動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相互討論、激勵、合作、競爭、評價等方式來開展學習互動,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順利完成相關的知識探索任務,并且產生更加深入地認知和理解,從而有效促進其課堂學習效果的提升。基于此,對該模式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 學生互動教學模式概述
學生互動教學模式是在某一集體教學情境下,學生之間通過各種形式、多種性質、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對其學習情況產生影響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互動的形式相對較多,包括相互提問、討論、合作等,呈現方式也多種多樣,主題發言、現場調查、競猜競賽、小組討論等均為可行性較強的互動方式。學生互動教學模式具有屬性多樣、形式滲透、過程相互等方面的特征。屬性多樣主要表現在互動類型、內容、性質等方面的多樣化,類型方面包括個體互動、群體互動、個體與群體互動等;內容方面包括情感、行為、認知等方面的互動;性質方面包括競爭、合作等多種性質的互動。形式滲透是指各種互動形式可相互滲透和融合,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種或多種互動模式予以運用。過程相互是指學生互動屬于相互滲透和作用的過程,為了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并且通過知識、情感等多維度的交流來促進彼此思維、行為的轉變,這種影響和轉變并非單向進行的,而是具有相互性。
三、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生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意義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學生互動教學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學生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有效激發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積極性,在互動過程中幫助其構建更加完善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體系,并且鍛煉其思維能力。該模式的應用是“生本理念”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體現和落實,能夠讓初中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使其在開放、互動的學習過程中充分釋放自身潛能,鍛煉自身的各項能力,這種教育方式與素質教育理念相契合,非常值得推崇。其次,有助于初中生人際交往、社會適應等方面的能力發展。現代社會對優秀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是當代優秀人才的必備能力。互動教學模式的運用,讓初中生在與人交往、競爭、合作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增強能力,對其成長為未來社會的優秀人才能夠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也是將該模式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意義所在。
四、 初中道德與法治中學生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小組合作學習
這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常見且非常有效的一種學生互動教學模式,通常由4~6名初中生共同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在彼此互動的過程中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對其表現進行評價,為了激發初中生參與小組合作的興趣,教師可根據評價結果給予各個小組恰當的獎勵。該模式的運用需要重新編排座位,讓同小組成員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互動,其實質是讓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一種具有積極性特征的相互依存關系,每個組員都有自己的任務,在自學的同時還要主動幫助同組成員進行學習,最終目的是讓全組成員共同進步。一般而言,每個初中生的智慧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學習風格等都有一定的差異,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彼此能夠相互啟發和補充,并且通過交流互動產生思維上的碰撞,促使組內成員產生一些新的認識和體驗,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以《網絡生活新空間》這一課的教學為例,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讓初中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互動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初中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分析“互聯網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并且比較分析一下互聯網出現前后,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了進一步確保小組合作的效果,教師可以提前將相關問題布置下去,讓初中生在課下搜集相關資料,并在課上與同組成員進行討論、分析,在此過程中初中生將會深刻體會到“網絡改變世界”這一主題,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打好基礎。
(二)互問互答互評
有疑問才會去思考,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引導初中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在此基礎上讓其通過互問互答互評的方式進行互動學習。教師可以選擇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一些難度較低、適合初中生自學的內容,指導初中生運用此種模式進行學習。教師要提前為其確定學習目標,然后引導初中生自主閱讀、分析教材內容,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并與同組成員通過討論的方式共同解決問題,并將本小組發現的最具思考和討論價值的一些問題記錄下向其他小組提問,并對其問題回答情況進行評價。這種學生互動模式能夠激發初中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熱情,并在此過程中增加初中生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培養其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等方面的能力,不僅對教學效果提升有益,還能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在進行《學習新天地》這一課中“享受學習”這一節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采用“互問互答互評”的方式讓初中生進行自主學習。這一節最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初中生體味學習過程中的艱辛和快樂,認識到保持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初中生在互動的過程中提出了很多問題:學習遇到困難應該怎么做?克服困難后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快樂的體驗?你認為怎樣才能享受學習?并且結合自身經驗和教材內容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說出了自己有關“享受學習”的一些感想,并且在互問互答的過程中相互啟發,對該節知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對“怎樣享受學習”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認識,這些都為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為了確保學習效果,教師要針對初中生在互問互答互評之時未能涉及的一些重點知識、深度知識等進行必要的補充,發揮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總攬全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