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卉丹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將思維導圖運用于作文教學,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開拓學生寫作思路,發散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構建作文框架,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巧用思維導圖優化語文作文教學進行探究,以提高語文作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作文教學;思維導圖;寫作興趣;教學質量;寫作水平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6-0092-02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體現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導圖作為重要的思維工具,在整理思路、梳理知識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將思維導圖運用于作文教學,不僅可以拓寬學生寫作思路,還能提高學生寫作效率和寫作質量。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巧用思維導圖優化語文作文教學進行探究。
一、思維導圖的基本特征
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是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利于人腦的擴散思維進行展開。思維導圖發揮的是工具性作用,其可以用于表現發散性思維,將抽象的思維用思維樹的形式呈現出來,實現圖形與思維的有效結合,能激發大腦活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人類的思維是放射性的,大腦接收到的信號都是一種思維形式,可以作為思維樹的分支存在。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需要盡早開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對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非常有幫助。思維導圖有其自身的特征,作為一種樹的思維結構,在中央圖形上所呈現的是焦點,也是主體,四周放射分支,用關鍵圖形或關鍵詞表示。當然,分支也可以繼續延伸,成為次要成分。對于各個分支都使用枝杈連接起來,構成一個如“樹” 形一般的結構,即為節點結構。
二、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了解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對癥下藥。當前,學生作文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語言運用能力不足,生活閱歷淺,情感體驗缺乏。看到作文題目時,往往會感到茫然,無從下筆,更不知道如何表達。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會有很多瑕疵,諸如寫出來的作文如流水賬,中心不突出,偏離作文題目等。還有一些學生作文整體架構沒有建立起來就開始寫作,結構混亂,層次不清,缺乏邏輯性和條理性。具體而言,當前學生作文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作文內容脫離實際
作文內容應是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想,抒發的應是真情實感。因此,學生要想把作文寫好,就要從現實生活中選取素材,對生活要多觀察,從生活中將所需要的信息提取出來。然而,學生往往會忽略這一點,寫作文時編造內容,導致文章空洞,脫離實際,不能打動人和感染人。可以說,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反映到作文上總是千篇一律。寫爸爸媽媽,內容就會是自己生病了,他們是如何著急、如何照顧自己的;寫同學更是出奇的相似,都是考試時自己忘帶某種學習用具,同學把學習用具借給自己。
2.作文缺少細節描寫
每次寫作,學生都在編湊,幾乎沒有幾個同學是出于自己的實際觀察和真實感受。他們寫文章不是寫給自己的,而是寫給老師看的,寫給同學聽的,真正的內心感受不敢寫,或羞于寫。經常是剛開了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籠統,不具體,缺少相應的細節描寫。
3.作文缺乏文采
學生積累的詞匯太少,作文語言不優美,不生動,缺乏應有的文采。這是因為他們的閱讀量少,除了閱讀課文之外,很少進行課外閱讀。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閱讀量少,積累的詞匯和優美的語言就少,雖然對生活有一定的感觸,但是思維能力不夠,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不能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
三、巧用思維導圖,優化語文作文教學
1.在作文備課中融入思維導圖
教師的備課質量如何,對語文作文教學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將思維導圖融入其中,探究其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教學作用,提高語文作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例如,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圍繞“元宵節”寫作文,教師可在備課時對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予以明確,并用關鍵詞體現出來,然后將教學的各個環節用分支結構表示出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對這個思維導圖的總體結構進行呈現,為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提供參考。在課前,教師還要準備與元宵節相關的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在觀看視頻后,教師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為思維導圖的構建做鋪墊。視頻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審美情趣,場景要絢麗多彩,要將元宵節的要素呈現出來,諸如花燈、冰燈、元宵、煙花等,讓學生對元宵節產生直觀印象,對這個節日有明確的認知。教師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從主觀角度出發對節日進行思考。比如,教師可提問:你們所經歷的元宵節是什么樣的?并以學生的回答為中心,引導學生將思維導圖畫出來。比如,元宵節有花燈,有禮花,有月亮,教師可對這三個元素進行延伸,引導學生回憶花燈的顏色和造型,禮花的色彩、聲音和形狀,啟發學生通過月亮聯想到嫦娥和玉兔,聯想到“明月幾時有”的詩句,聯想到千家萬戶的團圓等。隨著思維導圖的不斷完善,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敏捷,作文的脈絡會更加清晰,落于筆端,就會寫作出高質量的作文。
2.在作文技巧訓練中融入思維導圖
學生寫作文的時候,寫著寫著就會偏離主題,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還有些學生喜歡看優秀作文,并進行模仿,沒有深入領會寫作方法,沒有融入自己的生活,導致寫出來的作文沒有真情實感。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寫作技巧訓練時,可將思維導圖融入其中,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形象性,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讓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多觀察,多了解生活,多收集寫作素材,鼓勵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寫《春雨》這篇作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春雨,體會春雨與夏雨的不同,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活躍學生思維。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將聯想和想象以及思維用思維導圖連接起來。學生在對春雨進行描述時,對主要特征明確之后,還要將自己的心理變化表達出來,并延伸到自身的經歷。這些似乎與春雨沒有關聯性,但將思維導圖構建起來,就會發現,這種關聯源自于內心,源自于觀察中的思考,是寓情于景的具體體現。思維導圖不僅能使各種元素建立關聯性,還能突出文章主題。比如,春雨可作為思維導圖的樹干,還會有很多枝干伸展出來,每個枝干還會長出“葉片”,諸如燕子、彩虹等,這些景物都可以在思維導圖中體現出來。
總之,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對思維導圖進行合理運用,可將學生的左腦思維和右腦思維充分調動起來,激發學生大腦的潛在能力,使抽象思維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直觀形象,變得更加具體,從而能夠用思維導圖呈現出來。思維導圖的構建,會降低學生寫作難度,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因此,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拓寬學生寫作思路,發散學生思維,幫助學生構建作文框架,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付雋.借助思維導圖優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2020(06).
[2]溫明賢.思維導圖在小學五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20.
[3]蔡晴雨.思維導圖在小學“以讀促寫”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0.
[4]李碩.思維導圖的應用對小學高段語文作文教學效果的影響[D].牡丹江師范學院,2020.
[5]吳紫涵.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0.
[6]孫增煜.利用思維導圖,搭起語文學習的橋梁[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