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秋
【摘要】? ? 相較于小學數學而言,初中數學難度較高,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抽象程度也較高。而要想有效突破這一現象,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可以將互聯網+教育模式有效應用起來,將其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課堂,能夠直接打破學生原有的數學知識固態認知,同時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這樣學生數學學習方向性自然能夠得到提升,從而有效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自信心,優化初中數學教學實踐。
【關鍵詞】? ? 初中? ? 數學教學? ? 互聯網+教育模式
引言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應用是信息時代發展必然趨勢,將數學教學與互聯網+有效融合,能夠為數學教師創建出更加合理且科學的教學方案,同時也能讓數學教學整體效率得以有效提升,這樣學生數學學習訴求自然能夠及時得到滿足。為此,身為新時期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課堂一定要準確認識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價值,結合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來合理構建互聯網+數學教學課堂,借此來為學生打造出一個生動且高效的數學課堂,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發展與進步。可是,究竟要如何將互聯網+教育模式應用于初中數學實踐中呢?對于這一問題,筆者也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著手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希望借此來有效優化初中數學教學。
一、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數學這一門課程屬于邏輯性較強的課程,初中階段與小學階段不同,其蘊含了較多概念性、抽象性的數學內容,這些內容對于學生而言理解難度較高,若還是以傳統講解、灌輸式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的話,其教學效果很難保障,也不利于學生今后數學學習與發展[1]。
總之,就目前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來分析的話,其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問題,初中生處在青春發展期,這一階段學生叛逆心理較為嚴重,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普遍較低,處在這種情況下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自然也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無法樹立起良好的數學學習自信心以及學習意志,數學教學課堂成為教師單獨的表演舞臺,學生參與度較低,長時間下去學生數學基礎知識自然無法形成良好掌握,直接影響初中數學教學效果。
另一方面則是教師這一層面的問題。因為受傳統教育模式所影響,現如今很多教師在數學課堂也依然會使用傳統板書教學方式,整個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較低,這種枯燥性的數學課堂氛圍中,學生對于數學知識自然無法形成良好把握,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與發展。由此可見初中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迫在眉睫,而互聯網+教育模式作為新時代新教育技術與理念,將其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課堂具有較高價值。
二、互聯網+教育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措施
2.1互聯網+教育模式在課前的應用
眾所周知,強化學生課前預習可謂是初中生學好數學的關鍵,可是傳統數學預習活動在實施的時候,大多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閱讀數學教材,這種簡單的預習方式不僅無法滿足預習效果,還十分的乏味、枯燥,學生自覺性無法提升,而學生一旦不主動參與課前預習自然也形同虛設。針對這一現象,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互聯網+教育模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將微課與翻轉課堂有效應用于初中數學課堂,從而有效提升預習效果,而這一種教學模式也直接突破了傳統數學課堂教學弊端,讓學生數學知識學習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預習與學習[2]。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互聯網+教育模式來對學生課前預習進行合理的指導與安排,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出其按機制。
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為例,教師在課前即可應用“微課”技術來為學生播放預習任務以及指導,引導學生明確自主預習的方向以及內容,這樣學生預習積極性自然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還能有效為之后數學教學活動順利實施打好基礎。
2.2互聯網+教育模式在課中的應用
1、借助互聯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數學課堂大多是依賴于教師口述,可是這種直接講解的教學方式雖然也能夠打開學生想象空間,可是卻不能有效展開直觀演示,尤其是對于一些抽象程度較高的數學知識而言,學生理解起來十分困難。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有效應用則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其能夠直接利用動畫、圖片、聲音等多種形式來為學生打造出一個有趣、生動的數學教學課堂,從而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進行“相似三角形應用舉例”教學的時候,教師即可在課堂之上直接借助于互聯網技術來為學生展示出謝爾賓斯基地毯和雪花曲線,然后鼓勵學生自主觀察、思考他們的特點,這樣學生就能在自主觀察與思考中更好地發現其中的規律,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對于這一數學知識的把握和理解,最大程度發揮出互聯網+教育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價值[3]。
2、利用互聯網+教育模式豐富數學課堂活動
互聯網+教育模式作為時代發展下的產物,本就是新時期新教學理念,其將大數據與網絡信息進行了有效融合,是時代發展與進步的具體標志,也代表了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概念性知識教學屬于難以理解的知識,而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有效利用則能夠讓數學課堂活動因此而變得更加的豐富,同時將抽象的概念性知識直觀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自然能夠對教學內容形成良好把握,從而最大程度發揮出互聯網+教育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的價值。
互聯網+教育模式是網絡時代下的產物,網絡上豐富的視頻、圖片、音頻等資源均是有效豐富數學課堂的資源,教師可以借由此來突破數學教學概念難點以及抽象度,這樣學生就能在豐富的數學課堂上掌握初中數學知識,最大程度提升互聯網+教育模式應用價值。
3、利用互聯網+教育模式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互聯網+教育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要想得以有效應用,教師在教學課堂上還需要借由此來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這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的關鍵。互聯網+教育模式相較于其他教學模式而言優勢就是在于能夠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展示出數學現象,同時有效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而且因為能夠將抽象知識具象化、動態化呈現,這對于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發展也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效果。為此,身為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互聯網+教育模式來引導學生感知數學知識形成過程,借由此來有效提高學生思維活躍性與科學性,讓學生在思維實踐中發展自身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4]。
例如,教師在進行“三視圖”教學的時候,教師即可聯系實際生活為學生構建出如下情境:“同學們,講桌上有一個正方體的粉筆盒,從你們角度來觀察的話,它呈現出來的形狀是怎樣的?假設要求你們從俯視的角度來觀看呢?如果要將兩個粉筆盒疊加在一起呢?”通過這一問題情境先點燃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參與到自主思考與探究之中,之后再學生活躍討論之后借助于互聯網技術來將一個粉筆盒的三維視圖直接演示出來,這樣就能進一步深化學生理解和記憶,從而最大程度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發展與提升。
4、構建網絡模塊化學習模式
互聯網+教育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要想得以有效應用,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構建出網絡模塊化的學習模式,這不僅能夠為學生數學學習提供十分廣闊的探究空間,同時還能有效跟蹤學生整個數學學習軌跡,這樣教師自然能夠對學生新城更為全面的了解,然后再基于此來對學生展開個性化指導與教學,從而最大程度優化提升數學教學效果,而且學生數學學習自主性也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教學的時候,即可在課堂之上為學生構建出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模塊,在課堂上立足于教材來為學生介紹模塊內容,同時配上相應的例題解題過程,以此來有效降低學生數學學習坡度,之后再指導學生在網絡模塊中自主學習、解題與思考,而教師則可以在網絡上直接批改,然后以此來把握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為教學改革與創新打好基礎,同時也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2.3互聯網+教育模式在課后的應用
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要想有效應用互聯網+教育模式,除了將其應用于課前與課中之外,還可以將其應用于課后,這能進一步提升數學復習鞏固效果,真正讓學生對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形成較為深刻的記憶與感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大數據分析技術來分析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然后基于此來展開數學教學反思,為教學方向明確打好基礎[5]。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完成之后,可以借助于大數據分析功能來挖掘學生對于不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此來為學生今后學習指明方向、提供基礎,這樣整個數學教學評價、作業形式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的科學。
例如,教師可以直接在互聯網+教學系統一站式平臺上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與跟蹤,然后結合分析得到的結果來對學生進行指導,若大多數學生都對某一知識點無法形成良好把握,教師即可在之后課堂上進行集中講解。其次,教師還可以立足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來對中考數學命題趨勢進行明確,這也能進一步為數學復習與作業布置提供合理方向,從而最大程度優化初中數學教學。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教育模式是國家教育改革發展必然趨勢,也是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與思考的重要方式。為此,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一定要準確認識互聯網+教育模式,在課堂上將傳統教學模式與互聯網技術有效融合在一起,借此來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初中數學教學工作。
參? 考? 文? 獻
[1] 賀勝元. “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發展研究[J]. 考試周刊, 2017, 000(038):101.
[2] 陳康金. 互聯網+: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探索實踐[J]. 數學大世界, 2019, 000(011):P.89-89.
[3] 周甜甜. 淺析”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J]. 考試周刊, 2019, 000(017):119-119.
[4] 張彩霞. 論”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J]. 教育信息化論壇, 2019, v.3;No.45(05):274-275.
[5] 李琳. \”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發展探討[J]. 數字化用戶, 2019, 025(01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