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之濤
【摘要】? ?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高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進一步優化教學手段,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以便讓學生融入課堂,更好的參與知識的探索中,以此推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
【關鍵詞】? ? 互聯網+? ? 高中數學? ? 課堂教學
前言
隨著信息化的全面普及,教育活動也朝著現代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這對于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在實踐中,高中數學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特別注重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靈活的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能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數學課堂中,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互聯網+時代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中數學教學活動較之過去有了極大的變化,在實踐中,將互聯網+引入到高中數學教學的價值在于:
(1)促進教師教學思維創新。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以此推動教育教學活動的現代化、信息化發展[2]。高中數學教師必須樹立信息化教育思想,才可以更好的將互聯網+教學手段引入到課堂上,這樣才能實現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
(2)實現知識形象化演示。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互聯網+手段,能做到抽象數學知識的形象化演示,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更加直觀的體會數學知識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促進了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提升。
(3)構建良好課堂環境。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互聯網+手段的使用,能做到課堂教學時間、空間的拓展,同時教師也可以將更多豐富、有趣的內容引入到課堂上,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建設,而學生也會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加積極的參與到知識探索中,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有很大幫助[3]。
(4)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靈活的引入互聯網+手段,能進一步拓展、豐富教師的教學思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方式指引學生開展知識探索活動,滿足了學生各項能力發展的需求。
二、當前高中數學教學面臨的問題
(1)學生學習興趣問題。高中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很強,而學生本身的數學差異比較明顯,部分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在學習中會產生不良心理,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而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大多是以高考成績為核心,著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這也導致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十分被動,教師讓學生做什么,學生就需要做什么,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并且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會感覺學習很壓抑,難以獲得好的學習效果。
(2)課程教育方式。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被應用到課堂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4]。但是在高考的壓力下,有的教師依然會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灌輸式的為學生講解知識。而學生面對枯燥、單一的知識,難免會出現厭煩心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3)互聯網+應用問題。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互聯網+在數學教學的應用也逐漸推廣開來,但是實踐應用效果卻不是很好。很多高中數學教師雖然意識到了互聯網+在課堂教學的應用價值,但應用卻停留在表面上,究其根源在于教師對于互聯網+的認識還不夠,也沒有充分研究互聯網+教育手段,導致在實踐應用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從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三、互聯網+在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策略
3.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新課標指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以此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對此,在實踐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師應該靈活的應用互聯網+手段,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促使學生在情境中提高學習自覺性[5]。如教師在分段函數的概念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注意針對不同取值范圍,用不同的對應法則進行求解,并且要考慮到各段定義域、值域問題。
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先用多媒體將水資源欠缺的圖片展現出來,然后為學生介紹政府推出的稅費繳納標準:用戶用水量不足平均用水量時,水價和用水量呈現函數表達式;每月累計用水量超過平均用水量以后,水費上調有新的方式。并在此情境中將分段函數的知識引出來,強化學生的理解、增強直觀感知。
3.2突出重點,培養核心素養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課程,同時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6]。在互聯網+時代下,高中數學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必須考慮到是否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段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此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需求。在實際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現代化手段對重難點知識進行突破,以此加深學生的感知。如教師在講解圓錐曲線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電子白板來進行繪圖演示,在電子白板中,教師可以任意改變圖形大小、角度,這樣不僅會節省繪圖時間,還能讓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生動[7]。并且教師在教學中,通過電子白板的使用,還能增強學生的空間立體感,這對于空間思維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也容易增強其感知,并且學生還會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直觀想象、數學抽象、數學建模素養。
3.3及時整合課程資源
互聯網+手段具有共享、實時、跨時空等特色,能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豐富的資源,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下,高中數學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還需要對課程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強調知識傳授,造成了學生學習昏昏沉沉,效果不佳,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8]。通過互聯網+手段的使用,教師可以引入形象化的內容,彌補知識抽象性的不足,使得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知識探究中。
四、案例分析
為了更好的分析高中數學教師在互聯網+時代下開展課堂教學的方式,本文結合“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一課進行詳細分析。本節課是在傾斜角、斜率以及兩者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滲透了幾何問題代數化思想,以此更好突出幾何本質。同時對學生來說,他們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了一次函數的知識,并且了解到一次函數屬于一條直線,能通過兩個點來確定一條直線,對平面解析幾何也有了初步認知,這就為本節課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錄制專門的微課,通過微課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在課堂上讓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促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直線的斜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課前,教師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全面分析,然后錄制針對性的微課,提前發給學生。在微課中,教師首先為學生引入生活中學生經常可以看到的汽車上坡視頻,并提出問題“汽車在上坡過程中,除了驅動力,還有哪些因素會對汽車上坡造成影響?”,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可以提出“斜坡的陡緩程度會影響汽車上坡”,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思考,用什么幾何量來描述斜坡的陡緩程度?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出直線傾斜角的概念,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動態軟件,將直線平移、旋轉的過程動態化的呈現出來,指引學生仔細觀察其變化規律,進而對傾斜角的范圍有所感知。
隨后在微課中根據坡度的相關概念,將斜率引出來,并利用數形結合思想,指引學生從數、形兩個方面理解直線斜率、傾斜角,刻畫直線的傾斜程度,當學生對傾斜角、斜率有了深入認知后,教師給出學生具體的練習題,便于學生鞏固。
在進入課堂后,教師可以先對學生的微課練習題完成情況進行檢查,以此判斷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同時教師給出學生問題“一般直線的斜率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求解”,在學生思考結束后,教師指引學生綜合傾斜角與斜率的關系,思考斜率是否可以通過數進行表示?以此激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將推導過程呈現出來,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公式推導的理解、認識。隨后教師為學生布置相應的鞏固性習題訓練,借助習題訓練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處理上,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互聯網+時代下,高中數學教師通過互聯網手段的應用,可以很好的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缺陷,能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有利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
五、總結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時代下,高中數學教學活動較之過去有了很大變化,所以高中數學教師自身也需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要靈活的應用網絡化教學方式,實現課堂教學的趣味、形象,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知,促使學生能對數學知識有深層次的感知,強化學生對數學本質的把握,促進學生學習效果提升。
參? 考? 文? 獻
[1]茅志輝.“互聯網+”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山海經,2019(07):145.
[2]徐初根.淺析微課在“互聯網+”背景之下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J].新課程·下旬,2019(11):120-121.
[3]于后勇.“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探討[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 2019(10):158.
[4]樊春天.“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師生對話策略研究[J].新課程, 2018(36):117.
[5]周焰.“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措施[J].當代家庭教育, 2018(07):67.
[6]白發鵬.基于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 2019(39):154.
[7]鄭新發.對于“互聯網+”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8(11):123.
[8]張海榮.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中學, 2019(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