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萍 付煜
摘要:課程設置是中文師范專業認證的一項重要內容,關系到中文職前教師的培養方向和質量。中文師范專業認證的課程設置應兼顧三個方面,一是《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它決定師范生的師范性和專業性;二是“理論和實踐課程的要求”,它決定師范生綜合素質的高低;三是“必修和選修課程的要求”,它決定師范生的基本能力和興趣面,滿足師范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兼顧這三個方面進行課程設置,才能依課施教,培養出優秀的中文師范專業人才。
關鍵詞:中文;職前教師;師范專業認證;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995(2021)01-0055-05
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合格甚至優秀人才的培養,和選才標準、育才過程密切相關,更與高校中文教師教育的課程設置密切相關。有科學的課程設計理念,有全面、嚴謹的課程體系,有理論和實踐、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的、多層次的課程內容和結構,才能保證育才的過程和成才的質量。既然課程設置在中文職前教師培養中如此重要,那么,我們結合“中文師范專業認證”的課程設置,從《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理論和實踐課程”“必修和選修課程”等視角,以賀州學院為例,來談談中學職前教師課程設置問題。
一、按《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設置課程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是教育部2011年發布的用來指導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綱領性文件。[1]它“體現國家對教師教育機構設置教師教育課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師教育課程方案、開發教材與課程資源、開展教學與評價,以及認定教師資格的重要依據”。它的基本理念有三個,即“育人為本”“實踐取向”和“終身學習”,意思是說,通過教師教育課程培養出的教師應該具有“育人能力、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當然也包括相關知識和理論。就中學職前教師課程設置而言,“標準”里是先定“目標”再設置“課程”。賀州學院中文師范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初中語文骨干教師。因此,我們先學習“標準”,再根據“標準”對中學職前教師的要求設置相應的課程。
(一)三大目標領域和六大領域課程
1.三大目標領域的九項具體目標
三大領域指“教育信念與責任”“教育知識與能力”“教育實踐與體驗”,其中每個領域又有三個具體目標。第一個領域的三個目標是關于“學生觀、教師觀和教育觀”,認為教師培養首先要使師范生具有正確的學生觀、教師觀和教育觀,也即“德高為師”,這是體現師范性的關鍵所在。第二個領域的三個目標是“理解、教育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以及教師認識自我的知識和能力”,能“理解、教育學生”,就需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和中文專業的知識,這關系到師范教育培養出的學生是否專業的問題;教師能“認識自我”,說明了一個道理,即教師認識了自我,才能發展自我,而教師發展了自我,才能成為更優秀的教師,從而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第三個領域的三個目標是“觀摩、參與教育教學實踐以及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觀摩和參與教育實踐,就是不僅能從對優秀教育管理者的行動觀察中獲得教育經驗,還能運用學到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具體的教育實踐;觀摩和參與教學實踐,就是不僅能從對優秀教學實踐者的觀察中獲得教學經驗,還能運用學到的教學知識和經驗進行具體的教學實踐;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指不僅能從“說課”“評課”等常規教研中獲得教育科研能力,還能進行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課題研究、行動研究和教育敘事研究等。
2.六大領域的課程設置要求
根據“標準”課程設置要求,中學職前教師培養需要設置“六大領域”的課程,這六個領域分別是、兒童發展與學習、中學教育基礎、中學學科教育與活動指導、心理健康與道德教育、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教育實踐。
兒童發展與學習。該領域要求設置“青少年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內容的課程,設置這類課程的目的是使師范生了解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根據兒童心理規律進行中文師范生培養。
中學教育基礎。該領域要求設置教育學、教育哲學、課程和教學論、教育史和班級管理藝術等方面的課程,目的是夯實師范生的教育理論基礎,使師范生按照教育和課程教學規律進行教育教學。
中學學科教育與活動指導。這個領域是要設置學科教育學方面的課程,對中文學科教育學來講,主要是設置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中學語文教學設計、語文經典教學案例研究、中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目的是讓中文師范生掌握本學科教育學的專門知識和理論,熟練進行語文教育實踐。
心理健康與道德教育。這個領域是要設置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方面的課程。因為中學生正處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過渡期,也即所謂的青春期和叛逆期,所以尤其需要設置中學生心理健康與輔導、思想品德教育等課程。目的是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師范生能幫助中學生順利度過自己的心理關鍵期,并促進自己的心理素質和道德素養的提高。
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這個領域是要設置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終身發展的課程,如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成長、教育研究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課程。目的是加強中文師范生的職業認知和工作責任感,并讓他們掌握好教育科研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從而使他們能站在學科前沿,實現專業終身發展。
教育實踐。前面五個領域基本是理論方面的課程,教育實踐這個領域設置的是實踐方面的課程,包括集中實踐、課外創新實踐,集中實踐又分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校內實踐如普通話、漢字書寫規范等單項教學技能訓練,微格教學訓練,備課、講課、說課、評課等語文教學技能訓練,研習等等。校外實踐主要指專業見習和教育實習。目的是訓練中文師范生的操作能力和各項技能,提高他們的教育綜合實踐能力。
關于實踐教學課程設置的學分問題,因賀州學院中學職前教育是四年制本科生,因此實踐教學(集中實踐、課外創新實踐)共23個學分,其中必修18學分,選修5學分。18學分中有6學分的教育實習學分,按周計算,共需要一學期時間,即2周的教學試講、16周的教育實習和2周的研習。
(二)賀州學院的六大領域課程設置
根據“標準”中的目標領域和課程領域要求,賀州學院也設置了六大領域的相應課程,分述如下:
兒童發展與學習。賀州學院設置了《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學》這兩門課程。前者是必修課程,后者是選修課程,二者結合讓師范生了解人類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和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殊規律,能按學生心理規律進行教育教學。
中學教育基礎。賀州學院設置了《教育學》和《班級管理藝術》兩門課程。前者讓師范生通過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則和規律,去解決教育中的問題,即按教育規律進行教育教學;后者讓師范生了解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學生管理的規律,為師范生成為合格的班級管理者打下基礎。
中學學科教育與活動指導。這是體現中文師范生學科專業性的領域,賀州學院設置了《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語文經典教學案例研究》《語文閱讀教學設計》《語文寫作教學設計》《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等六門課程。其中《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閱讀教學設計》《語文寫作教學設計》是必修,其他課程是選修。這些課程強調了中文師范特色,也突出了“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重要地位。
心理健康與道德教育。賀州學院設置了《中學生心理健康與輔導》《教師禮儀》兩門課程。前者主要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來尋求矛盾、壓力的舒緩之道;后者通過教師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所要遵循的外在禮儀規范來訓練師范生的職業習慣,促進其職業意識的塑造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賀州學院設置了《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成長》《教育知識與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三門課程。第一門課程可謂是“概論”,從宏觀和專業視角,用具體事例講明了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成長的基本要求;第二門課程從教育知識和能力的視角,對教師提出了具體要求;第三門課程通過引現代教育技術進課堂來提高師范生在現代信息技術下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讓師范生跟上現代教育科技發展的步伐。
教育實踐。賀州學院設置了三個系列的教育教學技能培訓課程和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兩項實踐課程。三個系列的教育教學技能培訓課程包括“三字一話”訓練、微格教學訓練和教學教研訓練。“三字一話”培養師范生的教師基本功,微格教學訓練培訓師范生的單項教學技能,教學教研訓練培訓師范生的備課、講課(模擬片段教學)、說課和評課能力。而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是在教師教育過程中和即將結束時,通過觀摩一線課堂教學和親身參與一線教育教學實踐而實現職前教師朝正式教師的轉變。
二、按理論和實踐課程要求設置課程
目前教師教育課程本質上還是劃分為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理論課程主要提供教學的基礎知識,用以指導關于教和學的決策原理、觀念框架;實踐課程通常指向方法技巧,被看作是‘實踐工具,用來幫助發展教學的策略和技巧。”[2]這兩種課程在師范生培養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它們相互支持,交融互補,共同保障師范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素養。換言之,教師教育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保證的是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其實施過程將決定師范生綜合素質的高低。
(一)賀州學院的理論課程設置及作用
賀州學院是應用型大學,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但培養應用型人才并不意味著降低對學生理論學習的要求,相反,要培養出真正優秀的應用型人才,加強理論課程的設置和學習必不可少。就賀州學院中文師范專業而言,我們最終要培養出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強的優秀師范生。但在培養過程中,我們也十分重視理論課程的設置,目的就是讓師范生能在理論的指導下應用教學技術,讓這些職前教師不是成為頭腦簡單的教書匠,而是成為實踐取向的、兼具豐富理論知識的優秀中學語文教師。
1.通識類教師教育理論課程的設置及作用
賀州學院設置了《教育學》《心理學》《中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教師禮儀》《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成長》《教育知識與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教師教育通識課程。《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保證師范生能掌握一般的教育和心理規律,讓他們能按照科學規律去進行教育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輔導》《教師禮儀》課程一方面保證師范生面對中學生出現的青春期心理問題時能進行正確輔導,以緩解中學生的心理壓力,保證其心理健康;另一方面通過訓練師范生掌握教師禮儀,讓師范生加強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并將自己的職業修養用禮儀展現出來,從而達成職業修養和職業禮儀的統一。《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成長》《教育知識與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這三門課程,《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成長》設置的目的是讓師范生通過學習明白“師德錘煉優于專業成長”的道理,也即所謂“道德是為師的第一要求”;《教育知識與能力》的設置,目的是從宏觀層面提高師范生的“師范性”,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教育知識,具備更強的教育能力;《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課程讓師范生能跟上科技發展步伐,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能勇于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實踐。
2.學科類教師教育理論課程的設置及作用
賀州學院設置了《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語文經典教學案例研究》《語文閱讀教學設計》《語文寫作教學設計》《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等中文學科類課程。這六門學科教師教育課程,一方面是體現“師范性”,例如“課程與教學”“課程標準”“教學案例”“教學設計”“綜合性學習”等詞語凸顯的就是教育性和師范性;另一方面強調的是“語文專業性”,例如“語文”“語文經典”“閱讀”“寫作”等凸顯的就是語文專業性。設置這些語文學科類教師教育專業課程,目的是加強師范生在“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小學“識字寫字”除外)這四大領域的文本解讀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從而夯實語文學科的專業基礎和教學能力,保證中學中文職前教師的專業性和師范性。
(二)賀州學院的實踐課程設置及作用
1.技能訓練型教師教育實踐課程的設置及作用
賀州學院為了加強中文師范生的教學技能訓練設置了三個系列的課程。訓練一包括“三字一話”,即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和普通話,這是為加強師范生的教育基本功而設計的訓練內容,在大一上學期就開設,由此可見賀州學院對師范生基本功的重視程度。訓練二是微格教學訓練,包括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的微格訓練。教學技能如導語技能、提問技能和板書技能等,教學方法技能主要是對五種基本教學方法進行專門訓練,目的是提高師范生的技能和教法意識。訓練三主要是綜合性的教學和教研技能,例如備課、上課、說課和評課等,目的是培養師范生的綜合教學能力。單項和綜合技能相結合的模擬訓練,有效保證了師范生的教學實踐技能和能力。
2.體驗參與型教師教育實踐課程的設置及作用
美國當代教育家古德萊德根據課程開發和實施的過程把課程分為“理想課程”“正式課程”“領悟課程”“操作或運作課程”“體驗課程”五種類型。[3]其中“正式課程”指正式發布生效可以實施的課程,顯然專業見習和教育實習都包括在正式課程之內。此外,專業見習還可視為操作課程和體驗課程。專業見習屬于體驗型教師教育實踐課程,它主要是通過觀摩體驗的方式完成對教育教學的觀察和模仿學習;教育實習屬于參與型教師教育課程,它主要通過親身操作和實踐的方式來實際體會教育教學的技能和技巧。二者的設置都是為了全面提高中文師范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技巧。
三、按必修和選修課程要求設置課程
所謂必修課程,是指在教師教育實施過程中,為了保證師范生的基本素質和素養所設置的教育教學核心課程,包括教師教育共同課程、教師教育學科課程和教師教育實踐課程。所謂選修課程,是指在教師教育實施過程中,為了照顧師范生的個人興趣和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所設置的發展課程。“與必修課程不同的是,選修課程關注的并不只是知識的學習、技巧的掌握,更為關注的是讓學生學會探求學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潛能。”[4]這些選修課程往往根據必修課程而延展開設。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合一的課程體系架構和設置,極大豐富了課程體系和內容,也極大提高了教師教育的培養質量。
(一)賀州學院的必修課程設置及作用
1.通識類教師教育必修課程的設置及作用
通識類教師教育必修課程不僅針對中文師范生,其他專業的師范生都需要主修。例如《教育學》和《心理學》,是需要必修的。因為師范生不管從事什么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都需要了解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而學習了這兩門課程就基本掌握了教育教學的教育規律和心理規律,可以根據教育規律和心理規律進行教育教學。因此,通識類必修課程是教師教育的重要基礎課程,不可或缺。
2.學科類教師教育必修課程的設置及作用
學科類教師教育必修課程指只有本專業才需要主修的課程。例如,中文師范專業就需要必修《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閱讀教學設計》《語文寫作教學設計》這三門課程。這三門課程不僅能傳授語文學科教育學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還能保證中文師范生的學科專業性。必修課程不僅指理論必修課程,還指實踐必修課程。例如《教師職業技能訓練Ⅰ.Ⅱ.Ⅲ.Ⅳ》、專業見習和教育實習屬于中文師范專業實踐必修課程。這些課程培養的是中文師范生的教學技能、技巧。
(二)賀州學院的選修課程設置及作用
1.通識類教師教育選修課程的設置及作用
選修課程的設置往往是以必修課程為基礎、在必修課程的基礎上延伸拓展而開設的。例如賀州學院中文師范專業根據必修通識類課程設置了如下選修課程,即根據《教育學》設置了《中學教育基礎》《班主任管理藝術》等選修課程;根據《心理學》開設了《兒童發展與學習》等選修課程。這些選修課程的目的是將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具體化,使師范生能具體指導中學語文教育教學。此外,我們還開設了《中學生心理健康與輔導》《教師禮儀》《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成長》《現代教育技術》等通識選修課程,目的是通過這些選修課程的學習,使中文師范生的道德和專業素養得到提升。
2.學科類教師教育選修課程的設置及作用
學科類教師教育課程也要根據必修課程來設置選修課程。例如根據《語文閱讀教學設計》開設《語文經典教學案例研究》,根據《語文寫作教學設計》開設《語文名師教寫作》等。不僅學科必修理論課程需要設置選修課程,學科必修實踐課程也需要設置選修課程。例如根據“三字一話”課程開設《古今書法名家作品賞析》,根據《語文教學技能訓練Ⅲ—微格教學訓練》可以設置《語文教學動畫制作》等。此外,還可以設置一些興趣拓展方面的選修課程,如《教育名著選讀》《創意寫作教學》等。學科選修課程的開設除了拓展中文師范生的專業視野外,更重要的是發展他們的個性,引領他們往專家型研究型教師的方向發展。
四、結語
總之,培養專業化的高素質職前教師,有賴于高質量的教師教育,而教師教育類課程的設置是教師教育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也就是說,我們有了科學的教師教育發展綱領,有了規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有了優秀的高等師范各學科教師,再加上我們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潛在課程和顯性課程等互相協調、交融統一的課程設置,我們就一定能培養出合格且優秀的高校師范專業畢業生。就賀州學院中學中文師范生培養而言,一方面我們要更新教師教育理念,確定好“實踐取向的”“理論引領的”“重視產出的”“德藝雙馨的”教師教育培養標準,另一方面重視多體系、多層次的專業課程建設和實施,那么,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中文師范人才”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EB/OL].(2011-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110/t20111008_145604.html
[2]蔣茵.基于實踐的教師教育課程實踐路徑的建構[J].當代教育科學,2018(1):42-45.
[3]張芳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述評——從古德萊德的課程觀出發[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0(S4):116-118.
[4]呂家輝.從必修到選修的兩個跨越——選修課程改革熱潮下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4(01):36-39.
Thoughts on Curriculum Setting of Accrediting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ake Curriculum Setting for Secondary School Pre-service Teachers of He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ai Yan-ping,Fu Yu
(School of Culture and Media,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Abstract:
Curriculum sett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ccreditation for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which is related to the training direction and quality of Chinese pre-service teachers.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aspects tha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curriculum setting of the accreditation for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The first one is Curriculum Standards on Teacher Education,which determines the pedagogical and professional nature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the second i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urriculum ”,which determine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the third is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ulsory and optional courses”,which determines the fundamentals and interest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fost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personalities.When setting the curriculum in light of these three aspects,instructors can tailor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tap into the talent of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s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Keywords:Chinese;pre-service teachers;accreditation for teacher training majors;curriculum setting;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