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娟
[摘 要]在新課改指導下,小學英語教師不但要傳授英語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學生良好品格的塑造與綜合能力的提升,強調課程從學生學習興趣、生活經驗與認知水平出發,開展體驗、實踐、參與與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新路徑。由此可見,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而作為核心素養中的重要內容,文化品格的培養同樣需要得到廣大小學英語教師的高度重視。本文在說明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品格重要性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教學實例與多年教學實踐,重點針對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學生文化品格培養路徑進行簡要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文化品格;培養路徑
當前小學英語教材正在不斷地滲透文化品格方面的內容,教師要主動探尋更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本研究旨在為相關研究人員給予必要理論參考的同時,為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培育學生文化品格提供相應的實踐指導。
一、 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重要性
受素質教育的影響,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出了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受到英語學科自身特殊性的影響,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關注英語的工具性,重視提高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技能,更需要重視英語的人文性,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具備較高文化品格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可以在熟練掌握各項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并指導其逐步提升英語綜合實踐能力。學生可以正確地認識中西方文化及文化間的沖突與差異,對其中的優秀文化給予高度認同。在優秀文化的正確引領下,塑造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真正達到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目的。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無論是對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的提升還是學生個人綜合發展均十分重要。
二、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路徑
(一)圍繞文化品格合理設置教學目標
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單元話題總目標以及各分課時單目標,共同構成了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其中各分課時單目標的設置直接取決于單元總目標,各分課時單目標層層遞進、彼此銜接進而構成了最終的單元話題總目標。雖然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許多教師在設計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時,能夠有意識地按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但其往往并未對文化目標給予相應的重視。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時,需要充分認識到文化品格的重要性,并主動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科學設置文化目標。
例如,在《Planning a trip》一課中,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從單元整體角度出發對各分課時單目標進行統一整理,并高度重視話題的連貫性。該單元以trip為主題,教學內容包括語音與詞匯、對話等,并以各種旅游計劃的形式進行呈現,引導學生完成相關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在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與學習需要等情況下,將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旅游對增長自身見識、拓展視野,以及準確把握不同地區民俗風情、生活方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將激發學生對旅游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地將自己的家鄉介紹給別人,并把文明旅游的理念一并納入至單元總文化目標中。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實際,自行制定旅游攻略與旅游計劃,能夠合理選擇適宜的交通方式,注重出行安全,以及正確地了解本地區各項旅游景點、風土人情、生活方式等作為主要文化目標。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已經對教學內容有一定的認知,因此,教師可以選擇將學生正確了解國內外主要知名城市的風景名勝、地理知識等作為該課時文化目標,同時要求學生應當熟練掌握文明旅游的方式。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為他人介紹祖國或家鄉的特色文化、名勝風景等,并利用旅游的方式結識新朋友。各個分課時文化目標與單元整體文化目標相一致,這樣可以使每一節課相互銜接且層層遞進,學生可以在逐步完成各項英語知識內容學習的同時,深入體會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進而有效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二)創設良好情境增強學生文化體驗
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利用各種現代教育工具與信息化教學手段,圍繞教材內容與既定文化目標,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逐步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從而幫助學生有效獲得相應的文化體驗。
例如,在閩教版小學四年級英語上冊的Unit7和Unit8兩個單元,分別將國外的圣誕節與中國的春節作為單元主題。圣誕節與春節分別是西方國家與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節日,春節以我國古人在年關將至時祈福辟邪、期盼來年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家人和睦等為主要文化背景,體現出我國古人對和諧生活的美好向往。而圣誕節以在12月25日為紀念耶穌誕生舉行各種慶祝儀式與活動作為主要文化背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工具,依托短小精悍的微課視頻,使得學生能夠快速掌握圣誕節與春節的文化背景、節日形式、節日意義等基本內容。隨后,鼓勵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暢談自己與家人過圣誕節和春節時的場景、慶祝儀式與活動等,由此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其通過從文化的角度出發,比較分析圣誕節與春節二者之間的異同之處。教師通過積極引導學生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所學知識內容與自身實際,表演圣誕節或春節中的常見習俗,使學生能夠充分感受節日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生在親自參與表演并自行創編英語對話中,可以有效深化學生的文化體驗,培養其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并達到提高學生英語綜合實踐能力的目的。
(三)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感悟文化差異
在日常的英語詞匯教學、語言句式等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將中西方文化對比的方式引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充分感悟文化的差異,并可以在熟練掌握英語口語表達方式的同時,學會正確對待不同的文化。
例如,在閩教版三年級英語上冊的Unit1與Unit2中,其單元話題分別為Hello與Greetings,兩個單元全部將見面打招呼及相關禮儀作為單元的主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運用電子白板等現代教育工具,分別向學生播放兩段中國人見面打招呼與外國人見面打招呼的短視頻,引導學生認真觀看視頻內容,分析中西方人在見面問候時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并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禮儀。如中國人見面時習慣問候對方“吃了嗎”以及年齡、職業等相對隱私的內容,而西方人在見面打招呼時則會避免涉及關于對方隱私的內容。教師在向學生講解中西方見面問候方式及相關詞匯、語言句式等內容時,還可以主動與學生圍繞中西方文化差異展開討論分析,進一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文化知識,并學會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為學生順利開展跨文化交際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合理設計英語作業滲透文化品格
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品格時,教師也應當主動將文化品格滲透在學生英語作業設計中。
例如,在閩教版五年級英語上冊的Unit1和Unit8中,分別將Meeting new friends與My friends作為單元話題,因此,教師在圍繞這一主題設計基于文化品格的英語作業時,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寫英語作文或錄英文短視頻的方式,介紹自己的朋友,并統一在班級中與其他學生及教師進行分享交流。另外,教師將其他單元如Planning a trip等與之相聯系,設定筆友或網友見面的情境。在家人的陪同下帶領自己的朋友在所在地或是前往朋友的所在地一起旅游,要求學生利用網絡等渠道搜集相關的資料,了解相關文化內容并完成旅游計劃的制定。教師需要將學生的作業在班級中進行展示,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并進行客觀的自我點評,進而使得學生能夠積極開展文化探討與交流,充分利用英語作業強化自身英語綜合實踐的能力,豐富英語語感并有效樹立起正確的文化品格。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掌握各項英語基礎知識的內容,同時,對于提高學生整體英語學習成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有著一定的積極效用。因此,教師在實際開展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時,應當主動根據學生實際與具體教學內容,圍繞文化品格合理設置相應教學目標,巧妙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合理設計相應的英語作業,引導學生在對比分析、思考探究等的過程中形成良好文化意識與文化品格。
參考文獻:
[1]王暢.淺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
[2]鐘俊娟.基于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單元整體設計淺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37).
[3]陳蓮英.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品格培養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11).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