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依林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既體現著社會文明進程的不斷加速,同時也是更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如何通過新媒體的使用,為不同行業領域注入新的活力,則成為時代的發展目標。高等教育作為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只有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時,既能強化思維意識、提升專業技能,又需要形成良好的價值理念,在較高思政素養的引導下,成長為符合國家要求的優秀人才。教師應通過新媒體的使用,助力思政教育高效開展,通過各種新式資源的引入,鼓勵學生在明確的發展方向中不斷規范自身行為,才能凸顯思政教育意義的同時,使學生具備較高政治水平,又可以很好在肩負社會責任的同時,成長為社會主義制度的擁護者,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打好基礎。
關鍵詞:政治素養;高等教育;新媒體;思政教育
良好的行為品德與政治素養,是國家新型素質人才的必備素質。高等院校的教育宗旨,決定了整體的教育方向,既應該通過知識的傳授強化學生專業能力,又需要通過思政教育的開展,使學生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在正確理念的引導下尋找正確的發展方向,才能努力尋找實現民族復興途徑的同時,成為優秀的棟梁之才。因此教師應積極提升思政教育效果,通過新媒體的應用,助力教育工作的有序進行,才能發揮教育內涵的同時,為學生建立更好的成長環境,在較高的德育素養、價值理念以及政治水平的養成中,成為社會主義的擁護者以及核心價值觀點的踐行者。
1.新媒體時代的價值內涵
我國新聞傳播學界專家學者認為,新媒體是對舊媒體的突破與內容形式上的延展。對于傳統的紙質報紙而言,電視廣播則屬于更加新穎的媒體信息傳播渠道形式;而對于電視廣播而言,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互聯網,又是新媒體的具體表現形式。所以現階段人們認為新媒體,主要是通過通訊技術數字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等多種新興技術的整合,為各種信息資源提供統一的傳播途徑,所以如何在新媒體時代下,更好助力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教師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基于新媒體的科技性、人文性以及信息整合性,想要更好將其引入教育工作中,教師應重視對其應用價值的挖掘,使思政教育內容既可以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不斷豐富,又能強化學生學習能力、道德品質以及價值理念,為其健康成長指明新的方向,通過思政知識的學習既強化愛國情感,又能在不斷努力中提升自我,成長為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棟梁人才。
2.新媒體助力思政教育順利進行的具體途徑
2.1強化學生辨別能力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網絡信息資源,在新媒體應用中被更多人關注。因此,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資源,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辨別能力的增強,避免在消極信息的影響下誤入歧途,則成為當前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已經具備了較為明確的價值理念,所以教師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時,既需要保證內容與學生的個性發展相協調,又同時需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意識,才能使其在不斷探究中,潛移默化增強自身思政水平。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新媒體的時效性與多樣性,在開展思政教育時,能夠根據整體的教育方向,選擇網絡最新的信息資源作為課堂實例,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案例的分析辨別出有害信息,并堅定的意識到對自身正確價值理念的危害性。相較于枯燥的講解知識,通過實際案例的引入,不僅能強化學生辨別能力,也可以在新媒體的幫助下,使授課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思政知識的重要性,并有效對其思辨意識進行強化,從而在樹立正確價值理念的同時,發揮思政教育的積極意義。
2.2增加授課渠道
思政教育不應該單純的局限在課堂教學中,而是從方方面面入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政觀點與價值理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突破時空界限的優勢,定期搜集與思政教育內涵相關的信息資源,在班級群內向學生進行推送,鼓勵學生書寫讀后感上交給教師,方便對學生當前的思想情況進行了解,從而制定出更加明確的教育方向,推進教育效果的快速上升。同時教師也應重視與學生間的緊密聯系,不能將師生的溝通渠道以課堂為主。這樣不僅會使雙方距離難以拉近,也很難發揮思政教育的價值意義。教師需要利用新媒體,通過微信、博客以及微博等移動終端軟件的應用,與學生建立緊密的聯系,通過學生常用軟件的使用增加雙方話題,并有效增加教育渠道。這樣不僅可以使雙方的交流頻率不斷提升,也很好使教師在新媒體的助力下,快速對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掌握,使思政教育內容能夠更加與大學生興趣特點貼合,更好保證教育效果得以真正體現。
3.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的興旺發展離不開優秀人才的助力。所以為了更好發揮高等教育的價值意義,教師需要通過思政教育的開展,幫助學生在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下,既能夠強化思維意識,又可以主動尋找提升個人道德修養的途徑,才能堅定維護祖國統一的同時,更好成長為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基于新媒體的教育優勢,教師可以將其引入思政教育中,既使整體的教學內容,更加貼合大學生的認知思維,也能通過核心價值觀點的引入,使學生在豐富的知識中提升學習效果。通過新媒體信息內容與思政教育的結合,可以更好增強教學效果,并引導學生在強化思維意識的同時,努力成長為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值得被其他教育工作者進行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高飛.信息技術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證》[J].人民長江,2021,52(02):218.
[2]曾美香,陳國平,郭超涵.論地方歷史名人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現實意義——以陳洪進研究與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愛國勵志教育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04):91-92+95.
[3]王曉先.互聯網時代青年思政教育模式創新探索——評《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探索》[J].中國高校科技,2021(Z1):137.
[4]高巍,任翔,肖文欣,周肖楠,馮鈺曉,高一帆,韓龍龍,劉玉笛,郝悅.新冠肺炎疫情給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帶來的思考和啟示[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08):13-14.
[5]王玲平,王峰,張紅亮.鄉村振興視域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創新——評《高校思政課教育實驗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