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制度改革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面臨著新的要求,所以要加強創新,要堅持以人為本理念,著眼于學生未來發展,堅持就業為導向的原則,進一步優化教學方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文章先分析目前中職英語教學現狀,再論述以就業為導向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最后提出具體實施策略,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職英語;就業為導向;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張馨,唐山勞動技師學院。
很多中職學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困難的尷尬境地,主要原因是自身綜合素質不高,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發展需求。為了改善這種情況,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遵循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緊跟社會發展現狀,對教學模式作出調整,確保有效適應。加強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注重學生能力提升,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一、中職英語教學基本現狀
1.教學理念落后。雖然教學制度改革在不斷深入,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學模式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依然比較落后,導致教學質量很難有所提升。教學方式單一。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理論灌輸,學生會感覺到枯燥乏味,學習積極性普遍較低,逐漸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考核方式落后。將考試成績作為考核學生的主要指標,分數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習好壞,存在很大片面性,忽視了其他方面的考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為了取得更高分數,會花費大量時間去記憶理論,主要是記憶單詞、語法等,運用能力比較低。例如有的學生雖然可以考取高分數,但是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差,忽視了實踐能力培養。忽視師生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比較少,處于相對孤立狀態,這會影響到教學效果。有的學生即使學習中遇到問題,也不會主動向教師尋求幫助,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學習障礙。因此要積極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模式,符合教育制度改革需求,不斷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
2.學生和教師方面。相對于本科院校學生,中職學生基礎能力比較差,導致學習效率較低。一節課教師會講解很多內容,但學生能吸收的卻少之又少,無法有效掌握。再加上大學生活相對輕松,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抱著自暴自棄的心態,在學習上不夠用心。隨著院校規模擴大、生源數量增多,中職院校需要更多教師,為了滿足實際需求,在招聘時會降低標準,使得教師隊伍質量參差不齊,這對教學工作水平會產生直接影響。從教師方面看,一方面自身專業水平較低,與教學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缺乏責任感,在教學工作中不夠認真,例如發現課堂上有學生說話、吃零食等,也不去制止。由此可見,學生和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嚴重影響,所以要積極改進,營造出良好學習氛圍。另外,部分中職院校對教學投入不夠,基礎設施缺乏,影響到教學工作地正常開展。為了提升教學水平,必須要加強師資力量和基礎設施建設,為教學工作開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的重要意義
中職英語教學最終目標是培養優秀人才,為行業發展提供支持,所以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意義重大,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發展。首先可以提升學生就業率。就業難成了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會造成大量人才資源浪費。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具有較強針對性,直接面向于學生就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積極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其次提高教學質量。在傳統模式下,受到教學方式影響,導致教學水平較低。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更加注重學生自身能力培養,可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保證學生將來實現順利就業。再次加快教學模式改革。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將重點放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上,為學生將來就業做好準備。最后促進學生更好發展。在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下,要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不僅是教育制度改革需求,也是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因此要加強研究,建立起一套完善教學體系,培養出更多優秀專業英語人才。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
1.優化課程設置。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主要目的是保證學生將來可以順利就業,所以對課程內容要作出適當調整,保證與市場需求相符合。和崗位聯系在一起,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培養,才能有效適應發展需求,促使學生成長為優秀的人才。首先要做好市場調查工作。了解目前崗位對英語人才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優化課程內容,確保具有針對性,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了解崗位情況是課程優化設置的前提條件,包括內容、課時等方面的安排,體現出科學合理性。其次聯系學生自身情況。掌握學生目前學習狀況,創新教學方式,有利于改善課堂效果。例如新增的課程內容控制好難度,確保學生可以很好接受,否則會適得其反。最后對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剛開始優化課程設置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無法實現預期教學目標。因此要注重總結分析,明白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對于提高教學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從目前情況來看,隨著各行業的發展,英語人才需求量持續增長,中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重要場所,要加快教學制度改革。
2.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順應教育制度改革需求,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發揮出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才能提升學習水平。在傳統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導致積極性普遍較低。為了改善這種情況,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自主探究能力,促進良好習慣養成,這對學生今后學習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解決問題時,教師不能直接給出答案,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在思考過程中可以激發出創新思維,從而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除了理論學習外,語言運用能力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保證學生可以正確表達出來。堅持學生主體地位,可以喚醒學生內心主人公意識,在學習中表現得更加主動,降低對教師依賴性。學生自主學習有助于提高思維能力,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有更加全面的認識。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即使過程中遇到困難也要自己去克服,培養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這對未來就業會產生積極影響。
3.聯系實際生活。英語學習最終目的是進行和他人的交流,所以要聯系日常生活,實現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對于表達能力而言,學生只有說出來,在長期練習中才能有效掌握,所以在生活中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在應試教育制度下,很多學生在考試中可以獲得較高分數,但表達能力比較差,主要原因是平時缺乏練習,將重點放在理論學習上。不難發現,英語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例如廣告牌、旅游景點等,都配有英文翻譯,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在生活中積累英語知識,可以不斷提高其自身綜合素養。營造出良好英語氛圍,鼓勵學生在課堂交流、日常聊天中使用英語,在潛移默化影響下增強學生預感,發音、節奏會把握得更加準確,讓生活成為英語學習的大課堂,真正意義上實現學以致用,這對于學生未來就業有一定幫助。相比較課堂而言,生活具有開放性、自由性的特點,學生處于這種環境中,思維會變得更加活躍,突破思維定勢的局限。
4.小組合作學習。每年都會有幾百萬的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會面臨激烈競爭,因此要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他們分成不同小組,控制好人數,分配過程中堅持優勢互補原則,可以實現相互之間幫助。分組完成后布置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小組成員之間要加強交流,通過協調配合來提升學習效率。學習任務僅靠個人是很難完成的,需要相互之間配合才可以,過程中學生會意識到集體的重要性,培養自身合作意識。同時開展小組競賽,并設置一定獎勵,可以調動起參與積極性,更加踴躍投入進來。想要取得第一名,必須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學生要不斷增強自身學習能力,積極克服過程中遇到困難。小組合作是一種有效學習方式,可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將來就業做好準備。借助于小組合作,學生之間交流會更加密切,建立起良好關系,在相互學習中共同進步。根據實際情況對小組成員作出適當調整,確保具有科學合理性,發揮出集體智慧的作用,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5.安排學生實習。實習是學生步入工作崗位的重要一步,中職院校要提高對學生實習的重視程度,和企業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讓學生走上崗位,熟悉工作流程,對學生可以起到有效鍛煉作用。例如有的學生自身知識比較豐富,但很難應對工作中的事務,主要原因是缺乏鍛煉。實習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考核,讓其發現不足地方及時改進,不斷提高英語能力。如果忽視了實習這一環節,學生直接走向崗位會顯得不適應,例如對某些業務不熟悉。安排好實習人數和時間,同時院校要加強和實習單位的交流,掌握學生情況,保證學生在實習中可以學到知識。對于優秀企業,可以直接安排學生就業,有利于提高就業率。實習對學生會產生重要影響,提前熟悉工作環境,過程中有真實體驗,增強在未來就業競爭中的優勢。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從而實現順利就業。意識到實習對學生的重要性,可以讓學生得到很好鍛煉,為就業做好充足準備。
四、結語
綜上所述,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具有重要意義。在教育制度改革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要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包括合作意識、競爭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自身綜合素養。在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下,積極創新中職英語教學模式,調動起學生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程丹.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青春歲月,2020(8):234.
[2]薛彬彬.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13):156-157.
[3]龔嫣.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速讀(中旬),2020(4):104.
[4]李桂燕.探討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J].中外交流,2019,26(39):57.
[5]吳冠蘭.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赤子,2019(26):229.
[6]何銀.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模式探討[J].速讀(上旬),201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