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作文素養的提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形成性評價。本文筆者立足教學實際,總結問題成因,并簡要概述形成性評價在高中英語教學應用中的理論依據。以人教版(新版)高中英語《必修一》前三單元寫作教學為例,從教材寫作版塊探究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有效實踐,從而得出結論: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寫作熱情和寫作水平,并以此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形成性評價
【作者簡介】鐘佳佳(1982-),女,浙江杭州人,杭州市蕭山區第三高級中學,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筆者新學期調入本區新疆部擔任教學工作,英語學科一直是新疆部的短板學科,從師生當中了解到,學生英語學習最薄弱的版塊是寫作部分,每年高考40分的作文分平均分都在13分左右,因為學生層次相差懸殊、提升難度大,寫作在平時教學中總是處于被忽視的狀態。
1.寫作保持應試任務觀念。平時寫作對教師來講最大的困擾就是批改麻煩、收效甚微,因此教師總是抱著能不寫就不寫的想法,完全忽略了寫作教學的目的,只有階段考、期中期末考時讓學生練筆,結合范文集中講評,學生平時的積累不夠,久而久之, 懼怕寫作,興趣全無。
2.寫作偏離學生主體體驗。教師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簡單粗暴地布置任務,并采用傳統的總結性評價進行批閱:簡單圈出各種錯誤,定個分數,給出范文背誦模仿。很少從學生主體出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對學生的個性化錯誤缺乏點對點指導。
3.寫作缺乏師生互動生成。高中寫作任務中,教師往往不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情感交流,錯過利用每次寫作對學生的作品進行二次生成,促進學生寫作素養提升的好機會。寫作教學中,師生、生生互動才能深挖學生習作背后所真正暴露的問題。
二、形成性評價的理論依據和策略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并輔以終結性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和評價目標的多維化。評價結果應能全面反映學生應以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狀況和達到的水平,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和促學功能,對英語教學形成積極正面的反撥作用,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可以說,形成性評價的最終目的是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既可以整體性評價,也可以個性化評價,有利于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便于因材施教。在形成性評價中,教師注重的是評價結果對教學的反饋作用,包括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兩方面的反饋作用。評價要能夠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反映學生學習的成就和潛能,要有助于學生發展自主學習,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確認識自己。同時,評價又可以正確反映教師的教學質量,利于教師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因此,其實施效果顯而易見。
Black和William(2009)提出課堂的形成性評價包括以下五個具體策略:1.教師要跟學生分享學習目標和達成標準;2.設計有效的課堂討論或開展其他學習任務,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3.提供促使學習者進步的反饋;4.調動學生成為彼此的學習資源;5.激勵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
三、高中英語寫作中形成性評價的有效實踐
在高中的英語寫作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形成性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結合多種評價方式實現形成性評價的有效運用: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建立成長檔案袋等,在評價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的評價角色更多側重于學生習作的謀篇布局、邏輯連貫和好詞好句運用等,包括寫作前背景信息、結構布局、關聯詞塊、初稿分享、好詞好句、二稿寫作等環節, 在整個過程中落實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的寫作進行序列化評價,發揮促學功能,從而在寫作教學中真正有所突破。因此,筆者提出了該課題,以新疆部高一所帶教班級為實驗班級,以人教版(新版)高中英語《必修一》前三單元寫作任務為例,探究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有效實踐。
1.形成性評價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新教材的運用給形成性評價的高效落地提供了土壤,從學生實際出發,話題設置合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應突出學生主體,在設計評價內容時,以學生視角出發,更有效地提升寫作素養。
以新教材“Welcome Unit”單元為例,本單元主題為“Welcome to the senior high school”,是正式進入高中英語學習前的過渡單元,以高中新生開學時的校園生活為主題,寫作任務為a student profile,筆者在布置課堂寫作任務前,已經鋪墊了兩份學生簡介的閱讀段落,在學習了其中的結構組織和語言特色后,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以自我介紹的形式,呈現自己的profile,在課堂中進行習作練習(15分鐘)。教師在練習前投影評價表格如下,說明本次評價以自我評價、同伴互評為主的模式進行,讓學生主動反思自己的寫作過程。通過自評表和互評表的激勵,學生認真投入寫作任務。課堂上,寫作步驟1要求學生在提綱(outline)的幫助下確定寫作內容,并根據寫作框架完成初稿(draft)。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自評表的內容對提綱進行修改,例如:補充自己的特長、參加的課外活動、取得的成就等。步驟2是引導學生利用提供的互評表對同伴的初稿進行評價,學習同伴寫作中的亮點、注意所犯的錯誤點。步驟3是學生根據評價展開有效的課堂討論,互評互學后當堂修改初稿,可以隨時主動求助工具書(字典)和教師。因為課堂上的形成性評價的輸入往往能夠快速傳至學生的輸出模式,要確保學生思維輸出的順暢和高效,必要的幫助不可或缺。草稿修改后上交,教師再運用面批的形式,讓學生進行二稿寫作,肯定學生作文中好的部分,并鼓勵學生運用好詞好句,同時發揮創造力,進行作品的板式設計, 最終把制作精美的簡介張貼于教室中,這樣能夠直觀地增進同學間的相互了解,是新班集體一次很好的破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