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怡
摘 要:作為美術教學當中的核心部分,美術作業設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美術作業不僅可以檢測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還能夠鞏固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為此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對小學美術作業的設計,美術作業和其他學科的作業有所不同,它主要是通過將課程所學習的美術知識加以運用從而創造出滿意的美術作品。為此在雙減政策下對美術作業進行優化設計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美術素養以及美術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作業設計;路徑
引言
伴隨著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在提質增效的前提下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優化學生的作業設計,通過靈活多元化的作業形式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美術核心素養。
一、雙減政策背景下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目標
1、幫助學生回歸快樂學習的狀態
通過研究小學美術教材我們可以發現小學美術知識點脈絡還是十分清晰的,并沒有存在大量的抽象的美術知識點。為此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作業的難易程度,確保作業難度適中,過難的題目要盡量減少甚至剔除。其次要確保作業量適中,在減少作業量的同時要提升作業的質,要精準布置美術作業,所布置的美術作業要與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相互符合,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幫助學生擺脫題海戰術思想,幫助學生消除對作業的厭惡感和恐懼感,讓學生通過作業的完成獲取良好的學習體驗。
2、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所謂高質量的美術作業能夠促進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和學習技能以及學生的美術思維。讓學生切實能夠從繁重的作業當中解放出來,從而給學生存留一定的自主空間讓學生親近自然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從而培養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3、形成良性教育生態
通過將學生的作業負擔予以減輕,讓學生不再背負固化的作業重擔。這對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以及美術思維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從而讓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這樣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同時優化單一的作業評價方式,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的教育環境,促進教育生態的良性發展。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美術作業設計有效策略
1、探究型課外作業設計,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
布置一定量的探究型課外作業,對于學生知識點的鞏固和學習成績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探究型作業的布置也要能夠以課堂教學的內容作為基礎,并且要以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為主要載體,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實現對問題的深度挖掘和探索,最終能夠形成書面文字的一種作業形式。學生在面對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美術問題時,總會有著較高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此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力所能及的問題,讓學生能夠進行自由的組合研究。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扮演的僅僅是組織者的角色,所有的分工任務都要能夠交由學生自由完成。在探究工作正式開展之后,小組成員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等多種途徑來收集相關資料,并且可以按照實際需求來組織相應的探索活動,形成一個靈活、多元的交流探索機制。例如在學習《校園真熱鬧》這節內容時,教師通過將美術作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融合在一切,激勵學生來探索校園中的生活是怎樣的,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對校園活動進行記錄,然后利用自己所學生的美術知識將校園場景繪畫出來,重點要在繪畫過程中描繪出活動的氛圍感,讓學生自主上網查閱相關的資料,掌握藝術技巧,通過自主探究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最終完成了美術作業。同時教師也可以一定引導學生突破課堂的局限,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將大自然作為美術創作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2、開放性作業,映射學生的生活
開放性作業強調作業的靈活性,具有強烈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自主搜集和整理網絡上的課程學習資源。同時為了能夠促進學生的表達能力,可以針對學習內容布置口頭講述式的作業,給學生預備時間來準備,并且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比如讓學生假設自己是一名美術館的講解員,讓學通過自己所學的美術知識向游客介紹一幅美術展覽品,教師則扮演參觀者來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來回答。通過多元化的美術作業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進行檢驗和考察。
3、拓展性作業來拓展學生的思維
通過舉辦美術作品展覽會,從而為學生提供交流表現自己的機會,當然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美術展覽的形式以及范圍和層次。一切立足于學生的額實際需求和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可以在班級內部開展美術學習展覽,在相同年級當中開設美術作品交流展覽,針對不同的年級可以開展優秀作創意美術作品交流展覽會。學校美術興趣小組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定期開設美術作品匯總。最后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參與相關的美術課題的作品研究。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通過不同形式的美術作業展覽會,讓學生的美術學習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從而讓學生立志學習好美術這門課,讓學生為成為一名畫家而努力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的斗志。同時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4、實施定制美術創作,提高學生藝術技能
教師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課堂實踐,并在評價和知識競爭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色彩創作實踐,促進各級學生按照藝術作品欣賞中的創作要求和任務進行個人創作,運用知識,提高從一個實例中得出結論的能力,掌握技能過程。在此基礎上,學校可以在不同階段集中教授學生的藝術色彩和實踐,聯系不斷變化的藝術人才需求,在網絡化培訓平臺的框架內,與不同地區的同級大學聯合舉辦以顏色為基礎的專業競賽,以實現個人創作,包括大學和博士研究,合理設置競賽級別和解釋獎項,有效鼓勵各班學生參與培訓和競賽,促進不同院校學生與相關專業學生的互動、交流和學習,科學地解決理論知識和不同技能的整合和應用中的實際問題,在定制創作中發展色彩感知、識別、欣賞、應用和創造,最大限度地提高藝術的整體質量,實時確保學校的美術教學質量。
結語
作為美術教學當中的核心部分,美術作業設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美術作業不僅可以檢測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還能夠鞏固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為此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對小學美術作業的設計,美術作業和其他學科的作業有所不同,它主要是通過將課程所學習的美術知識加以運用從而創造出滿意的美術作品。為此在雙減政策下載對美術作業進行優化設計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美術素養以及美術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蔣云.“雙減”背景下的小學美術作業設計路徑——以《悠悠巷坊間,茉莉花正香》單元為例[J].福建教育,2021(4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