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教育教學當中越來越注重學生對于知識技能的理解,注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類比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課堂當中得以運用。文章就對類比法在小學科學教學當中的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類比法;小學科學;實踐應用
在小學科學的教育當中,由于小學生難以理解新知識,所以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會比較困難。在新課程的要求下,需要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能力為重點來開展課堂教學,類比法作為一種注重培養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方式,被應用到小學科學教學課堂當中,以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使得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
一、類比法的概念及其特點
類比法就是一類物體之間有著某些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可以以此來推斷出類似的事物也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類比法是物體與物體之間進行比較的一種思維方法,同時它也是對學習比較的一種推理形式。類比法又分為三種不同的性質特點,首先,它不受物體和對象選擇的影響,不受到同類之間個別關系的限制。在現實當中,相差特別遠的對象都可以運用類比法來進行推論,進而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應用范圍比較廣。其次,類比法也能夠通過兩個相同物體之間的某些相同的性質來進行推理類比,一般用在比較難的知識點上。另外,類比法也可以稱之為關系類比,是以兩個物體之間的因果聯系為根據來進行的類比,例如在兩個物體之間擁有相同的性質,通過相同的性質延伸它們所具有的相同的定律,最終在頭腦中形成復雜的知識體系,進而能夠學習更復雜的知識。
二、類比在小學科學中的教學應用和策略
在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類比法大多被用在學生不易學習和理解的知識點上,如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變化不夠明顯時,需要借助模型的參考來進行講課,就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這種類比的方法,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通過類比,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當中,小學生對那些脫離生活實際和一些較為復雜的知識比較難于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通過類比的方法,將課堂中學習到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似的地方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進而使學生提升學習能力。例如,小學生在學習如何防止疾病的傳播時,可以類比到生活當中的一些實際生活經驗,比如如何防止生活當中的噪音,以此達到學生學習的目的。概念類比的方法通常需要學生將原先所學的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達到理解新知識的目的,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蘇教版的《科學》當中,課程內容將空氣和水結合起來并放在前后兩個章節來寫,就是充分利用了類比的方法來進行編寫,使得學生更容易掌握兩者之間的相同性質和共同特點。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讓學生通過感官感覺的實驗,讓學生對空氣和水都“聞一聞”“看一看”,了解水和空氣都是一種無色無味的物質,都是在生命當中不可或缺的東西,讓學生感受到兩者的相似之處和共同性質,然后再將兩者聯系起來探討,這樣學生可以得到水是流動的,并且占據了一定的空間的結論,通過類比,又可以得到空氣也和水擁有相同的性質,都具有流動性和占據空間性。有課堂上通過使用類比法來加深學生對于知識概念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將已學的知識向更廣處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通過類比,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
在科學教學課堂上,由于有些知識是非常抽象的,不利于學生進行理解,所以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實例來進行知識的講解。例如,蘇教版的《科學》當中的“地震與火山”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可以將生活實際中的經驗結合到課堂的模擬教學當中,通過做一個關于火山噴發的實驗模型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具體過程如下:在桌子上放一層較厚的紙張,將鐵盤放到紙張上面,再將一個瓶子放到鐵盤當中,用來模擬地表和火山;將一定的蘇打水和洗滌靈混合倒入瓶子當中,再向瓶子中倒入一定的醋和紅墨水的混合溶液,通過發生的現象來具體模仿火山爆發的場景。學生可以在實驗當中看到一些紅色的液體從瓶口噴出,形成像噴泉一樣的場景。整個過程主要是教師將生活實際當中的經驗帶到課堂內,通過蘇打和醋發生的反應來模仿火山爆發的場景,從而幫助學生掌握這種學習知識的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將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通過類比,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對于小學生而言,單一的知識體系一般比較容易忘記,只有構建出完整的知識體系,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掌握和理解,進而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所以,通過類比法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之間的聯絡,從而逐步地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這種整體性的學習認知,不只是單單地運用某一個知識點來解決問題,而是通過將所有的知識整合起來,在知識的每個方面都進行相應的聯系,使其更加緊密,從而達到構建整個知識體系的目的,使得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化和條理化的整理。例如,在學習“大氣與水”的特點時,需要讓學生認識到兩者不光有相似之處,同時也有不同的地方。由于水是液體,空氣是氣體,所以存在水比空氣重的現象;同樣,由于水是實質性的液體,空氣在天空中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水是不可以壓縮的,但空氣卻可以。總的來講,類比法不僅能夠使得學生的知識面縱向深入,加強學生的知識理解深度;也可以進行橫向的擴大,開闊學生思維的視野;還可以將學生的整個知識結構縱橫交融,達到將零散的知識不斷地結合,形成一個整體的結構體系。
(四)通過類比,促進規律的發現
在小學的科學內容當中,很多的科學規律都是經過實驗得出的,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本當中的實驗內容太過簡單,導致學生不能夠加以理解,進而也產生出不理想的教學效果。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來通過學生身邊的事例,調動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發現學習的規律。例如,蘇教版《科學》當中關于酸堿中和的課程教學內容,教師如果直接講課本上的內容,學生會很難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身邊的實例講解,比如,在夏天的時候,蚊蟲較多,學生被叮咬的時候,由于叮咬的細菌呈酸性,就可用肥皂水來涂抹蚊蟲叮過的地方,因為肥皂呈堿性,很快就可以中和蚊蟲叮咬過的細菌,使得蚊蟲叮咬過的大包逐漸消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得學生理解了知識上的難點,同時也讓學生發現了生活當中的規律,激發學生對于科學課程的興趣,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類比法在小學科學課堂上進行應用,能夠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同時也使得學生能將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不斷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動手能力。由于課程是需要跟隨時代不斷發展和改革的,所以就需要教師在實踐當中不斷地摸索,以求能夠使得類比法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發揮更大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薛琴.“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科學中的應用價值[J].山海經(故事),2015(11):94.
[2]沈津輝.小學科學教學中試驗的應用價值[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02):3.
[3]張玉柱.小學科學教學中科學探究的運用價值[J].明日,2019(9):339.
[4]董建國.淺析類比法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神州旬刊,2018(1):30.
[5]姚英.淺談類比法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