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強,陳 莉
廣東省民辦高校是國內最早一批建設的民辦高校,有30年的發展歷史,并且發展迅速,規模越來越大。民辦高校的飛速發展必然助推學校體育事業的進一步騰飛,從而促進民辦高校體育的進步。從廣東省民辦高校的發展歷程來看,民辦高校體育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探索起步階段(1985-1999),此階段民辦高校的數量較少、規模較小、認可度相對較低,民辦高校在探索中逐漸發展,這個時期的學校體育制度還不太完善,體育訓練相對較少;第二個階段:逐步發展階段(2000-2010),2000年以后,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助推了學校體育的發展,民辦高校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逐漸“站穩腳跟”,部分起步較早院校的體育訓練已經初具規模;第三個階段:(2011至今)飛速發展階段,在廣州亞運會的帶動下,廣東省的體育事業發展到新的高度,學校體育尤其是高校體育發展速度驚人,大多民辦高校都有屬于自己的運動隊,發展勢頭較為強勁。
本文以廣東省民辦高校體育訓練存在問題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在廣州工商學院圖書館、體育部資料室查閱相關體育訓練相關的資料,通過中國知網查找相關資料,對收集的資料整理分析。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調查的需要制定調查問卷《廣東省民辦高校體育訓練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對廣東省7所民辦高校發放調查問卷,其中教師問卷35份,學生問卷105份,其中教師問卷的有效問卷為31份,有效率為88.57%;學生問卷的有效問卷為89份,有效率為84.76%,基本能夠滿足研究的需要。
1.2.3 數理統計法
將回收的問卷進行分類整理,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給本文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2.1.1 訓練項目相對較少

表1 廣東省民辦高校訓練項目統計
由表1可知:民辦高校在學校體育訓練中投入的力度相對較小,學生受訓的項目相對較少,大多數院校以田徑運動項目以及足籃排等傳統體育項目為主;傳統體育項目以及新興體育項目所占比重相對較少。雖然一些院校在新興運動項目(棒球、橄欖球、高爾夫球等)以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舞龍、舞獅、民族武術、民俗體育項目等)上有所發展,但是受制于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以及訓練設施和資源,這些新興項目和民族傳統項目并不能在民辦院校發展成主流項目。訓練項目少則意味著學生可選擇的項目少的局面,使得一部分學生不得不放棄訓練的念頭,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辦高校體育訓練的發展。
2.1.2 訓練方法亟待革新
廣東省民辦高校體育訓練基本都是根據教練員的個人經驗進行訓練,并且部分教練員并非專業運動員或者有專業運動隊背景,這部分教練員在訓練中就會出現訓練方法和手段達不到訓練的要求。訓練方法陳舊、訓練手段不得當、訓練模式單一就會打擊學生訓練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就會制約運動隊成績的提升。由教師問卷可知,在訓練過程中,都是根據訓練項目的特點按照傳統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大部分教練員近兩年沒有外出參加過論壇和教練員培訓。外出培訓交流機會少,教練員專業能力受限導致訓練手段單一,訓練方法陳舊,制約了學生運動技能的提升。
2.1.3 訓練管理有待加強
廣東省民辦高校體育訓練管理模式與專業隊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對教練員以及運動員的管理還有待于加強。由問卷調查可知,廣東省民辦高校對運動隊的管理主要以體育部(學院)為管理者,抽調有經驗的各專項教師組建不同項目的運動隊,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以體育部(學院)為主導,以專業課教師為教練員的管理模式也是大多數學校所采取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在于不耽誤學生的課時,靈活性高,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是訓練的效果和訓練的效率相對較低,不利于運動隊成績的提升。
2.1.4 訓練經費投入較少

表2 廣東省民辦高校體育訓練經費投入情況分析
通過表2可以看出:廣東省民辦高校對體育訓練的投入力度還有待加強。6所院校中,只有廣州商學院的體育訓練經費能滿足需求,廣州白云學院以及廣東理工學院體育訓練投入的經費基本能維持訓練開支外,另外三所高校的訓練經費還需要學校更進一步的支持。雖然廣東省民辦高校發展規模較大和經營狀況較好,但是學校的主要目標在于學校規模的擴大和學校運營的提高,對體育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經費投入較少。沒有充足的經費保障,運動隊的訓練便無法開展,因此,訓練經費的欠缺就成了制約廣東省民辦高校體育訓練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2.2.1 增添新興項目,促進訓練項目多元發展
廣東省民辦高校體育訓練項目的發展現狀反映出民辦高校體育訓練項目的傳統性,亟需增添新興項目。從運動項目角度來說,增添新興體育項目、弘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民辦高校體育發展的重要途徑;網球、棒球、橄欖球、極限飛盤、攀巖、戶外拓展以及高爾夫球等新興項目給高校體育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舞龍、舞獅、武術套路以及廣東民俗體育項目等傳統項目的融入使得高校體育訓練項目更加多樣。除此之外,富有地域特色的水上運動項目以及山地運動項目也可以因學校的地域進行合理規劃,以促進訓練項目朝多元化方向發展。
2.2.2 豐富訓練手段,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傳統的訓練手段和方法制約運動項目發展的同時,也打擊了學生參與運動訓練的積極性;這就需要廣東省民辦高校的教師要轉變訓練理念,經常參加專項培訓以及教練員培訓班,積極學習借鑒運動隊或者國外先進的訓練理論和方法。牙買加田徑訓練方法、美國籃球訓練方法、歐洲足球訓練方法以及國內各專業隊先進的訓練手段和科學的訓練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訓練水平的提升,這就要求教師結合學校的實際調整訓練方法,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豐富體育訓練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
2.2.3 強化訓練管理,提升學校體育管理水平
廣東省民辦高校體育訓練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學校領導與體育管理部門聯合制定相關制度。體育訓練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運動隊管理制度,二是教師(教練員)管理制度,三是學生(運動員)管理制度。運動隊管理制度應從團隊精神、學校利益以及運動項目特點三個方面著手,根據學校運動隊的現實狀況和運動項目特色探索出符合運動隊發展的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應該給教師的訓練補貼、獎勵績效以及職稱晉升直接掛鉤,激勵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訓練中,提升運動隊的訓練水平;學生管理制度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團隊意識,提高為校爭光的思想意識。從而對運動隊、教師、學生等進行有效管理,調動教師執教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訓練興趣,提升學校體育訓練管理水平。
2.2.4 增加專項經費,給運動隊提供基本保障
學校發展體育訓練首先要有充足的經費供運動隊支配,訓練器材的采購、教練員的課時補貼、運動員服裝及器材都需要充足的訓練經費保障。從調查來看,廣東省幾所民辦院校發展速度較快,學校規模日趨壯大,辦學條件逐年提升,但是部分高校對訓練經費的投入較少,不能滿足各運動隊體育訓練以及運動競賽的需求,制約了運動隊的正常運轉和體育訓練的發展。體育訓練經費的投入需要學校領導的重視和體育部門的支持,這就需要相關負責人協調好三者之間的關系,增加專項經費的投入力度,結合學校體育訓練的需要,以滿足體育訓練相關的需求。
廣東省民辦高校體育事業在發展中取得了顯著成效,促進了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對廣東省民辦高校體育訓練問題的剖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民辦高校體育訓練對高校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推動了民辦高校體育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