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
摘 要:高職“百萬擴招”政策讓高職院校生源結構更加復雜。針對性做好“非傳統生源”的學生管理工作對于切實提高教育實效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根據高職學院“非傳統生源”學生特點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難點痛點,積極探索針對“非傳統生源”學生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高職百萬擴招 非傳統生源 學生管理
高職院校“擴招百萬”是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應對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各項問題而采取的必要手段。2019年全國高職院校共擴招116萬人,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職院校今明兩年擴招200萬人,招生對象不僅僅局限在校應屆高中生,更多的“非傳統學生生源”涌入高職院校。
1 “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非傳統生源”學生特點
從結構組成來看,非傳統生源成為擴招主體,主要包括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四類主要社會群體。從“非傳統生源”與以往單純的應屆高職、普通高中畢業學生生源不同,存在較大的差異。
一方面,“非傳統生源”學習動機明確但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與傳統學生生源對于大學生活的懵懂、聽任家人安排等入學動機相比,退伍軍人、下崗職工以及農民工等“非傳統生源”目的性更加明確,他們基于技能培訓提升、學歷提升等需求重新進入校園,主要是為了再就業或更好就業。但很多“非傳統生源”學生存在連續學習的斷層或者沒有高中學習基礎等問題,文化基礎相對薄弱,英語等基礎學科的學習底子差。
另一方面,“非傳統生源”社會閱歷豐富但學習專注度相對缺乏。“非傳統生源”生源多元且年齡層次差異較大。他們或為各個行業企業職工,或為退役軍人和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在入校之前便有豐富的工作經歷或社會經驗,思想的復雜性和目的性更加明顯。很多“非傳統生源”均已成家立業,除了學生身份,社會關系和社會身份的多重性無疑也會增加他們在校園潛心學習、提升技能的難度。
2 擴招百萬背景下高職院校“非傳統生源”學生管理難點
在高職“百萬擴招”政策的影響下,針對擴招后學生從單一結構到多元層次、低年齡學生到高年齡學生的變化,“非傳統生源”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
一是管理層面的困境。總體來看,“非傳統生源”在招生中人數雖然有所增加,但相對于學校總體招生比例仍然較低,體量較小。由于報考專業分散、入學分散,所以在班級編排過程中教育教學及生活均無法實現統一管理,一般會將“非傳統生源”學生分配在普通班級中。對“非傳統生源”學生而言,與常規生源相比年齡差距較大,思考問題方式等差異性讓其難以融入班級,歸屬感和榮譽感不強。對于學生管理者而言,大多數高職院校在管理中機械的按照同樣的達標率和標準來要求班級日常管理。從寢室衛生、學生日常簽到打卡、出勤率、及格率等用統一的數字作為優秀班集體、優秀團支部等評選的指標和參考,不會針對不同學生生源特點進行分類考核。學校針對班級管理“一刀切”“大一統”的做法增加了學生直接管理者輔導員和班主任的現實壓力。
二是學習層面的困境。非傳統生源人才培養與傳統生源的人才培養差異較大,培養難度也相對較高。一方面,“非常規生源”闊別學校已久,缺乏系統性的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不規范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障礙,在學習中的獲得感不強。另一方面,“非傳統生源”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對于同進度學習難度較大,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破罐破摔的放任心理,甚至做出一些逃課、逃學等慣性行為,違背進校學習的初衷,也不利于班級良好學風班風形成的形成。
三是心理層面的困境。“非傳統生源”的部分學生擁有自己的工作、家庭,社會關系復雜,更多的面臨學習、婚姻、育兒、經濟來源及畢業后再就業等多方面的壓力,心理壓力較大,需要學生管理者更多時間的心理引導工作。同時,這部分學生因為身份的特殊性,容易出現過分自卑或過分自信的情緒,對于學校和班級規則的制度的執行和遵守意識相對薄弱。這些特點也無疑增加了高職院校的管理難度。同時,非傳統生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三觀塑造已基本完成,這對于針對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導工作提出來更高的要求。
3 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非傳統生源”學生管理對策
針對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非傳統生源”學生管理難點,針對性的在管理人員安排、管理方式、思想教育和心理關注等方面進行提升和調整。成為是考驗高職院校治理能力和學生管理水平的一個嚴肅而急迫的課題。
3.1 尊重“非傳統生源”個性化差異
在學生管理中,根據不同的生源特點,進行分類管理。針對不同生源特點,具體、針對性管理。一是合理轉化。充分發揮“非傳統生源”吃苦耐勞的品質、優良的紀律作風,將其吸納進干部隊伍。通過鼓勵這部分同學擔任學院、班級干部,發揮其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統籌能力,為班級、學院建設增加新的力量和貢獻自己的智慧。有利于“非傳統生源”的自我管理和約束,進一步增強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感。二是靈活管理。針對“上有老、下有小”、社會關系復雜、業務繁忙的“非傳統生源”學生,靈活性的實施管理。在完成基本學時和任務量為前提下,可以針對性的建立特殊管理臺賬,比如不限制強制住宿、活動參與完成實數具體而定等政策。考慮到非傳統生源學生的個人特點和家庭情況,宿舍管理也需要更加靈活。原則上將非傳統生源學生按班級、專業或院系編寢。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按照學生年齡、興趣愛好、地區等層次進行宿舍安排。根據學生的特殊情況,在保證學生安全和不違反學校相關規定的前提下,采取靈活的方式進行安排。通過個性化的管理和針對性的舉措,一定程度上緩解非傳統學生的“管理難”困境。
3.2 對標“非傳統生源”學習需求
高職擴招“非傳統生源”社會閱歷與人生資歷上較為豐富,他們對于自己的職業規劃有著很具體的規劃意識。因此學校在這部分生源的培養過程中,在實踐技能教學的同時,更加重視人文品質的培養。豐富人文素養課程的教學,科學素質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和融合,通過公共課程和實踐技能的雙重重視來增進學生的整體素質。通過進一步強化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將學生培養成全能型人才。
3.3 引導“非傳統生源”學習習慣養成
一是培養學習習慣,激發學習動能。總體來看,擴招“非傳統生源”班級學生多為離開學校多年的社會人員,相比而言學習意識較差、學習習慣不好,因此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知識盲點,以學習實用性和實用性為出發點,幫助學生把學習與工作、生活聯系起來,將學習內容和工作、生活有效對接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自身動力。
二是明確學習目的,堅定行為選擇。加強對非傳統生源學生的學習教育,使之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和目的。主動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引導,通過日常學習和生活,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克服不良價值觀的影響,確立學習與生活的目標,為學習和生活、理想去拼搏和努力。
三是運用網絡資源,多元教育渠道。以疫情防控常態化為契機,實現由傳統的線下教師授課向線下線上混合教學轉化。積極引入優質的就業教育公益資源和精品課程,組織學生自主在線學習,拓展課堂教學外延。結合社招學生特點,選擇更加有針對性的內容融入課題,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加強實踐教學,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與學生共同解決工作、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獲得感。
3.4 加強“非傳統生源”心理引導
針對“非傳統生源”學生的管理,學校可以針對性的選擇資歷較深、人生經歷豐富、帶班經驗足的自身輔導員或者班主任進行管理,提高工作當中學生的信服度和教育的有效性。鼓勵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反思,加強學生心理疏導,提升學生學習自信。針對“非傳統生源”學生的具體問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針對性的開展心理疏導,在教育和引導中,要避免高談闊論,脫離實際,通過身邊的實際案例進行引導,用感同身受和貼近式教育走進學生,促使學生盡快融入日常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 梁陽.“適合的教育”理念下高職擴招生分層教育管理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5):81-83.
[2] 韋慶昱,姜慶華."高職擴招100萬:實踐之惑與改革之思."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33(2019):31-34.
[3] 陳云華.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升途徑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12):134-135.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 (湖南省長沙市 4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