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鳳



摘 要:“高本貫通”被稱之為3(高職)+2(本科)五年學制,其目的在于培養各種高技能人才,是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重點。在教育改革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課程要求,尤其是在“高本貫通”中注重課程體系一體化設計,為了達到人才培養規格與目標,需要在現有課程體系上進行完善,通過對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創新,確保與人才培養目標保持匹配,這樣改革創新價值才能得到體現。對此,本研究以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為例,重點探尋高本貫通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一體化設計,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本貫通 人才培養目標 職業崗位能力 課程一體化設計
新經濟常態下,單一的高等職業教育已經難以迎合社會經濟轉型需求,擁有高素質、高技能、復合型的人才十分緊缺已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短板[1]。基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各自優勢與特征,共同合作,攜手培養厚理論、高技能、懂應用、會創新的技術性人才成為了趨勢所在。對于現代職業教育而言,教育部要求各高職院校與本科學校加強溝通,共同辦學,共同培育高層次應用技術人才。高本貫通是現代職業教育中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與本科人才通道暢通,建立一體化職業教育系統。貫通人才培養積極迎合社會對高素質、高水準技能人才需要,強化人才培養質量是關鍵所在,構建可操作、可復制、高效人才培養模式。設計與實施一體化課程,是高本貫通的重點。
1 “高本貫通”人才培養模式
“高本貫通”模式為:第一到第三年,主要在高職院校中獲取知識,第四年和第五年進入本科院校獲取知識。通過5年的培養,學生將接受3.5年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專業學習、至少1年的企業實踐活動[3]。在這一培養模式中,要滿足教育政策規定,其優勢非常明顯。首先,行業認可的優勢。在這一人才培養模式中,“雙證融通”是培養的關鍵所在,所培養出來的學生滿足有關條件后,畢業前可以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這是人社部頒發和行業企業認可的,進而獲取明顯的就業優勢;其次,辦學資源優勢。“高本貫通”培養能夠將高職院校、本科院校等優勢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能夠對各自的教學平臺及師資進行共同分享,再加上企業全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企業輸送更多應用型人才。
2 課程體系一體化設計現狀分析——以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為例
2.1 課程結構銜接重點不一致
從課程結構上看,主要從縱向與橫向等關系上出發,對多門課程完成合理組合、排列,是設置課程的關鍵所在。對于汽車運用于維修技術專業而言,為了能夠實現高本貫通“一體化”各階段性教學目標,尤其是應該在課程目標上做好銜接,確保高職課程和本科課程都能夠以促進學生職業水平發展為目標,并不是限制于某一職業工作崗位方面。
2.2 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重復
分析當前高職和本科的知識結構而發現,在課程方面,大部分高職院校與高校較為相似。在某高職學校中,相關專業需要升入到本科學校進行學習,而高職學習時期,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設置方面重復現象較為普遍,有的課程體系與內容大同小異。對于高職學習的課程,若在本科階段再一次開設,則導致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且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與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2.3 專業課程內容缺乏統一標準
國家與各地區教育機構,并未明確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課程標準,且未編制高本貫通教材、學習各階段人才培養計劃及相對應的課程,均是獨立開展,教學內容思想準線也不統一,重復概率較大。
3 高本貫通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一體化設計結構——以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為例
3.1 課程目標設計
高本貫通課程一體化設計的前提在于目標銜接,由高職院校牽頭,邀請行業專家、本科專業教師共同探究汽車工作崗位職業能力標準[4]。對于高職教育而言,課程目標為學生畢業后達到中級汽車維修的能力;對于本科教育而言,畢業后學生具有綜合診斷與維修汽車的能力,有效提高學生職業能力,達到高級汽車維修工水平(見表1)。
3.2 人才培養模式設計
高職階段“工學交替”、本科階段“特色班主導”人才培養模式有效貫通。其一,基于“3+2”高本貫通人才培養框架,高職階段定崗實習設定為“工學交替”環節;其二,基于高本分段目標,對教學資源進行統籌配置,積極探索高職“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對這一項目及具體實施方案進行科學設計,校內強化訓練與企業生產性見習相結合,對專業技術進行有效夯實,著重從“經驗層面”培養職業基本能力;其三,探索本科階段2年“特色班主導”人才培養模式,統籌聯合辦學冠名定向、零散訂單定向等訂單分配,對訂單培養與常規培養相關教學項目進行系統、針對性設計,開展校內實訓、企業定崗實習活動,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掌握更扎實專業技能,畢業后才能滿足用人單位需求,實現高本貫通班的企業訂單就業率超過90%;其四,與用人單位進行深度合作,共同就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如實行高本貫通現代學徒制,在高職階段與學生形成就業意向,在半工半讀中達到校企合作的目的,這樣不僅學校招生更加簡單,也為企業招工創造了便利。
3.3 課程體系設計
3.3.1 按照工作任務分層構建“3+2”高本一體化課程體系
由“3+2”高本銜接的高職院校、本科院校及汽車行業企業共同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小組,結合汽車服務行業現狀,設定科學合理的核心能力及工作要求。根據汽車維護—維修——綜合故障診斷與維修的思路,構建以能力增長為主的一體化課程體系,如圖1。
3.3.2 基于職業能力分級確定“3+2”高本銜接課程內容
大多數高本貫通項目中,在科目與內容中,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程重復情況較為常見,嚴重浪費了教育資源與學習教育,也無法表現出高本層次性差異,不利于高本職業課程一體化。在高本貫通項目實施中,關于教學目標及課程內容的確定,高職、本科教師都必須參與其中,基于能力目標對課程內容進行篩選,并有效開發課程[5-6]。下表為高職《汽車電器設備》與本科《汽車電氣系統維修》課程內容設計。
3.4 頂崗實習
高職階段“跟崗見習”、本科階段“定崗實習”教學環節,確保“科學輪企輪崗”有效貫通。其一,對高職階段工學交替“汽車保養”、“汽車美容”、“汽車空調保養”等教學項目進行科學合理設計,確定項目教學標準、工學交替管理機制,結合教學要求,在最后幾周為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創造機會;其二,在本科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主要在教學內容與形式上進行優化,可以引入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等方式,在具體的考核標準上加以明確,確保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一年后能夠到企業完成輪崗定崗實習,同時進行畢業設計;其三,學校要與企業、學生共同完成“三方協議”的簽訂,將各自責任、義務等進行合理劃分,改善學生崗位實習環境氛圍,制定可執行的保障措施;第四,合理分配學生“工學交替”跟班輪崗見習與定崗實習,基于企業生產現狀及學生學習水平,合理調配,及時輪換,確保工學交替、定崗實習活動能夠高效率運行;其五,推動安全教育的深入開展,同時提供社會保險;其六,形成輪企輪崗檔案,讓人才交流“雙選”獲得有利條件。
3.5 質量評價
要不斷優化質量評價體系,確保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進來,形成更加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其一,要將第三方評價引進來,以訂單培養為基礎,高職院校、高校、訂單企業三方參與人才評價的制定;其二,以分段人才培養規格標準為基礎,構建高本考核貫通評價標準,并將其納入單獨招生實施規則中,保證其公正性、公平性;其三,納入汽車企業培訓考核體系,與同職業資格證考核標準結合起來,涵蓋了能力考核、過程評價、期末評價等內容,對評價方式進行有效改革。
3.6 教學管理
其一,在高職院校、高校成立“高本貫通教學管理部門”,不斷完善教學管理、聯席會議制度、聯合教研制度以及學籍管理貫通制度等;其二,完善教學管理監控網絡,尤其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在網絡信息化手段下,逐步打造“教務管理在線平臺”、“定崗實習管理系統”等,讓反饋、管理與動態調控教學過程奠定技術支撐。
4 結語
在高本貫通人才培養模式中,職業素養是主要目標,職業性、應用型是根本出發點,基于職業分析崗位及工作能力要求,明確科學培養目標,積極整合轉本課程,構建符合崗位要求、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并借助云平臺,師生進行密切交流,進而培養出厚理論、高技能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志剛,鄭廣成.基于人才培養規格的“中高本貫通”課程體系界定路徑[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31(001):82—84.
[2] 楊彪. 能力成長視角下的高本貫通“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芻議[J].科技經濟導刊,2019,000(020):129—130.
[3] 王超,朱振,朱超,等.能動專業高本貫通“3+2”分段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銜接體系研究[J]. 高師理科學刊,2019,039(012):85—88.
[4] 劉紅兵,郭輝.現代職教體系視域下“中高本貫通”銜接體系構建策略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8,514(30):60—60.
[5] 王偉,趙春霞,李志文.“3+2”專本貫通人才培養模式中培養質量保障措施探索[J].科技視界,2019(36):230—231+242.
[6] 馬其華,閆業翠,任洪娟,魏丹.基于應用型的汽車服務工程專業中本貫通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機械職業教育,2018(08):25—28.
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市 2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