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對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要求,新時期內部審計的主要任務不僅要利用信息化強化、服務于企業內部對生產經營安全的審計、監督和預警等功能,同時也要對公司貫徹國家和上級重大政策措施等進行監督。
【關鍵詞】新時期;內部審計;新要求;主要任務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4.015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國有企業開展三年改革行動,黨中央對國有企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要形成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國有經濟要形成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在創新引領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積極穩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國有資本的影響力、帶動力。如何能在新時期的企業改革的過程中發揮好內部審計的作用,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新要求。
一、新時期黨中央對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要求
(一)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全面領導
首先就是堅持黨對審計工作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落實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關于深化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建立健全黨委(黨組)、董事會(或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下的內部審計領導體制?!?/p>
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新時代黨中央對審計工作提出的要求,作為國有企業,應該嚴格按黨中央、國資委的要求,建立以黨委、董事會為領導體制的內部審計機構。
各級企業黨委必須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領導,強化對內部審計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
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不是一句空話,是要有對應的制度做支撐,各級審計機構要在審計制度中明確黨對審計機構的領導地位;同時也要明確實際的領導職責分工,不能名義上分管、實際上不管,不能“兩張皮”運行,并要在實際的工作中給予實際的工作支持和工作指導,參加審計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聽取審計機構的工作匯報。
(二)內部審計是公司法人治理的組成部分和重要監督
《意見》同時指出,要切實發揮董事會領導下的審計委員會管理和指導內部審計機構作用,審計委員會要加強對年度審計計劃、審計重點任務、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等重要事項的管理和指導,研究重大審計發現問題和結論和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工作,評價內部審計機構工作成果與效果。”
公司內部管理水平決定了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內部審計參與企業管理的深度和廣度是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是否完善的表現形式。內部審計要在公司經營生產中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內部審計服務于公司的內部管理戰略,為企業的近期目標和遠期戰略服務,承擔著在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中揭露和查處經營管理層重大違法、違紀問題,提出完善和改進的措施與建議,規范公司經營管理層的行為的工作。同時內部審計機構也是公司相互制衡的一方力量,審計委員會是代表董事會對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進行指導,內部審計機構通過審計工作來實現對公司管理層的監督,對公司治理是否合理、合規運轉的監督。
(三)健全內部審計制度體系
《意見》同時還指出,內部審計機構要對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國企改革重點任務、國有資產監管政策,以及境外國有資產監管、內控體系建設等重點領域、重要事項和關鍵環節,補短板、填空白,持續構建符合國有資產監管要求和企業法人治理需要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綜合體系。
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的建立可以將審計流程標準化、審計內容規范化。審計發現問題標準和尺度應相同,避免因審計人員的知識層次、個人偏好和認知、定性依據和參考文件等不同,導致對同一問題的審計結果判斷有差別,進而造成審計結果不同,給報告的使用者帶來使用誤差。
各級審計機構的制度分為公司層面的制度和審計作業層面的制度。公司層面的制度主要對審計機構的職責、任務和審計內容進行明確的劃分;審計作業層面的制度主要是以不同類型的管理辦法為主,如經濟責任審計管理辦法、財務收支管理辦法、投資評價管理辦法等,還要配合具體的審計工作程序進行管理。在審計項目開始前,要制訂詳細的工作方案,將審計工作的每個工作程序進行固化;審計項目結束后,要向審計委員會匯報審計報告,審計組根據審計委員會的意見出具審計報告,如發現違規問題,要根據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追責問責。
二、內部審計的主要任務
(一)內部審計應服務于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樹立科學發展觀,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要求,是我國抓經濟工作必須把握的大邏輯、大前提。
內部審計作為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貫徹黨中央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所做的制度和戰略安排,要確保企業的各項改革措施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相符合,并堅持科學的發展。內部審計應揭露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的整改措施,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對公司生產經營中各類損失浪費的揭示力度,從企業內部挖掘潛力,向管理要效益,做到“顆粒歸倉”,管理精益求精。
(二)強化對公司貫徹國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審計
《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實施辦法》為審計機構開展國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觀調控部署落實情況的跟蹤審計提供了制度保障。
《意見》要求各級審計機構在組織開展各類審計項目時,都要關注國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觀調控部署落實情況。所以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在審計過程中,必須將宏觀調控部署落實情況和國家重大政策措施作為首要內容進行審計。如: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里的高質量發展就包括了對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從監管變成資管,擴大國有資本的影響力等制度安排。同時也要將國資委、集團總部的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作為首要內容進行審計,這其中就包括降本增效、清收清欠、保障農民工工資、減少有息負債、去杠桿、清理民營企業欠款等一系列制度安排;還包括各企業結合自己的實際,制定具體落實措施、制訂細化工作方案、建立健全長效保障機制等情況;還包括各級國有企業對上述重大政策落實和對實際落實效果評估等內容。
(三)推進對公司生產經營安全審計
隨著近年來企業改革、改制工作的推進,國有企業已經實現了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經濟培育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
2021年8月,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大陸世界500強公司數量達到135家,連續第二年居首。我國大型集團公司的層次越來越多,組織結構越來越大,公司所有權、決策權、經營權的相互制衡關系也越來越重要。
大型集團公司要在企業內部形成相互支持與制衡、和諧發展、和諧有效的企業運行機制,必須完善成員企業內部控制,確保各成員企業內部管理規范化和基本制度、目標的一致性。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在風險管理和內控中的監督職能,是提高企業內部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和對其他監督手段的補充。
近年來—些大型企業集團因為資本運作、盲目擴張無序混亂、風險失控等導致破產的案例,就充分說明了如果缺少有效的內部控制,就無法保證企業資產的有效運行和企業所投入資本的安全。如2018年渤海鋼鐵集團,在經歷了兩年多的債務危機之后,曾經被無數人看好的世界500強渤海鋼鐵集團正式進入了破產重整的程序,這也是近年來最大的國有企業債務危機事件之一。
這些企業破產重整的導火索一般是債務危機和流動性危機,例如2021年的萬億債務的恒大地產。這些企業內部沒有形成有效的風險應對機制,公司內部沒有相互制衡的企業運作機制,公司內部審計沒有做好公司生產經營安全審計,內部審計機構沒有發揮好應有的功能。內部審計在公司安全審計中不僅僅要關注債務危機和流動性危機的經營危機,做到積極主動適應新形勢,緊盯市場風險、財務風險、技術風險和經營風險等,也要關注產業鏈、供應鏈、信息科技等領域帶來的風險,及時把握風險成因,盡早將風險化解在源頭。
(四)增強內部審計預警功能
要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預警功能。內部審計人員要有廣闊的知識和視野、敏銳的洞察力、精準的判斷力,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要不斷完善、全面檢查和動態跟蹤審計技術的運用;審計的另一重要目標便是風險預警,要改進和創新審計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如進一步提高審計監督的審計頻率,或是提高審計監督的覆蓋面,以此減少審計工作的空白點和提高審計發現問題的時效性;對重點資金輸出情況、重點單位(如集團內核心子企業、虧損企業和長期微利企業)、重大項目加大定期審計和跟蹤審計的力度;加強對重點項目的資金狀況、動態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實時審計,及時發出預警;圍繞企業不同時期產生的各類風險,如在成長期的資金短缺風險,在成熟穩定期的技術被競爭對手反超的市場競爭風險環境和政策變化風險等。在常規審計中增加風險審計的內容,以此來發揮內部審計的整體作用。
要發揮內部審計機構的預警功能。內部審計人員的視野要由過去只關注企業內部管理,擴大到關注企業外部市場的環境變化,對外部宏觀經濟政策和國內、國際市場大環境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準確把握企業內外部環境動態變化,從企業發展戰略層面對董事會和管理層提出管理建議,特別是對行業系統性風險的關注,如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產業政策的調整等。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對宏觀經濟數據的綜合研究分析,把握企業所在行業風向和經濟發展趨勢。如國家經濟是上行趨勢還是下行承壓,現階段是處于通貨膨脹期還是通貨緊縮期,金融體系流動性的松緊,國家產業政策的發展方向等。督促企業采取果斷的措施防止風險進一步擴散,在風險可能傳導到下一環節前做好防范準備,結合外部環境變化對業務的影響,提出有針對性的審計建議。比如從去年開始的房地產去杠桿和房地產企業的“三道紅線”,不少房地產企業因為沒有跟隨國家的產業政策調整而轉鉛,在2021年限入流動性風險和債務危機。
(五)深化對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
《意見》同時要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和改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要求。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要圍繞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對掌握重要資金決策權、分配權、管理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等關鍵崗位的主要領導人員加大審計力度。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同時也要完善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審計評價體系,將貫徹“三個區分開來”與企業具體情況相結合。堅持實事求是,審慎作出審計評價和審計結論,鼓勵探索創新,激勵擔當作為,保護企業領導人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六)運用數字技術提升內部審計的能力
《意見》同時指出,要加快推動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構建與“三重一大”決策、投資、財務、資金、運營、內控等業務信息系統相融合的“業審一體”信息化平臺。信息化基礎較好的企業要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方式,探索建立審計實時監督平臺,對重要子企業實施聯網審計,提高審計監督時效性和審計質量。
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以大數據為基礎發展審計信息化,是國資委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新要求。大數據審計的核心是采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由于數據的無形化和海量的特點,如何將大數據與被審計對象結合起來,將各個業態數據間的關系轉換為被審計對象間的實體關系,從而使具體數據還原到其業務本質上來,反映出業務的實際場景,成為實施數字化審計的關鍵點。目前,在企業沒有統一的數據倉或數據倉缺少完整的數據字典的情況下,審計人員或審計信息化輔助人員很難順利地完成建模工作,或者耗費的時間周期較長。如果能夠順暢地將數字化審計模型的構建工作形成標準化、規范化的流程,就能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節約審計工作人力、時間、物力成本。通過建立審計模型,可以在實時的數據倉提取數據,進而可以對企業的風險點進行預警或列為審計疑點。
審計的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審計人員的經驗積累和軟件開發人員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國企業的審計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審計信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審計信息化過程中同時也要做好信息的安全防護,信息系統不得使用簡單密碼,要定期更改密碼,加強防火墻建設,使用加密算法等。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關于深化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EB/OL].(2020-10-12)[2021-07-20].http://www.sasac.gov.cn/n2588035/c15661368/content.html.
[2]秦榮生.“十四五”時期內部審計的新要求和新使命[R/OL].(2021-03-17)[2021-05-10].https://www.glmc.edu.cn/sjc/info/1074/1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