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平
【摘? ? 要】在追求核心素養的教育新形勢下,教師必然要對自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做出改變,圍繞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這一目標來開展授課工作。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學科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地理綜合思維、區域認知能力和地理實踐能力這幾方面,為達成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養成目標,筆者就此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學科素養? 初中地理?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192
學科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某一個學科的學習中能夠滿足自身終身發展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由人地協調觀、地理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這幾方面構成,初中地理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指示,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有確切的把握,做到立足教學實際,優化和創新自身教學工作,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教學本位,在實踐中逐步推進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
一、培養地理綜合思維,看圖是關鍵
地理綜合思維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形成一定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對地理現象或者是地理事物進行客觀分析,對各個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有所把握,能夠對這些要素之間產生關系、發展和變化的過程進行解釋。當學生具備地理綜合思維后,就可以對不同區域的地理環境特點及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觀察和分析,形成系統認識,對現實中的各種地理問題也能夠以辯證的眼光看待。
地理學科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伴隨著新課程改革日漸受到廣泛關注。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地理這門課程除了基本的語言文字以外,還涉及較多的圖示,比如景觀圖、數據表、結構圖、統計圖等等。地理學科是一個文字和圖像相結合的綜合系統,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教師就必須要從地理學科的特點切入,引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特征形成準確的認識,并以此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善于解讀地理語言、觀察和分析圖表,當學生逐漸把握看圖、識圖的順序,就可以利用整體思維分析所學到的內容,從對地理知識的表象理解過渡到抽象思考。學生掌握了學習地理的訣竅,學習興趣也會大大增加。
二、培養區域認知能力,分析圖文是重點
鑒于地理學科多圖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區域認知能力的關鍵就是培養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表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加大對地理圖例的使用,積極引導學生多看圖、多識圖,加強對學生正確讀圖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讓學生將教材內容和地理圖冊有機結合起來。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使用地理掛圖等教具,或者利用多媒體工具展示地理圖表,加深學生印象,引導學生從對圖表的觀察和分析中歸納地理知識的一般規律。在完成這兩項工作之后,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繪圖能力的培養。
當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和教師指導在腦海中形成了一些繪圖的印象之后,教師就可以給予學生一些機會,讓學生嘗試動手繪圖。教師做示范,學生完成后進行對比,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時改進,這樣學生對各種地理知識的掌握更加穩固。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繪制我國主要山脈分布圖,河流水系圖,省區輪廓圖等等。很多地理學科考題都習慣將知識點和圖形結合起來考查學生,那么學生就不能依靠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而是要學會圖像與文字之間的轉換。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應當多對地理圖表進行細致講解,并且多使用專業的地理術語,逐步培養學生圖文轉化的能力以及圖與圖之間的轉化能力。學生學習地理還應當具備的能力包括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定位能力,比如對重要經緯線的定位,特殊地理事物的定位等。學生要能夠在腦海中想象有關地球運動、大氣運動等內容,在分析和解決地理題目時難度就會降低,答題效率也會提高。
三、培養人地協調觀,創設情境教學
地理人地協調觀指的是學生通過地理學習能夠對地理環境有正確的認識,對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造成的影響有客觀的理解。把握人類活動影響地理環境的不同方式、程度以及后果,把握人們對人地關系認識的不同表現和原因,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地矛盾能夠進行系統的分析,進而提出科學的改進建議。
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聯系生活、精心設問來實現。由于初中生的思維能力還是以形象、直觀為主,因此情境創設十分必要,這也是啟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的重要條件。對此,地理教師可以依托信息工具的幫助來完成。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在于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效利用起來,使學生能夠意識到地理和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從對生活現象的探究遷移到對系統知識的學習上。比如,在講“居民與聚落”時,教師就可以列舉學生熟悉的例子,如“農村留守兒童有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多到沿海發達地區務工,沿海地區的人口多于內地,形成聚落,這說明了什么?”讓學生從對日常生活現象的探析中逐步掌握系統的知識點,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聯想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的關系,讓學生的思維層次得到提高,對社會問題和地理環境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四、培養地理實踐能力,開展多元實踐
不管學生學習哪一門學科,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地理學科也不例外。所謂地理實踐能力指的是學生能夠將自己學到的地理內容用于對現實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呢?對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將理論講解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給學生創設或提供親手操作的機會。比如在講到交通對區域的影響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觀察一下過往的車輛,感受一下實時交通情況;講到河流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觀察一下家鄉當地河流的水量和流速。
另外,地理這門學科和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地理事物的范圍和內容極為廣泛,為了讓學生真正零距離地接觸地理,積極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支持開展各種有關地理的主題講座、社會調研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活動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初中地理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初中地理教師一定要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將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作為一項長久的事業,在實踐中不斷研究與探索,總結有用的方法和經驗,為實現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恩福.初中地理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12):230.
[2]夏云鴿.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地理教學改革[J].作家天地,2019(17):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