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衛明
【摘 ? ?要】作為貫穿整個中小學的基礎性學科,數學一直在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并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小學數學的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本文將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計算能力 ?教學現狀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78
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學習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為小學數學學科的核心能力,計算能力的培養一直受到師生和家長的廣泛關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為了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需要教師采取多種措施和方法。筆者以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為中心,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并提出如何提高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方法。
一、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
近年來,隨著教育部門對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不斷調整,現在的教學方法和傳統教學方法相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教學方法更加全面化、系統化。但是從各個學校的學生計算能力測試結果反映,當前小學生的總體計算能力水平仍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經過調研發現,現在的小學數學課堂存在重大的教學隱患。以下是筆者發現學生計算能力不高的原因。
(一)部分教師不重視計算能力的培養
在現在的小學數學課堂中,部分教師不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一部分教師認為計算能力的培養太抽象,無法具體落實到教學過程中,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小學的計算題過于簡單,學生自己能掌握,不需要花費太多心思去訓練他們的計算能力。正是部分教師的這種個人心理因素,導致學生的計算能力參差不齊,有些學生連一百以內的加減法都經常算錯,甚至不會。這種現象亟待解決。
(二)教學方法不得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國優秀的教師團體提出了許多教學方法,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卻找不到合適的方向。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頻繁更換教學方法,讓學生難以適應數學教學的過程,而有的教師則使用與本班學生不匹配的教學方式。學生在不得當的教學方法下會感覺到學習困難,學習負擔加重,自信心備受打擊。
(三)學生參與度不高
小學生天性好動貪玩,對計算能力培養的參與度不高。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在上面分析數學問題,通過講解問題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但是學生很多都沒有聽教師講課,要么發呆,要么交頭接耳,一堂課下來,教師的教學目標沒有完成,只能通過課后作業來達成教學目的,加重學生的課后負擔,學生的積極性再次受到打擊,對數學計算產生抵觸情緒。
二、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教學方法
前文主要從教師和學生這兩個角度綜合分析了目前學生計算能力較低的原因,接下來,筆者就針對以上現狀,提出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著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現階段的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仔細研讀教學大綱要求,將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作為課程的核心重點。數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和計算能力。由于小學階段對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并沒有過多的強調,而且涉及的數學邏輯思維題型少之又少,因此教師只需將重心放在計算能力的培養上即可。計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在小學六年的學習時間內,學生需要掌握較強的計算能力,才能在初高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游刃有余。
(二)全方位思考,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
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教學方法,該如何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呢?筆者在此總結了以下兩種適用范圍廣的教學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簡便計算,這樣才能提高計算的速度。在期末數學測試中,時間有限,在這個時間內,學生需要在頭腦清醒的情況下完成大量的數學計算,因此掌握簡便運算至關重要,簡便運算其實是學生計算能力的一種表現。一名計算能力強的學生一定會熟練地使用簡便運算。例如,在教學人教版“3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教師不應該直接引導學生進行計算練習,否則可能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固化。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本章的內容聯系起來。例如,小明去學校超市買了25根棒棒糖,小賣部的老板送了他6根棒棒糖,在回家的途中又撿了別人掉的5根棒棒糖,請問小明一共有多少根棒棒糖。學生在審完這道題目后,就會迅速列出等式然后進行計算。教師在檢查他們計算的過程時,會發現很多學生都沒有運用簡便的計算方法,也就是加法交換律,其實這道題主要考驗的就是學生運用加法交換律的能力。此外還有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等諸多對運算有利的簡便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練習這些簡便方法,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第二種方法是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來提升練習。數學的計算能力只有勤加練習,才能穩步提高,特別是針對數學基礎不夠牢固的小學生,練習幅度更應加大。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要不斷探索思考,熟悉每一種題型,記住每一種解題步驟,久而久之,計算能力自然加強。教師在布置課后練習的時候,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學生的計算能力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教師既要對基礎差的學生進行鞏固訓練,又要對基礎好的學生進行強化提升訓練。教師可以每天布置一兩道前一章節的計算題供全體學生練習,然后再布置一道難度系數大的數學題給班里基礎較好的學生,這樣教學方法就更具有層次性。
(三)趣味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教師需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趣味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過程是單調枯燥的,因為計算需要縝密的思維和高度的集中力,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節目來活躍課堂的氣氛。例如,在課堂進行到一半時開展五分鐘的口算比賽,這樣可以很好地調動全班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學生可以在這些趣味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本文通過分析現今小學數學的課堂現狀,發現教師不夠重視計算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不得當以及學生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計算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簡便計算和課后布置習題進行強化練習以及進行趣味教學的一系列措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以便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計算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海軍.在小學數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J].中外交流,2015(36):27.
[2]湯海燕.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分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000(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