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廣西某醫院近4年醫護人員的血源性職業暴露現狀,為提高醫院職業防護水平提供依據。方法 調查與研究醫院自2017年1月~2020年12月所有的血源性職業暴露情況,分析職業暴露原因并提出針對性防護對策。結果 2017~2020年醫護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共計365例。護士占比52.1%,醫師占比22.2%,職業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暴露源發現,乙型肝炎占比37.6%;梅毒占26.3%。暴露途徑中輸液、注射、廢物清理中發生暴露的概率最高,針刺傷是主要原因。結論 醫護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問題依然嚴峻,亟需提高醫護人員的防護水平,監察預防措施和處置效率、操作規程管理與質量考核、暴露后干預措施等方面的改善可以降低醫護人員發生血源性職業暴露的風險。
關鍵詞:職業暴露;血源性病原體;針刺傷;現狀;對策與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4-374-02
醫院是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高發場所[1],近些年一些由于醫療硬件和工作環境的改善,服務空間擴建的醫院,病人數量持續增加,醫護人員的血源性職業暴露漸已成為醫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是危害醫護人員健康安全的重要方面[2]。一旦疏于防范或者操作不當,造成的后果十分嚴重,因此亟需進行重點監控[3]。為了提高醫護人員的防護水平,研究廣西某醫院(以下簡稱“該院”)”醫護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現狀,包括暴露人員職業分布、暴露源種類、暴露途徑和暴露方式,本文基于該院連續四年的醫護人員職業暴露案例,針對血源性職業暴露信息,對血源性職業暴露現狀開展細致調查研究,對暴露原因進行分析,尋找形成職業暴露的主要原因,提出針對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暴露的對策和預防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該院自2017年1月~2020年12月的醫護人員職業暴露者進行登記,共計365例,其中2017年89例,2018年69例,2019年108例,2020年99例,用于統計分析。
1.2 方法
醫護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后,按照醫院規定填寫醫療銳器傷登記表、血液/體液職業接觸登記表。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將職業暴露人員的性別、年齡、職業、發生時間、發生地點、科室分布、暴露源類型、追蹤項目、暴露經過、暴露途徑和暴露方式等錄入杏林醫院感染實時監控系統,采取回顧性調查方法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使用Excel軟件對“醫院血源性職業暴露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職業暴露人員基本情況
女性暴露高于男性,30歲以下人員占比最高。職業方面,護士占比最高,其次為醫師和實習生,工勤、醫技人員占比最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暴露源分布及構成比
暴露源分布顯示,乙型肝炎占比最高,其次為梅毒、艾滋病、丙型肝炎,見表2。
2.3 暴露途徑分布及構成比
輸液、注射占比最高,其次為抽血,縫合、穿刺,清理廢物,傳遞器械、整理器械,見表3。
2.4 暴露方式分布及構成比
針刺傷、銳器傷占比最高,其次為體表接觸,見表4。
3 討論
醫院醫護人員主要包括醫師、護士、實習生、工勤人員和醫技人員等,通過統計和研究可以看出醫護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問題依然嚴峻。從暴露職業來看,主要人員為護士,其次為醫師,職業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職業類型順序與文獻[4]報道一致。研究暴露源分布發現,以乙型肝炎最為常見,其次為梅毒,與文獻[5]報道一致;再次為艾滋病、丙型肝炎等。從暴露途徑的分布來看,輸液、注射、廢物清理中發生暴露的概率較高。輸液注射、清理廢物、抽血、手術縫合,由于操作頻數較高,更易發生職業暴露。針刺傷、銳器傷占比最高,其中針刺傷占到93.9%,在所有途徑中占比76%,構成比高于體表接觸、病人抓傷咬傷。
針對上述狀況,提高護士等醫護人員對針刺傷的防護水平成為重點。重點對乙肝和梅毒進行職業暴露防護,加強輸液、注射、廢物清理、抽血的操作規程管理,消除未按規范處理利器,降低針刺傷的發生率。需要制定專門的對策,研究預防機制,包括建立健全健康檔案、做好預防接種工作和安全注射[6],將職業針刺傷暴露風險降到最低。還包括追蹤監測和預防用藥[7],手術流程中可以采用FMEA法進行干預[8],及時處理傷口及合理用藥以降低感染風險。同時不斷改進具有頻繁性操作的職業暴露的防護水平,如輸液注射、采血、手術縫合、清洗器械等。不斷更新采血規范流程[9],建立醫院教育數據庫[10],加強對醫護人員的血源性職業暴露的防護培訓,選用科學有效的防護用品。
綜上所述,需要完善醫院職業暴露監測規范,建立嚴格的監察措施和保障手段,將職業暴露防控與處置列入科室質量重點考核范圍,對違規操作實施扣分制,不定期進行質量考核。針對醫護人員忘記上報問題,改善醫院職業暴露上報系統與監控機制,提高上報的處置效率和自動化水平。
參考文獻
[1]暢立宏,趙仙山,尚郭麗,等.醫護人員職業暴露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17):4074-4076.
[2]符湘云,李瑞,王惠芳,等.某院醫護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2):105-108.
[3]張煌輝,王詩紅,劉宏偉.2013~2015年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現狀及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2017(7):170-172.
[4]張鴻,陳煒,劉玉馥,等.廣西某醫院684例醫護人員職業暴露案例的回顧分析[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8(3):264-269.
[5]李穎,李鐵,吳曉春,等.醫務人員血源性職業暴露調查分析及防護體系建立探討[J].全科護理,2018,16(25):99-101.
[6]鄧彩菊.36名醫護人員職業傷害調查分析與預防措施的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7(7):118-121.
[7]齊文娜.某三級綜合醫院醫護人員職業暴露情況調查[J].河南醫學研究,2019(9):1619-1620.
[8]陳建偉,孫吉花,支紅敏,等.應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防范手術中血源性職業暴露[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9,18(8):776-782.
[9]袁乾,袁素娥,張瑩,等.中國不同地區12所三甲綜合醫院護士靜脈采血職業防護現狀[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8(6):474-479.
[10]王朋,李穎,張晗.我國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教育文獻計量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8,15(6):473-477.
作者簡介:黃小麗(1983-),女(漢族),廣西桂林人,本科,公衛醫師,主要從事疾病控制研究。
桂林市人民醫院?廣西桂林?5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