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公共圖書館;社會力量;實踐
摘 要:文章以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分館為例,對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圖書館的實踐、不足等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為相關部門提供參考,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4-0014-04
我國圖書館事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公共圖書館積極探索總分館制的建設模式。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的文化機構,其建設和運轉主要依靠國家財政的支持。同時,我國積極提倡“堅持國家辦館和社會辦館相結合”的原則,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近年來,在政府的鼓勵與引導下,社會力量在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了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1 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圖書館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1.1 符合相關法規和政策文件精神
我國政府積極支持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陸續出臺了一些法規和政策文件。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通過投資或捐助設施設備、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產品和服務等方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2017年3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提出:“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國家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興建、捐建或者與政府部門合作建設公共文化設施,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參與公共文化設施的運營和管理?!?018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規定:“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籌資金設立公共圖書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政策扶持。”[1]相關法規、文件的頒布,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也極大地提高了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積極性。
1.2 符合圖書館事業創新發展的要求
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公共圖書館需要不斷創新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社會力量的加入,既能豐富圖書館的場地資源、活動資源、人力資源等,也能為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注入創新活力。擁有一定知名度、影響力和特色的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既能夠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圖書館的知曉度,也能夠幫助圖書館挖掘特色、打造品牌。
2 社會力量參與越秀區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實踐
越秀區作為廣州市的中心城區,寸土寸金,人口密度全市最大,區內各類文化服務資源豐富。基于以上客觀情況,越秀區圖書館提出了“多元”總分館制建設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越秀區的優勢,與書店、學校、文化企業等社會力量合作共建分館,獲得了一些成效。
2.1 “圖書館+書店”
越秀區圖書館在廣東省內率先與廣東新華發行集團合作在四閱書店內共建了越秀區圖書館四閱分館。越秀區圖書館負責提供館藏、專業設備、專業指導等,四閱書店負責提供場地、家具、工作人員等。該分館實行365天不閉館,環境優雅,閱讀推廣活動豐富。廣東新華發行集團作為圖書行業的龍頭企業,擁有海量國內外各類熱門、暢銷、經典圖書。該分館充分利用廣東新華發行集團的行業優勢,長期開展線上、線下“你選書 我買單”活動,積極探索公共圖書館與實體書店網絡化融合的新模式。
四閱分館是一個集閱讀、文創、藏品、美食于一體的新型公共閱讀空間,業態多元,深受廣大讀者喜愛。該分館的菜單式、互動式服務,滿足了讀者的個性化需求;長期開展的“你選書 我買單”活動,真正做到公共圖書館由被動“供菜”到讀者主動“點菜”的服務模式蛻變;琳瑯滿目的潮流文創為讀者提供了有靈魂的文創產品,激發了讀者的創新熱情。四閱分館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2018年度廣東十大“最美粵讀空間”,共建方廣東新華發行集團被廣州圖書館評為2019年度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好伙伴”。
2.2 “圖書館+街道+學?!?/p>
越秀區圖書館與礦泉街道辦事處、廣州市第七中學實驗學校合作共建了廣東省首個街道少年兒童圖書館——越秀區圖書館礦泉分館,打造了公共文化服務進校園、市民共享學校資源的新模式。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空間,需要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為了使共建分館實現惠民最大化,越秀區圖書館與廣州市第七中學實驗學校溝通,在礦泉分館專門設置了一個臨街的出入口,免費對市民開放。礦泉分館實行錯時開放,在保障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同時滿足了周邊社區居民的閱讀需求,讓社區居民、學校師生共享到公共圖書館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學校專業的文化資源。共建方廣州市第七中學實驗學校被廣州圖書館評為2019年度廣州市公共圖書館“好伙伴”,礦泉分館被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評為2020年度“最美校園閱讀空間”。
2.3 “圖書館+街道+文化企業”
越秀區圖書館與光塔街道辦事處、卓越教育集團三方合作共建了廣東省首個英文文獻特色街道公共圖書館——越秀區圖書館光塔分館。該分館專門設置了英文文獻借閱區,收藏了大量英文圖書和英文音像資料,并結合英文文獻開展了英語沙龍、英語講座、英語繪本分享等閱讀推廣活動,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英文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成為讀者學習英文的第二課堂。該分館被廣州圖書館評為2019年度廣州市“最美基層圖書館”,被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評為2020年度“最美少兒閱讀空間”。
越秀區圖書館利用卓越教育集團平臺,為來自各個學校的少兒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充分發揮了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少兒及其家人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為了擴大惠民輻射面,越秀區圖書館還與卓越教育集團開展了更廣泛、更深入、更緊密的合作,在分校內建設社區分館,并將其納入全市通借通還服務網絡,打造了“集團式”閱讀服務模式。
3 社會力量參與共建越秀區公共圖書館的經驗
3.1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提供強有力保障
越秀區在與社會力量合作共建公共圖書館的過程中,堅持貫徹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要求,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頂層設計、經費支持等方面有力推動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越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圖書館建設,成立了越秀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領導小組,定期研究協調越秀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大事項、難點問題、困難等,就有關重大問題做出決策部署,為越秀區進一步推動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越秀區先后制定了《越秀區進一步推進廣州市“圖書館之城”建設的實施意見》《越秀區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越秀區貫徹〈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我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工作方案》等文件,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越秀區每年都將公共圖書館所需人員、資源、運行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和運行提供了資金支持。
3.2 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實現共享雙贏
在合作共建中,越秀區圖書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豐富的辦館經驗、專業的人才隊伍、多元化的館藏資源、先進的技術設備、多樣化的活動資源等,為分館的建設與運行保駕護航。除場地資源、人力資源外,越秀區圖書館還注重挖掘社會力量的特色資源,讓所有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的分館都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和競爭力,如:四閱分館開展的“你選書 我買單”活動,滿足了讀者的個性化需求,讓讀者充分體驗到“我們的公共館藏我們說了算”的主人翁幸福感;礦泉分館積極為少兒讀者量身打造了少兒特色分館,配備了大量的少兒分級閱讀資源,圍繞少兒讀者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豐富了少兒讀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只有共建共享、互惠互利,才能促進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力量合作的良性、持續開展。社會力量將資源投入公共圖書館建設中,既能較好地緩解公共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場地、人員、經費緊張的壓力,也能為社會力量的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展示社會力量的公益情懷和文化情懷,提高社會力量的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
3.3 實現線上線下統一管理,促進管理規范化、專業化
3.3.1 線下。在引領統籌方面,越秀區圖書館擦亮區域總館“平民大書吧”這一品牌,在越秀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中發揮了區域總館的龍頭和示范作用,引領各社會力量共建分館,不斷加大優質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滿足了讀者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機構保障方面,越秀區圖書館在廣州市各區率先成立推進總分館制建設的專職部門——區域總館辦公室,由區域總館辦公室負責越秀區分館建設的具體工作,為區域總分館的統一管理提供了機構保障。在人員保障方面,越秀區圖書館在廣州市各區率先為分館配備業務館長,由業務館長負責管理分館和讀者服務工作等,促進了各分館業務的規范化、專業化、特色化開展。
3.3.2 線上。越秀區圖書館在廣州市各區率先建設了越秀區總分館智慧服務云平臺PC版與手機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5G、人工智能、遠程監控、語音交互等技術,打破了時間、空間壁壘,實現了線上統一的人員管理、設備管理、業務指導、信息資源服務等。
4 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公共圖書館的不足
4.1 宣傳力度不足
大部分公共圖書館對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圖書館的宣傳主要集中在開館階段及每年讀書月和服務宣傳周期間,且一般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宣傳,存在宣傳頻率較低、宣傳渠道單一、宣傳推廣力度不足等問題,從而導致一些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圖書館的大眾認知度不高。
4.2 缺乏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是圖書館的根本。社會力量的工作人員一般來自共建方或服務外包機構,缺乏專業知識。在管理和運行的過程中,共建圖書館容易出現工作人員穩定性較差、消極怠工、專業素養不高、服務意識不強、工作銜接不暢等問題[2]。
4.3 缺乏統一的評估考核標準
公共圖書館對社會力量共建圖書館缺乏統一的評估考核標準,存在重建設、輕考核的問題。由于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圖書館具有自發性、隨意性等特點,在建設、管理圖書館的過程中,社會力量的配合度、參與度等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由于缺乏統一的考核標準,公共圖書館無法規范地評估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建設的成效,不利于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圖書館的積極性。
5 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相關對策
5.1 拓寬宣傳渠道,提高共建圖書館的知曉度
公共圖書館可利用自身和共建單位線上、線下的宣傳平臺,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圖書館的曝光度和大眾認知度。公共圖書館可通過圖書館和共建單位的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加大對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圖書館的宣傳力度。除在館外布置吸引讀者眼球的立體宣傳海報外,公共圖書館還可開展一些鼓勵讀者到館打卡、體驗服務的閱讀推廣活動,引導讀者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此外,公共圖書館可充分利用現有的讀者資源,通過提供品質服務,形成口碑效應,讓讀者成為圖書館的“推銷人”,進而帶動家人、同學、伙伴一起走進圖書館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5.2 注重培養人才,抓好人才隊伍建設
專業人才是推動圖書館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寶貴財富。公共圖書館要建立良好的選人用人機制,建立常態化的培訓機制,定期開展針對社會力量共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組織他們參加省、市、區舉辦的線上、線下專業培訓。如果工作人員是通過服務外包機構配備的,公共圖書館就可以要求服務外包公司為工作人員提供新入職人員培訓及定期的業務培訓。公共圖書館可通過多種培訓形式,進一步夯實社會力量共建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基礎,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服務技能,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人才隊伍。
5.3 制訂評估考核辦法,全面評估社會力量共建圖書館的成效
公共圖書館應以國家、省、市等現有的評估指標為指導,制訂規范、標準的評估考核辦法,綜合考慮區位區情、配套服務、服務人口等因素,結合社會力量的參與度、投入度、配合度、創新能力及讀者的意見和反饋等,全面、客觀、專業地評估社會力量共建圖書館的成效。公共圖書館制定評估考核規范,能為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建設提供保障,提升社會力量共建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益,促進社會力量共建圖書館的健康發展。公共圖書館可通過考核評估找出社會力量共建圖書館運行和管理中的亮點和存在的問題,總結、推廣好的經驗,有針對性地補齊短板,達到以評促建、以評促管、以評促發展的目的[3]。
6 結語
全民閱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重在人人參與。全民閱讀事業不是圖書館人孤軍奮戰的事業,推動全民閱讀事業的發展既需要圖書館人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圖書館人引導更多的個人、團體、企業等為全民閱讀貢獻力量,讓每個人都能夠真正成為文化發展的受益者、參與者和推動者。圖書館事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公共圖書館需要繼續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整合優質的公共文化資源,主動適應公眾閱讀方式多元化的趨勢,加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讓文化發展成果普惠于民,讓書香走進千家萬戶。
參考文獻:
[1] 周杰.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J].四川圖書館學報,2020(4):26-29.
[2] 彭秋平,唐瓊.社會力量參與廣州“圖書館之城”建設:模式、問題與經驗[J].圖書館論壇,2019(5):79-87.
[3] 黃婷婷.社會力量參與的公共圖書館城市書房建設與管理模式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2):17-18.
(編校:孫新梅)
收稿日期:2021-03-11
作者簡介:林遙芝(1992— ),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