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BOPPPS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和交際法為指導,主張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課堂教學。作為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信息技術素養的比賽,教學能力比賽旨在全面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和專業化水平。本文以語音課程中的弱化知識點為例,基于BOPPPS模型,結合信息化手段,從教學分析,教學設計,課堂實施,教學反思四個方面來呈現BOPPPS模型下語音弱化案例的大賽設計,為語音課程的參賽提供參考,推進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關鍵詞 BOPPPS 語音教改 教學能力大賽 教學設計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2.019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Phonetics Teaching Based on Teaching Ability Competition
GUO Yunxiang
(School of Business and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rad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30)
Abstract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BOPPPS teaching model propose to focus on students. As the competition to improve teaching ability and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ability competition aims to improve teacher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level. According to the competitions requirements, this thesis designed the teaching of weak forms based on BOPPPS model.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honetic course, the paper will state teaching design from 4 aspects: teaching analysis, teaching design, application and reflection.
Keywords BOPPPS; phonetic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ability competi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informationization
0引言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教師和院校參與到教學能力大賽中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如火如荼地展開,并對教師職業能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2020年作者參加教學能力大賽的項目《弱化的元音》為例,基于BOPPPS教學模型,對專業組基礎英語的教學設計進行討論。
1教學設計依據
1.1 BOPPPS模型簡介
BOPPPS教學模型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Instructional Skill Workshop項目,以建構主義和交際法為理論依據,該教學模型將教學分為六個環節,即Bridge-in; Objective; Pre-assessment; Participatory learning; Post-assessment; Summary。每一個環節都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提高課堂參與度和知識應用度。
近兩年來, BOPPPS 教學模式在國內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得到迅速發展,對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BOPPPS與混合式教學的改革研究證明,利用BOPPPS進行知識點的講授,能在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使課堂學習進入良性循環狀態。教學模式覆蓋了教學活動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能為探索金課建設新模式提供方向。
1.2 學情分析
課程學習對象為大一新生,具備基礎語音知識,但受中英語言系統差異影響,強弱化意識弱。且根據問卷調查,強弱讀無論在課程學習前還是結束后都是學生普遍認定的難點,因此參賽作品選取語流音變中的元音弱化為知識點。
2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以BOPPPS教學模型為基礎,以學習通為載體,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音變知識放入影視動畫配音中進行前測和后測,并將配音作為檢測語音學習的方式之一,將教學六環節分成課前、課中、課后三大階段實施。
課前知識技能傳遞,完成基本任務。課中知識技能內化,完成進階任務。課后知識技能固化,完成拓展任務。學生利用趣配音,學習通平臺繼續改進配音,并按照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嘗試用其他弱化規則進行句子音變處理(表1)。
2.1 教學資源的運用
在本節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選取《穿普拉達的女王》電影中Miranda和Angelia的對話片段——《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分析對話中的弱化現象并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元音的弱化,從而達到本節知識點的教學目標。
2.2教學策略
基于學生學習風格,教師基于BOPPPS模型打造多種教學手段并用的互動式教學。
講授-反饋法:對于課程中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等需要記憶理解的內容和目標,采用教師精講加課堂反饋的方法。反饋通過討論、課堂測試、搶答、提問等方式進行,通過對反饋數據來了解學生對教師講授的基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情況。
交際教學法:基于交際教學法的原理,將音變知識放入影視動畫片段中,以配音任務為導向,開展角色扮演,課堂配音模仿秀。針對知識點在學習通平臺發放主題討論,教師與學生實時參與討論點評。
人機交互訓練法:本節所用到的趣配音便捷易操作,學生通過錄音,能對比原聲與自身發音的區別,利用人機交互模式來校正語音。
翻轉教學法:基于學習通平臺進行翻轉教學,課前發布任務點,課上,教師通過討論,作品評析來檢查課前翻轉學習效果(表2)。
課堂教學中始終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展開,在BOPPPS教學模型下,每個知識點都有明確的知識,技能和情感目標。結合多種教學手段,以任務驅動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保證每節課目的明確、內容實在、學生參與度高。
3教學實施
完成教學設計后,教師選取我校19級應用英語某班共40人進行教學實施,檢測教學設計的效果。
3.1 課前翻轉導入知識
Bridge-in: 教師于學習通發布關于弱化的微課自學視頻以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配音片段,學生通過手機登錄各自學習通 ,觀看視頻了解弱化的基本概念,再通過配音來強化元音弱化的意識。學生兩人一組完成Miranda和Angelia的配音,或一人分飾兩角,完成配音后自主提交作品。教師挑選出不同水平的學生作品,在課上利用學習通開展投票,生生互評,完成課前配音。
Objectives & Pre-assessment: 為讓學生更加明確本節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教師在學習通發布主題討論“Did you find any phonetic changes in the clip?”學生4人一組展開討論,利用手機端分析視頻中的音變現象,自主回復話題。教師利用學習通投屏點評學生答案,以此檢測課前翻轉學習成效,轉入弱化的“變形”分析環節。
3.2 課中階段
Participatory learning: 課中采取互動式教學,分別為:弱化理論講解,《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元音變形解析,學生跟讀模仿,學生優化配音并展示。
在理論講解部分,教師播放一段美劇對白,來呈現對話中功能詞元音如何“變形”,并解析“變形”依據 —— 元音弱化的四條規則。教師采用舉例闡釋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按照四條不同規則演變功能詞元音部分。
以常見規則-元音變為短元音//為例,帶入課前配音《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開始句子中的弱化分析。如:Did you fall down and smack your little head on the pavement?一句中,學生找出功能詞有:and, on, the, down。教師向學生演示如何將這些功能詞的元音部分變形為短元音//,例如:“head on”中功能詞//按照規則弱化為//,短語讀音變 為/hed/。
課中按照單詞-詞組-句子-語篇對話的模式遞進,循序漸進掌握句子中功能詞元音變為//的弱化規則。
3.3課后階段
Post-assessment:在對弱化知識點有了更深層次理解后,課中教學進入最后一步 —— 優化課前配音。學生按照配音中的角色分組演練,優化課前作品,并于課堂自主展示。此環節仿造英語技能大賽中的配音模仿秀,邀請學生分組上臺現場配音。從完整度(completeness),流利度(fluency),清晰度(clarity),情感(emotion)四個衡量指標開展生生互評和教師點評。既讓學生明確配音模仿的要點,也為技能大賽提供預演的舞臺,以賽促教。
Summary: 課堂總結以學習通主題討論形式展開,學生自由回復本節學習心得。為了讓學生靈活運用弱化規則,形成基于自身風格和水平的元音音變技巧,教師以《冰雪奇緣》配音為范本,布置課后探究任務:嘗試利用本節弱化知識點自行組隊分析弱化現象并完成配音,根據自身語音水平選擇合適的弱化規則,以形成適合自己的弱讀方式。由此達到教學的情感目標 ——讓學生具備弱化意識,能根據自身語言水平合理運用弱化規則。
4教學反思
4.1 教學效果
基于BOPPPS模型設計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導入,前測和后測都用配音作為載體,從配音開始,在配音中分析,最后以配音輸出,符合語音課程的特性,也很好的完成了知識點的教學目標。從學習通互動數據上看,學生積極參與搶答、選人、主題討論、投票等教學活動,課堂配音模仿秀以小組進行,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分配到角色,增強互動感。
通過課上的弱化分析,模仿訓練,在課后配音測驗中,學生能在各自的角色臺詞里做到完整度,流利度,清晰度,語氣情感接近,整體完成度很高。
4.2 課外語言拓展效果
疫情期間,本課程在學習通設置了名為“悅讀計劃”的朗讀活動,在開學不返校的形勢下,學生利用課外詩歌,課本材料在課后繼續練習朗讀,培養了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習慣。
4.3 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在課程評價問卷調查中,90%以上的學生對教師授課內容安排、教學態度、授課方法較為滿意,對課堂配音活動和BOPPPS教學設計給予肯定。但BOPPPS教學設計只是給教學提供了一個框架,要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都參與進來,保證學生的互動性,還需要有合理的評價機制和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驅動任務。作為職業院校的基礎語言課程,教師可將專業知識以場景模擬的形式融入課堂,做到職業技能與語言技能結合。
5總結
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旨在突顯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的特征,引導廣大青年教師聚焦教學、優化教學。發揮“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作用,引領職業院校教學團隊改革創新,推動職業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本文選取的知識點以BOPPPS教學模型為框架,旨在增強語音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更好地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網絡教學平臺和便捷手機學習軟件的使用突破了教學的地域和時空限制,以人機交互的方式進行配音訓練提升了學生對語音學習的興趣,更有針對性的了解發音的不足,也為英語技能大賽奠定了基礎,起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作用。
基金項目: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校級課題,基于BOPPPS模型的高職應用型語音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編號:GDKM2020-34,負責人:郭云香);廣東科貿職業學院校級課題,基于“1234”模式的會展英語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研究——以廣東科貿職業學院為例(課題編號:GDKM2020-24,負責人:羅明清)
參考文獻
[1] 馮瑞玲等.基于BOPPPS和“對分”的混合式課堂實踐及成效[J].教育教學論壇,2020.3.
[2] 姜麗萍.新方案、新要求、新作為——對2019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1.
[3] 張建勛,朱琳.基于 BOPPPS 模型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11):25-28.
[4] 李爽,付麗.國內高校BOPPPS教學模式發展研究綜述[J].林區教學,2020,02(275):19-22.
[5] 辛姝泓.以打造“金課”為目標的可持續改進混合式教學模型構[J].教育現代化,2019,6(103):65-67.
[6] 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原理與開發(第二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49-158.
[7] 呂墨瑤.高職“經濟學原理”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19):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