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世吉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作為一門科學學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物理知識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基于此,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高中物理教師,應當主動去了解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分析優質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從而高效引導學生獲取物理知識和技能,為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與發展助力,從而呈現出精彩的高中物理課堂,實現學生物理素養的發展以及物理學習水平的提升。文章將會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進行一番闡述說明。
關鍵詞:高中物理;多措并舉;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生活元素;問題情境
一、 引言
在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展開教學活動之前并沒有良好的教育理念作指導,所以在課堂實踐活動中所實施的教學方法較為一般。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課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教師的教學思想也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發生了新的變化。基于此,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指導下的高中物理教師,應當懂得在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基礎上落實可行的教學策略,發揮學生獲取物理知識與技能的主觀能動性,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喜愛程度,如此必然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得到理想中的發展。
二、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經濟生活飛速發展的時代環境下,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進步飛速,再加上近些年來我國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領域中被廣泛普及,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育教學趨勢的良好發展增添著推動力。基于此,作為一名處在良好教育環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師,要主動去發現信息技術的實用價值,從而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養成帶著興趣參與物理課堂收獲知識與技能的良好習慣,以求實現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機融合,在新課改背景下達到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學習《行星的運動》這一節時。首先,筆者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中國實現飛天夢的視頻片段,極大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融入物理課堂當中。然后,筆者以信息技術為輔助教學工具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做了分析,使學生了解了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基本內容,進而為學生介紹了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及其科學價值,著重對學生強調了用該定律分析行星問題的重要性。之后,筆者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對于行星運動有關的問題進行解決,使學生加深了對行星橢圓軌道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對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的理解和應用。最后,筆者做了課堂小結,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整理了這節課的學習內容,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筆者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實踐活動,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加強了對天體運動知識的理解,降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難度的同時增強了其自信心,充分實現了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機融合,切實在新課改背景下達到了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 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是學生物理知識的基礎,但是在傳統教學時期,許多教師因為考慮到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沒有給予學生太多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造成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不夠深刻,理解得也不夠透徹。基于此,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高中物理教師,我們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作指導,有著優質的教育資源可應用,應當以具有可行性的教學方法節約課堂時間,加強實驗教學,對學生進行實驗指導,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讓學生愛上實驗過程的同時感受到物理學科的魅力,從而愛上物理學科,以求完成在新課改背景下呈現出精彩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的任務。
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學習《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這一節時。首先,筆者為學生講述了探究此次實驗的目的,將學生劃分成了實驗小組,讓學生合作猜想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幾種可能,從而去了解學生的探討情況,對學生提出實驗時的注意事項,為順利完成實驗做了良好的準備。然后,筆者對學生分發了實驗器材,要求學生根據實驗要求,合作設計實驗,利用速度——時間圖像整理好實驗數據,表示運動規律。接著,筆者巡視了學生的實驗過程,對學生進行了恰當的指導,這樣會鍛煉學生熟練使用打點計時器的能力。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對實驗數據做了分析,培養了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了圖像處理的方法,提高了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做出分析判斷并得出結論的能力。最后,我引導學生回憶了這節課的實驗過程,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了在操作實驗中得到的感受。這樣,我通過加強實驗教學,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課堂參與度,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加深了學生對物理實驗、物理學科的喜愛程度,在新課改背景下順利呈現出精彩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
四、 融入生活元素,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物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辯證關系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發展被教師所認可的程度愈來愈高。在無數教學實踐的證明之下,聯系實際生活展開教學活動的教師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基于此,作為一名受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指導的高中物理教師,要注重融入生活元素,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獲取具有實際意義的物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將所學物理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的實踐技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學科在現實生活中的魅力,從而在新課改背景下達到改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這一節時。首先,筆者以實際生活中火車過彎道為例,引導學生觀察了鐵軌彎道的特點和火車車輪的特殊結構,從而在具體問題中為幫助學生分析向心力的來源作了鋪墊。然后,筆者通過將火車軌道的事例設計成物理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求知欲,通過引導學生復習所學內容,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向心力的認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后,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引導學生分析了拱形橋等其他彎道的實際例子,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習物理知識的能力和意識,讓學生體會到了圓周運動的奧妙。最后,筆者對學生強調了牛頓第二定律對分析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歸納整理了學習內容,安排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收獲,進而簡單地做課堂小結。這樣,我通過融入生活元素,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了物理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極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了學生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意識,切實在新課改背景下達到了改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