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王玉 劉素靜 王歡月


【摘要】為了適應社會需求, 推動經濟發展,在綜合英語課堂進行教學模式的變革勢在必行。本項目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在綜合英語課程研究實踐過程中,以PAD理念為指導,重新整合教材結構內容,及時調整各環節的時間分配,豐富教學和研討資料,努力實現教學資源和手段與PAD模式的配套化。
【關鍵詞】PAD教學模式;獨立學院;綜合英語教學;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張艷,王玉,劉素靜,王歡月,河北地質大學華信學院。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廳立項的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PAD理念的獨立學院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9YYJG085)的結題論文。
一、PAD教學準備環節
為了更為全面有效地研究PAD教學理念對獨立學院綜合英語課程所起到的作用,本課題組在學期初對部分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英語專業統一水平測試。將兩個班的成績用SPSS分析工具進行了PAD實驗前對比分析。數據表明,實驗班與對照班在采用PAD教學模式之前的成績無顯著差異,其英語知識水平相當、能力相當。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底,對實驗班學生進行為期16周的PAD模式的教學。對照班按照傳統授課模式授課。
為了使PAD教學理念在綜合英語課程中的運用達到本研究的目標,結合其特點,在對實驗班進行PAD模式的教學過程中,遵循以下教學原則:對分原則、分模塊教學原則、準確性原則。以下為具體的PAD教學步驟:
1. 教師課前設計。教師課前設計好需要學生在討論環節完成的任務,這個階段需要教師熟悉教學模塊內容,還要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保證所設計的任務在學生可操作性范圍內,保證PAD教學模式的成功實施。
2. 學生實操環節。這一環節主要由學生完成,主要以小組形式共同探討、演練和交流,探討教師所安排的問題及任務的解決方法,每個學生都要參與進來,積極探索,解決小組問題。這一階段,教師主要發揮傾聽者和監督者的作用,之后由學生“亮”出小組討論結果(即學生分享)。
3.教師評價環節。對于小組出現的錯誤和回答不充分的問題教師應給予及時的糾正和補充完善,此時教師發揮著評估者的作用。 在此環節,教師記錄下一些小組及其成員的表現,以作為過程性考核的一部分。
4. 精華講授環節。本環節主要由教師完成,教師針對上一個環節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并對下一部分新知識的重點難點句型及語法點進行詳細講授,結合網絡資源,本階段要求學生認真聽課,確保學生能夠徹底明白,重視講課效果,并布置課下Assimilation的任務。
二、PAD教學過程實例設計
教師根據難度將綜合英語課本知識進行由淺入深、由基礎到提高的層次劃分,主要分為詞匯模塊、翻譯模塊、篇章模塊、寫作模塊和聽力模塊。
例如,在篇章模塊,學習課文 “Industrial Revolutions—New Eras for Humans”時,共有10個自然段,平均分配任務,每個小組兩段,帶著學習任務學生進入小組討論環節(課前學生已經瀏覽了一遍課文),畫出重難點,之后大家對于學生們的重難點進行討論分析,集思廣益,解決問題。教師悄悄進入討論組,傾聽學生的討論內容且記住關鍵詞語。比如在第一組,學生提出了重難點詞匯originate,manufacturing process,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transition period,phase of transition,overthrow,base on,lay foundation for,raw materials,學生們都認為這些詞和詞組很重要,同時提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長句子“British bourgeois revolution of the mid-17th century overthrew the British feudal autocracy, established the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based on the alliance of the bourgeoisie and the landed aristocracy, and laid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學生們在小組討論環節會一起討論和網絡查閱與重點詞匯相關的資料,最后一起確定下詞匯意思,這個環節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長句子的理解,學生們一起分析研究,必要時,教師要給予引導,這個長句子中學生們不確定based on the alliance of the bourgeoisie and the landed aristocracy的成分時,教師引導學生們往從句的方向考慮,他們突然頓悟,結合從句的知識,一起分析討論,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增強了學生信心。20分鐘之后進入課文內容呈現階段,第一組出一名學生A“亮”出討論結果,對于疑難點,其他小組可以對其進行 “考”問,由A回答;小組其他成員可以對A的回答進行補充。如果一組學生都回答不出問題,將由其他四個小組進行“幫”忙,幫助其解決這個問題,此時教師在一旁傾聽。在學生“亮、考、幫”環節進行完畢之后,教師對其準確性進行把控,糾正理解錯誤的內容。經過激烈的“亮、考、幫”環節之后,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篇章內容及重點詞句。教師將留下約30分鐘時間進行精華講授,對于討論階段出現的錯誤理解進行再次糾正和強調,同時對于相關的語法知識進行深入講解,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篇章內容。為了保證課堂的連續性,篇章模塊的講解在PAD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一般實行第一節60分鐘、第二節30分鐘的模式上課。然后教師安排課下assimilation任務,完成課后練習的問答題和選擇題,讓學生對所學進行鞏固和吸收。其他模塊的教學亦是如此。
三、PAD教學模式效果分析
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底,對于實驗班學生采用PAD教學模式、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期末(2020年7月初)兩個班的學生參加了統一的期末考試。以下為期末成績對比圖。
實驗班考取90分及以上分數段的學生明顯比對照班多,學習效果比對照班更好。對照班的期末成績雖然也有小幅度提高,但是不明顯。
對各問進行分析后可知,實驗班在完型填空、翻譯和寫作幾大題型方面較對照班成績提升幅度較大,說明PAD教學模式提高了實驗班學生的語言連貫程度、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特別是翻譯和寫作中的語法出錯現象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而詞匯和閱讀部分的能力則需要進一步加強。
同時通過學生訪談和問卷調查,學生普遍反映PAD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其克服膽怯心理,提高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了小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網絡搜索材料的能力,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演講能力;能夠增強語感,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
四、實施建議
1.認真進行教材選擇和模塊內容重構,合理分配對分時間。由于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所以一定要設置適合其水平的內容模塊,內容不能過難,否則會打消其學習積極性,進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內容模塊學習。在時間分配上,遵循60分鐘+30分鐘的課堂分配原則,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個人研讀和小組討論及展示。
2.積極發揮教師指導者和評價者的作用。雖然對分課堂鼓勵學生進行小組活動,但是教師也不能袖手旁觀,必要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評價和鼓勵,為學生解答疑惑,保證小組活動順利進行,重視自己指導者和評價者的角色。在學生的內化吸收階段,教師要通過微信、QQ、釘釘群等方式隨時與學生保持聯系。教師對小組活動表現進行記錄,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總之,積極發揮教師的指導者和評價者的作用是保證PAD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綜合英語課程教學中實施的重要條件。
3.課堂組織形式以小組討論學習為主,實現在做中學,在教別人中學。應該設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以做到學生有話可說,愿意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參加到小組討論中來;活動形式根據內容不同應該具有多樣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微信群等方式,豐富學生課下自我吸收環節的內容,利用學習平臺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確保學生參與活動的有效性。
4.考核方式變革為過程性考核加終結性考核,將過程性考核的分值比例設置為40%,期末成績的分值比例設置為60%。在實驗前期將這個考核規則通知學生,這就提高了學生對自己平時課堂表現的重視,不僅僅依賴于期末的臨時抱佛腳,促進了學生對每節課所學知識的鞏固吸收,促進了學生課下作業和課堂討論的高效完成,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考核方法。
五、結論
1.在獨立學院綜合英語課堂引進PAD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師長期以來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結束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學習方式。 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死記硬背,而是結合網絡資源和課程需要,在做中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實際探索中學習知識。
2.在獨立學院綜合英語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PAD教學模式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及綜合能力。 在小組活動的組織、任務分配和探討結果的過程中,學生的協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夠快速適應相關企業的需求。
3.在獨立學院綜合英語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PAD教學模式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討論環節盡可能多地展示自己,一方面練習了英語表達,一方面提高了說英語的信心,從而提升了學習興趣。
4.在獨立學院綜合英語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PAD教學模式的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調動課堂氣氛,一改學生往日默不作聲的學習狀態,活躍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其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不足之處
教學模塊重組后的教學內容偏多,課本資源加網絡資源導致課堂講授環節的任務量過重。在時間安排方面,特別緊湊,可能會導致拖堂的發生。
PAD教學模式對教師要求提高了,教師的資源整合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學準備環節比以前更加煩瑣。
PAD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控力要求過高。在自主學習和討論階段,要求學生提高自身搜索信息、鉆研思考的能力,如果自控力差,可能會造成學生開小差、玩手機的現象發生。
過程性考核機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機制尚未成熟,還需要深入研究其有效性及其構成要素。
參考文獻:
[1]王旭東,許春燕.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王密卿,王立軍,王欣欣.大學文化體驗英語[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