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珍
【摘要】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中的運用,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文章針對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運用的有效策略,有助于促進小學習作教學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習作;運用策略
很多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出現不會寫、沒有興趣寫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思維導圖在小學寫作中的運用,可以將思考的過程、思考的內容直觀地呈現出來,有助于小學生快速把握主題,豐富寫作內容。由此可見,思維導圖在小學寫作中的運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習作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短視行為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產生了不利影響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要求學生寫新題材的文章時,會為學生選擇范文或者給學生一個案例,讓學生模仿著進行寫作。對于小學生來講,模仿是天性,示范也是最佳的語言,但長時間地模仿會影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最終使得學生的寫作并不是為了表達而進行表達,只是為了寫作而進行寫作。
(二)為了應付考試,讓學生臨摹文章
為了應付考試,讓學生背優秀的作文片段是許多語文教師公開的教學秘密。在考試中,學生可能會獲得較好的成績,但是不會認真觀察和思考日常生活。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讀與寫嚴重脫節
實際上,讀與寫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讀是通過閱讀來理解文章的內涵,寫是將內心的想法表達成文章。沒有閱讀,便無法進行合理的表達。但平常閱讀教學中的閱讀和寫作教學中的閱讀又有著一定的區別,平常的閱讀教學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內容,而寫作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對范例進行模仿。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對學生的寫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其割裂,會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四)寫作訓練材料單一
在實際的習作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所布置的題目為教材當中的內容。如果教師在課前沒有布置積累素材的任務,學生在寫作時往往很盲目。而且大多數教師在布置習作時,對于學生的材料積累程度并不了解,導致一部分學生寫出的作文空洞,甚至會使學生認為寫作是一種負擔,能躲就躲,不能躲便胡編亂造。
(五)教師的期望值過高
目前,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抱有過高的期望,導致批改起來問題較多,優秀的作文較少。教師認為發現越多的問題,說明批改認真負責。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只會影響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另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多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完全主導著課堂,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意義
(一)促使習作內容更完整
在寫作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先制作一張思維導圖,以寫作的題目為核心,向外發散,分別設立一級、二級、三級關鍵詞,最終形成一個完成的、層次分明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幫助小學生將碎片化的知識內容整合在一起。繪制完思維導圖后,小學生可以按照一定的邏輯將這些關鍵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更加完整的習作內容。
(二)促使習作的思路更清晰
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對大腦的放射狀思維結構進行模仿,將習作的主題、各級關鍵詞、修辭手法等都寫下來,并用線連接,幫助小學生厘清習作的思路,提高習作的質量[1]。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教學中運用的有效策略
(一)運用思維導圖輔助習作的立意
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可以引導小學生運用思維導圖來輔助習作的立意。首先,教師為小學生提供一些比較優秀的范文,在小學生閱讀完后,引導小學生根據范文的內容繪制一張思維導圖[2]。其次,任課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模仿范文寫作方式來描寫自己喜歡的事物。同時引導小學生仿用范文的思維導圖繪制一張類似的思維導圖,以自己想要描寫的事物為中心,向外發散,將事物的特征逐一列舉出來,確定立意,豐富習作內容,形成前后呼應的文章結構。這一過程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貓》《母雞》《白鵝》這些課文時,可以根據文章內容繪制思維導圖。在完成教學后,組織學生進行《我的動物朋友》習作,可以參照之前繪制的思維導圖,以自己想要描寫的動物為核心繪制一張思維導圖,將動物的特征作為一級關鍵詞,將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作為二級關鍵詞,不斷拓展、豐富思維導圖,最后完成習作,使習作內容更加豐富,思路更加清晰。
(二)運用思維導圖巧妙選用習作素材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巧妙選用習作素材。如同給小學生一張空白的紙,小學生可以在紙上隨意地涂鴉,繪制出自己喜歡的內容,形成一個具有個性化特點的思維導圖。在習作中運用思維導圖,并非讓小學生打草稿,寫提綱,而且沒有固定的格式和內容,也沒有任何特殊的要求,小學生可以盡情發揮。
例如,在學習《我的心愛之物》這一習作課時,很多小學生認為心愛之物一定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實物,他們寫出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式,換湯不換藥,沒有任何新意,也不吸引人。因此,任課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繪制一張有關自己心愛之物的思維導圖,將心愛之物作為核心,向四周發散,不僅包括心愛之物的外觀、特征、用途等,而且包括自己與其之間發生的故事、心愛之物的由來等。心愛之物不局限于現實生活中的物體,也可以是小學生想象中的事物和自己長大后想要創造出的事物等。總之,教師要利用思維導圖開拓小學生的思維,不斷豐富寫作素材。
(三)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小學生的習作修改能力
一篇優秀的作文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寫出來的,而是需要經過不斷修改和完善的[4]。對于小學生來說,其習作素材的選取能力、文章結構的構建能力等都不是很強,而修改能力甚至更弱于這些能力,嚴重阻礙了小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應該運用思維導圖,加強對小學生習作修改能力的培養。修改習作不單單局限于簡單地檢查有無錯別字和語句是否通順,還應包括對作文結構完整性、寫作材料合理性、內容條理性、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等進行仔細的檢查和推敲。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二十年后的家鄉》這一習作教學時,在小學生完成寫作后,可以引導小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認真檢查和修改自己的文章,幫助小學生厘清寫作思路,一旦發現其中有與主題不相符的材料,就要將其刪除或者替換,從而提高習作質量。
(四)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作文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意識地將作文從以講讀為主的語文教學當中分離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作文教學的發展,發揮出作文教學的獨特作用。目前并沒有一套系統、科學、獨立的小學作文訓練方法。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作文訓練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制訂一套較為完善的作文訓練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增加學生習作練習的時間
小學生的習作內容通常包含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感悟,這樣的作品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色彩,并且能夠表現學生的創造性。對于小學生來講,習作的沖動不會只在作文課上出現,不應該限制習作時間。如果將習作都規定在作文課上完成,將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習作課上可以適當為學生延長習作練習的時間,規定課外習作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運用,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厘清寫作思路,而且可以豐富寫作內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習作教學中加強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運用思維導圖輔助習作立意,巧妙地選用習作素材,還可以培養小學生的習作修改能力,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何梅.活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33):80,83.
張瀟月.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語文閱讀和習作的思考[J].學周刊,2019(34):116.
馮少芳.研究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5):157.
宋金鳳.思維導圖在小學四年級習作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8(3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