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王洪貞
摘 要:本文以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烹調工藝專業為例,就抗疫背景下教學改革應當如何融入課程思政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課程思政 烹調工藝專業 教學改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奮力抗疫,涌現出了許多先進人物。他們以無畏的精神、勇敢的行動、無私的奉獻,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在抗疫過程中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在烹調工藝專業教學改革中融入課程思政,傳遞正能量,能夠引導學生向榜樣看齊,逐漸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烹調工藝專業融入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提高教學質量
在烹調工藝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政課程,能夠助力烹調工藝專業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學能力等評價模式的深化改革,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進課程思政實踐,使高職院校更加關注課程思政融入課程的人才培養質量。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使教學方法優化和教學組織方式切合課程實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凝聚力,不斷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與發展。
(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烹調工藝專業課程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創新上,要充分挖掘德育素材。通過不同學習情境的設計與運用和教學方法的巧妙結合,使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中既能學到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能深刻地領悟到做人的真諦,從而真正將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理念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次活動中,讓課程思政助力學生成長為一個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三)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行業造成了重創,淘汰了一批綜合素質不高的從業者和競爭力低的企業。同時,疫情防控也進一步提升了社會對餐飲行業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對未來的餐飲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能夠助力學生在未來從業過程中嚴守職業道德底線,確保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二、烹調工藝專業融入課程思政的現狀
(一)高職院校重技術、重比賽,輕德育教育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各級教育部門對舉辦職業大賽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采取多種措施撥資金、配師資、保時間、騰場地,師生們參賽的熱情空前高漲。相比而言,德育工作缺少變化,聲勢不夠大,難以吸引師生積極參與。比如帶學生比賽能為教師帶來直接的回報,而德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有時不一定能直接看到成效,故部分教師忽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時甚至把德育工作看作是額外的、不必要的任務。
(二)部分烹調工藝專業教師不清楚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的關系
部分烹調工藝專業教師對烹調工藝專業課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疑惑,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內容傳授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任務,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不理解、也不配合。要做好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推進工作,實現育人目標,教師是關鍵,教師不能只做“教書匠”,更要成為“大先生”,把思想引領、勞動教育、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每一門烹調工藝專業課程,將職業素養養成教育融于烹調工藝專業課程體系中。
教師只有對烹調工藝專業知識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深刻的理解與認同,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把課程思政有效地融入專業知識教學中并傳遞給學生,因此烹調工藝專業教師要從主觀上搞清楚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從能力上提升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逐步增強課程思政的親和力與凝聚力。
(三)各門學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挖掘不夠深入
課程思政的本質就是隱性的德育課程。烹調工藝專業教師要利用非思政類課程中所蘊含的巨大的、豐厚的教育資源,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要充分挖掘德育素材,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實踐,支持推動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選擇的資源(案例)一定要與實際相符,能與烹調工藝專業課程無縫對接。
三、烹調工藝專業融入課程思政的途徑
(一)加強學習培訓,提高烹調工藝專業教師修養水平
開展好課程思政的關鍵在于眾多的烹調工藝專業教師。烹調工藝專業教師不僅是學生學業上的指導者,更是錘煉學生品格的引路人。因此,烹調工藝專業教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是決定課程思政育人效果的關鍵因素,轉變烹調工藝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顯得尤其重要。
烹調工藝專業教師要把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把思想引領、勞動教育、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每門烹調工藝專業課程,在課程中體現育人功能,真正形成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烹調工藝專業教師更要從自身做起,在烹調工藝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誠實守信、敬業愛崗等正能量元素,教育學生嚴守職業道德底線。
(二)加強頂層設計,融入人才培養方案
1.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當前,為落實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廣大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必須對烹調工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內容進一步加以明確。要修訂烹調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教學大綱、健全課程體系,在烹調工藝專業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通過課程思政的融入,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著力培養擔負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教材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依托,根據烹調工藝專業課程的特點,設置知識、技能、思政目標,形成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規范。結合相關章節,挖掘優質案例,把“愛國”元素、“工匠精神”元素、“職業道德”元素、“誠信”元素、“綠水青山”元素通過課堂教學、情景模擬、外出實踐等方式自然融入烹調工藝專業課程,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學習到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而且能深刻領悟做人的道理。將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理念落到實處,落實到每門課程、每堂課,使學生成長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3.改進教學模式
改進教學模式,要通過采用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三位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改變目前烹調工藝專業課教學重技能、重大賽、輕德育的培養現狀。通過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活動全過程,深度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課程思政只有與烹調工藝專業課程緊密結合,才能“活”起來、“生動”起來。單一的教學方法要向具有現代化特性的多種教學方式轉變。通過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實踐教學、外出考察、外出參觀等形式,滿足烹調工藝專業課程的教學需要。在教學內容上,要挖掘生動的案例,將其融入專業技能講解,既要有技術目標又要有思政目標,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體現“廚藝立身、廚德立人”的理念,把思政課程講“活”、講“透”。
4.深化產教融合內涵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產教融合地位舉足輕重,高職院校要以提升自身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群建設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為目標,在探索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社會服務、就業創業等方面與行業協會、星級酒店開展合作,建立健全“產學研用創”立體推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打造產教深度融合的職業教育集團。此外,還要聯合國內知名企業共建校外綜合性實踐基地,著力培養一批餐飲行業急需的精工藝、懂營養、會管理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積極推動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改革,引領餐飲行業和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
(三)融入“一帶一路”,弘揚中華美食文化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各國、各省之間烹飪技藝的交流頻繁,很多星級賓館、飯店大廚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們在展現高超技藝的同時,也在展示高水平的文化素養與職業素質。自從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烹調工藝專業核心課程——名菜制作與創新融入課程思政以來,學生在上課紀律、日常言行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觀,尤其是到了實習單位工作之后,大多數學生都能很好地協助廚師長開展工作,因此,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烹調工藝專業的畢業生深受企業歡迎,在未來走向國際舞臺的過程中將有機會彰顯大國廚師風采。
四、小結
當前,做好疫情防控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我們要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防控工作。因此,只有把課程思政融入烹調工藝專業,才能使青年學生在學生時代逐漸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夢潔.“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
[2]田雪梅,閆紅,李珍珍.重大疫情應對中家國情懷的內涵、呈現與育人效用[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
[3]張大良.課程思政: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J].中國高教研究,2021(1).
(作者單位: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