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恬靜
摘 要:小學數學一直以來都是教育發展的重點,其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及綜合素養,讓其形成科學的數學概念及計算形式等。近年來,在我國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小學數學逐漸開始利用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解決問題,讓小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數學內涵,提高其數學學習能力。文章主要通過分析小學數學思想及相關的教學原則,對其重要性進行簡要的探討,提出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想;數學方法
一、 引言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發展當中,很多教師都開始利用更高層次的教學形式給予學生更加深入的引導,避免學生的學習停留在表面。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應用雖然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其可以讓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意識,加強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加快小學數學教學發展。
二、 小學數學主要的數學思想
就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教師常用的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思想、轉化變換思想及分類組合思想三種形式。數形結合思想的運用頻率最高,其主要是將數學知識當中的抽象概念及隱形數量關系進行具體化展現,將抽象的“數”轉化為具象的“形”,還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更加容易理解數學知識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轉化變換思想是將復雜的數學條件轉化為簡單的內容,對未知條件進行轉化,使其能夠變成有利于解題的已知條件。教師在利用轉化變換思想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數學題目中涉及的內容進行結合,提高學生的數學問題分析能力及解答能力。分類組合是將數學問題當中存在關聯的概念進行組合,將不同的數學概念進行分類,促使數學問題得到有序排列。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利用分類組合思想分析數學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系統地掌握數學知識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的鍛煉。
三、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原則
任何教學工作的開展都需要按照相關的原則才能夠體現其實質性效果,避免在教學當中產生較大的問題。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滲透來說,主要需要滿足以下四個原則。
(一)明確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當中要明確小學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滲透的目標,給予學生明確的說明,使其在理解數學概念和知識的過程中更加順暢。小學生大多對于數學思想不甚了解,為了體現明確性原則,教師就需要掌握較多數學史相關內容,從數學史當中了解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主要由于很多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都是來源于數學史,教師就可以通過講解數學史讓學生把握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加強學生對其的實際應用。
(二)系統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按部就班,滿足系統性原則,由淺入深,給予學生良好的思維引導。教師在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過程中,要合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讓其對數學方法進行比較分析。系統性原則的體現要求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數學題目的答案,而是需要有條不紊地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理解、吸收數學知識,提煉數學要點,從而把握數學思想。
(三)過程性原則
這項原則的體現是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部分小學數學知識呈現出抽象性特點,教師就要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吸收的過程,挖掘隱藏在教材中的數學方法,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
(四)反復性原則
小學數學思想的理解和數學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教師在教學當中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需要讓學生反復揣摩,把握數學知識規律,從而有效提高其數學思維。教師要循序漸進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小學生在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過程中進行預習、學習、復習、歸納,通過反復的訓練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在小學教學中有效滲透的重要性
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來說,其最需要做好的就是打好學習基礎,尤其是數學學科,其需要延伸到其他各個學科當中,一旦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就會導致其在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內容時受到限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就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樂趣,還能夠提高其綜合能力,舉一反三,將數學思想拓展延伸到其他學科的學習當中。在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時,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更加活潑、有趣,這樣才可以加強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敏感度,使其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體現出自己的優勢。小學生的年齡閱歷決定了其有限的認知能力,在解決部分問題時,利用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可以讓小學生對本來淺顯的數學知識進行深刻的分析,促使其對于這門抽象的學科產生更加深入的認識,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他方面的知識內容。
五、 小學數學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原則
(一)滲透實際問題
數學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很多小學數學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需要應用于生活,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就需要滲透實際問題,幫助小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教師可以選擇與實際生活關聯較大的教材內容,引導小學生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及學習,使其能夠循序漸進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方法。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在利用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時,需要對實際情況進行轉換,使其能夠成為學生在日常學習當中比較熟悉的內容,這樣才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師需要經常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教學,重視數學思想在實際教學中的滲透,從而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二)科學探索知識
小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是無限的,很多小學生在個性方面都表現為有豐富的好奇心,在學習的過程中勇于探索,教師就需要借助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引導學生科學探索知識。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會直接在教學當中告訴學生數學問題的答案。雖然有少部分教師會按照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但是其一味地照本宣科,要求學生掌握統一的學習方法,會限制小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時,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思考,理解數學概念。比如:在開展“三角形”這個單元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讓小學生用尺子度量三角形每個角的度數,讓其對不同三角形在度數方面存在的相同點進行探索。不難發現,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這種方式可以讓小學生自主探索,自己總結學習經驗。這種滲透數學思想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