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瑛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給初中數學教學制定更高標準。初中生正處在思維發展與分化的關鍵時期,需要掌握大量數學知識與技能,通過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實施,使學生得到充分表達的機會,能夠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中,有效激發其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性。文章主要研究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有效教學
一、 引言
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實施與否是對其教學成效進行評價的基礎依據。有效教學的實質即在有限時間內,應用高效的教學策略與手段,基于最少的教學投入來獲取最優化的教學成果。現階段,造成初中數學教學低效化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教師錯誤的教學觀念、教學手段等,也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習慣較差等,教師需明確認識到,在構建有效課堂教學這一方面,教師和學生的努力缺一不可。
二、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課堂互動不足
通過諸多的實踐研究表明,學生普遍不喜歡氛圍壓抑的課堂學習環境,學生認可度最高的就是語言幽默、為人有趣,并樂于和學生展開情感交流的數學教師。事實也證明了,教師自身魅力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課程喜好程度,有很多學生因為不喜歡任課教師,所以會排斥其所教科目,相反,對于學生喜愛的任課教師,其執教科目也更受學生歡迎。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很多教師不重視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教師的教學用語呆板無趣,忽視學生情感體驗,所以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數學科目具備極強嚴謹性、邏輯性,在學科特性的影響下,數學課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是嚴肅、一絲不茍的,再加上很多教師忽視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導致課堂氛圍壓抑,學生被動獲取知識,難以調動積極性,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方式單一
初中數學教學和小學數學教學有著顯著差異,相比而言,初中數學課堂上的節奏更快,容量更大。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教師習慣采取“填鴨式”教法,教師一味將知識灌輸給學生,不注重其主體地位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多數學生只能勉強跟上教學節奏,缺少質疑和思考的時間,還有部分教師忽略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單純是將知識掰開揉碎后遞到學生嘴邊,不給學生自主表現的機會,很難使其獲取良好的學習體驗,阻礙其學習興趣的提升。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股腦地灌輸知識并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愈發凸顯出“講過不一定會,沒講一定不會”的問題。單一、落后的教學方式,違背了新課改的具體要求,最終導致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足。
(三)忽視課堂教學評價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身心發展極為關鍵,雖然這個階段的學生有著豐富的情感,但是其情緒很不穩定,內心極為敏感,特別在意外界怎樣評價自己。進行課堂教學時,部分教師忽略了教學評價具有的積極影響,不能及時肯定表現優異的學生,或者是給予其不當的評價,最終結果適得其反。由于忽視課堂教學評價,導致學生的學習體驗較差,教師和學生間不能形成高效互動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表現優異的學生不能被認可,導致積極性受到打擊;表現較差的學生不能被鼓勵,導致學習興趣持續下降。此外,還有一些教師只會表揚成績好的學生,而不斷打壓那些所謂的“差生”,最終導致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兩極分化的問題愈發嚴重,與此同時,還給有效教學的實施造成不小的阻礙。
三、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
作為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教師必須清晰認識到合理的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產生的積極影響,每周的數學教學時間是相對有限的,假如教師能靈活掌握有效的教學方式,那么在應對統一的教學目標與大綱時,不同教師取得的教學進度與效果也定然不同,有效的教學策略則能更好幫助學生展開高效學習,從而取得理想成效。為了更好地增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使其專注于數學學習,而不是被迫進行學習訓練。數學科目的邏輯性、抽象性很強,教師需不斷改進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應用新理念來完善課堂教學,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主探究課本知識。例如,進行“勾股定理”的教學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對特定三角形做出觀察,并展開猜想,在此基礎上得到結論,并研究該特定三角形的相關數據,隨后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逐步得到勾股定理。基于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探究數和形二者的關系,最后得出結論,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理解與記憶。
(二)教學分層化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課程難度在不斷提升,愈發凸顯出學生間的差距。因為每個學生的基礎能力不一樣,再加上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使用的是整體性授課方式,以至于不斷放大了學生間的差距,學生間通過相互學習也很難將教學設計進行有效落實,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還需教師注重教學分層化,把學生看作個體展開更深層次的研究,便于教師合理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為依據展開分層教學,促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得到提升與發展,從而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例如,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需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對其實施分批次教學,實施具體教學工作時,教師針對具體課程內容展開分層教學,引導學生進行階梯式學習,更有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除此以外,教師還需結合學生表現,給其制定相對應的課后練習,以此為基礎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
(三)教學合作化
新課改背景下,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注意的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影響力,并密切關注學生開展相關的課堂教學設計方案。不過眼下依然有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以自身為主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給學生積極性造成致命打擊。基于此,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需要教師肯定學生自身具備的有效作用,通過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對課堂教學體系進行不斷完善。例如,進行“軸對稱、平移與旋轉”的課堂教學時,因為該知識點具備較強探討性、趣味性,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便可鼓勵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注重科學劃分各學習小組,使其圍繞平時出現在身邊的軸對稱物體展開探究,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同時逐漸掌握軸對稱含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搭建起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