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芳
摘 要:閱讀教學工作是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重要內容之一,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內容。不斷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加強教學質量的關鍵。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新課標課程的不斷改革,語文教學的模式和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更替。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是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重要內容,如何提升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效率,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效率,加強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的培養,是當前階段語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主要闡述了當前階段語文教學工作的現狀,并就如何加強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和教學效率做出了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升策略;有效性
一、 前言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新課標內容的不斷改革,其明確指出,要逐步加強學生對閱讀的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在探索和創造的過程中充滿了探究和思考。因此,在當前的新課標教學理念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要更加注重閱讀學習的模式,語文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將閱讀的主動權交還學生,給學生創造充足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能夠靜心閱讀和思考,讓學生能夠和文章對話和交流。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師生之間的關系要處于平等的位置,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采用民主的教學模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思想之間的碰撞和情感交流的過程。不斷培養學生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文認知水平,是當前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要將閱讀教學工作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旨在幫助學生加強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閱讀寫作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數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就會失去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合理地對待當前階段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積極改善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
二、 正確的認知朗讀在閱讀教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從古代開始,對文章的閱讀在教學模式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現代人的眼中感覺這一模式可能已經落伍,但實際上古人的教學模式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有熟讀文章的內容才能更加了解文章的內容。綜合以往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工作是語文教師提前設計好文章的問題,并會選擇學生作答的過程。但是學生自身真正想學習的內容少之又少,這就會使得學生的學習陷入被動的局面,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思考。因此,語文閱讀教學應該要讓學生有所領悟,這樣的閱讀過程才算完整。
三、 當前階段的語文教學現狀
(一)過于單一化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由于受到傳統的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還不能積極地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更多的是看重學生的成績,從而忽視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過于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的內容索然無味,如果語文教師不加入適當的引導工作,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
(二)不注重對學生的語言訓練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只重視對語言的教學內容,但是往往忽視了對語言訓練的工作,更多的是注重學生對一定的詞句,或者只是單純地背誦一些文字的讀音和含義,但是缺少在閱讀方面的訓練。語文教師不會重視對語言的訓練和領悟,在教學的過程中缺少一定的實質性內容。
(三)當前部分學生的閱讀方式并不適合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尚小,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采用的是背誦的方式進行學習,雖然通過這一方式能夠學到一定的語文知識,但是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一定的語言訓練內容,當然是借助記憶和背誦來進行的,但是對小學生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并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 加強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不斷加強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工作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占據很大的比重,同時是語文教材和師生之間、文字之間的對話,通過閱讀能夠不斷開拓學生的視野,不斷加深自身的知識儲備量,在提升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能有一定的審美體驗。閱讀教學工作能夠助力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同時還能幫助其他學科的學習工作。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可以依據這一時期的特點,通過借助這種情景教學模式,并對每天的課堂閱讀內容進行細心的設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閱讀的樂趣。例如,在進行《觀潮》這篇文章的講解時,學生可能不能體會到觀潮的壯麗感,并且文章的冗長,會使得學生的閱讀過程變得困難。這時,借助多媒體的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觀潮的視頻,仿佛身臨其境感受觀潮的壯麗感。這樣一來,就能大大增強學生對文章的閱讀熱情。
(二)注重對學生的語言訓練,不斷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這一能力的訓練離不開日常對語言的訓練和積累。因此,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注重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語言內容的訓練,首先是幫助學生了解如何用語言去描述,同時包含一些對概念的掌控,對某一事物的理解以及遇到問題如何解決等。對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讓學生理解文章并產生疑問,積極尋找自身存疑的問題,語文教師也可以借助課前預習的方式,讓學生找尋自己不熟悉的文字和詞句,通過查詢字典的方式找到解決的辦法,如果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來找語文老師幫忙。長久下來,學生就會形成閱讀的好習慣。
(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領悟
通過對文章背誦的方式,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學生加強語言知識的儲備,但是并不能大幅度地增強學生自身的語言運用的能力。語文教師一定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技巧,讓學生轉換自身的學習方式,通過利用語言內容的教學加強學生自身對文章的感悟,讓學生了解語言的基本運用。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一定的情景教學模式,讓學生將實際生活和文章內容相結合,在生活中尋找教學的素材,并將這一內容作為閱讀感悟的切入點。在生活中教師離不開語言的運用,學生通過自身的閱讀理解,加以生活中的氣息,通過探索生活的眼睛尋找文章,能夠大大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倒映”這個詞匯時,學生很難從字面上理解含義,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課外活動帶領學生去有水的地方,讓學生觀察樹木倒映在水里的影子,以及其他物體的影子,這都是“倒映”這一詞的折射,學生理解起來就會相對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教學資源,學生的腦海中能夠形成鮮明的影像,幫助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