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龍
摘 要:詩詞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容,更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加強學生情感體驗的關鍵。在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特點出發,為了營造一個趣味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走進詩意,提高他們的文學欣賞水平,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帶領學生“入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體會到古詩詞學習的快樂,進而不斷提高語文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以趣入境;初中語文;詩詞教學
一、 引言
語文詩詞是中考詩歌鑒賞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在我國教育體系不斷完善的背景下,中考考查語文詩詞的內容也越來越多,這就要求初中生在學習中要具備更高的詩歌分析能力,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此背景下,教師要在語文詩詞中引入趣味性教學內容,帶領學生走入詩歌的意境,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環境。基于此,文章對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的方式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新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對語文詩詞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著名哲學家孔子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在對此句話進行深入分析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孔子老先生所想表達的意思是學習詩詞,可以幫助我們發揮想象力,對不同事物有一個清楚地認識,同時還能提高觀察能力。在對語文詩詞的特點進行分析時,其中的習作手法也是比較多的,感染能力非常強,學生在對其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在發揮自己想象力的同時,豐富自己的文學知識,開拓自己的思維。
尤其是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初中的教學中的實施,它要求教師在傳授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因此,在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特點出發,積極引入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帶領學生走進語文詩詞意境,讓詩詞在實際的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古詩詞屬于我國的傳統文化,它是其中的瑰寶和精華,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語文詩詞的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還可以展現我國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特點,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加強學生對詩詞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促進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
三、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
(一)沒有帶領學生走進詩意
在新課標下,我國人才發展和培養戰略得到了一定的完善,更加強調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語文詩詞是初中教學階段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措施。古詩詞教學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它可以起到凈化學生心靈,提高學生思想水平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并沒有將語文詩詞中對學生的價值觀和思想感情等進行積極引導,更沒有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內涵傳遞給學生,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語文詩詞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果長時間下去,學生就會失去對初中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方式落后
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正處于個性化發展時期,對一些事物都有自己的見解,以前的古詩詞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由于缺少趣味性,導致學生對古文知識的學習效果并不強,不能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影響了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他們不能有效把握古詩詞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再加上受到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認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才是關鍵,對語文詩詞教學方式并不重視,這將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不能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影響了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氛圍比較差
要想在新時代背景下,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尤其是在初中語文詩詞教學中,要為學生營造趣味性強和輕松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帶領他們快速進入語文詩詞的意境,加強學生情感體驗。
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并沒有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在課堂學生中并不能發揮自己的活躍性和主體性。有的學生甚至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部分教師還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感受,沒有從學生的發展特點出發設計教學方案。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只告訴學生如何學習語文知識,卻沒有積極鼓勵學生對語文詩詞進行探究,這種課堂教學氛圍和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產生更多的困惑,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發展。
四、 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的措施
(一)構建詩詞意境,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由于我國詩詞內涵豐富,所以將其融入了語文教育教學中。在對古詩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加強學生對這短短二十余字的理解,要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從實際的教學目標出發,為學生構建詩詞意境,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詩人所想表達的情感,積極引導學生對其中的重點內容進行分析,加強學生對詩詞的欣賞。
教師在語文詩詞中會發現,讓學生將其中的內容背誦下來并不難,但是如果要讓他們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加強對詩詞意境開掘的重視,創新以前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在理解語文詩詞內涵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背誦,為他們構建詩詞意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對《天凈沙·秋思》這首詩詞進行教學的時候,其中寫景的部分比較多,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枯藤、昏鴉、小橋、流水和西風等景色進行想象,讓學生通過對這些簡練語言的想象,勾勒出一幅游子漂泊圖,加強對詩人遠離家鄉、獨自漂泊的情感體驗。這種教學方式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強化他們的分析能力。
在古代詩詞中,我們會發現同一種詞匯在不同意境中所表達的含義和情感是不同的。如“月”,在一些語文詩詞中所表達是團圓的情感,但是在有的語文詩詞中它主要渲染了一種悲涼哀傷的氛圍。因此,在具體的語文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為學生構建不同的詩詞意境,主要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