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
摘 要: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閱讀教學屬于較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之一。通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強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F階段隨著閱讀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師逐漸轉變了傳統單篇閱讀教學形式,越來越提倡開展相應的“群文閱讀”教學,符合當前語文教育的發展趨勢,大幅度地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延長了學生的閱讀時間,滿足了學生的閱讀需求。但當前“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無法很好地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提升。因此有效地改善優化策略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分析“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化措施,筆者針對“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現狀展開了調查分析。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調查;優化措施
一、 引言
群文閱讀是近年來閱讀教學過程中較為高效且創新的形式之一,主要是指結合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的閱讀文本,在一定時間內通過集體閱讀構建達到相應的共識的閱讀形式。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較為重視單元的整合優化教學,突破了課本教材的限制,強調以課本為主,增加課外閱讀,將閱讀范圍擴展至整本書的閱讀中去,對于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來說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和作用。文章首先針對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教學現狀展開了調查分析。
二、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現狀
本次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現狀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了調查,調查時間為2020年9月至2020年10月,××小學1至6年級的學生為觀察對象,采用的是不記名的調查問卷方式。本次總計發出2512份的問卷調查表,問卷調查表中以選擇題類型為主要形式,對學生平時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閱讀量、閱讀時間、閱讀形式、收獲的效果等展開了綜合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低年級調查問卷1233份,低年級學生中有80%以上喜歡看課外書本,且在課后主動進行課外閱讀的人達到了65%以上,學生在課后都能擠出適當的時間進行閱讀;55%以上的學生習慣自己選擇自己閱讀的書籍;半小時閱讀時間以上的學生達到75%以上;60%以上的學生在閱讀中能跟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65%以上的學生習慣有聲閱讀、指讀等等;45%以上的學生喜歡閱讀繪本。中高年級調查問卷1279份,其中80%以上的學生習慣閱讀,且閱讀過程中更習慣傾向于默讀的方式,且35%左右的學生在閱讀中會積累好詞好句,30%以上的學生重視在閱讀中感悟文本深刻內涵,另外30%以上學生只是單純地將課外閱讀作為一種消遣,當閱讀文本是一個故事進行閱讀。由于學業過于繁重,40%以上的學生閱讀時間基本在20分鐘以內,對于一些學習困難的學困生,他們的閱讀時間較少。中年級及高年級學生在閱讀中無法很好地把握文章大意,且習慣利用自己的閱讀習慣解決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但依舊存在30%以上的學困生對于閱讀中的問題完全不能理解,僅僅是保證敷衍的態度進行閱讀。65%左右的學生已經掌握了較快的閱讀速度,在默讀情況下一分鐘能在400字數以上。
以上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集中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由于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影響,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大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是很難更新和優化自己的教學理念,部分教師的群文閱讀教學也流于形式,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卷面成績。使得群文閱讀教學已經失去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初衷,成了教師“填鴨式”教學中的手段之一。其次是群文閱讀教學效果較差。群文閱讀的文本應由一條主線將多個互相關聯的文本串聯起來進行教學的,教師只需要通過典型文本的講述才能更好地引發學生進行閱讀。但在選擇文本的過程中由于缺乏閱讀經驗,難以選擇科學合理的閱讀文本,往往表現為胡亂的組合幾篇文本,導致群文閱讀的教學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最后,在群文閱讀中教師未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認知水平,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很難進行群文的理解,降低了學生的閱讀熱情。
三、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化措施
(一)將議題作為主線多元化地開發和創新群文閱讀的資源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各個單元的課文大部分都會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多元化的對教材進行優化開發。將教材作為出發點,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并以補充課外閱讀資源的教學不斷地擴展閱讀主題,讓學生對該教材單元主題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認知和了解,最大限度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思維意識和認知水平將議題相似的文章結合在一起,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激發學生閱讀中主動提出問題的意識,強化學生多元化思維的發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概括閱讀文本的主題內容和中心思想。以此為前提促使學生圍繞著閱讀文本展開相應的互動學習,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之后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繼而理解。通過對議題的討論和交流對話,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引導,適當地對重點難點及疑問點進行調整和指導教學,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結合文本相關主題,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群文閱讀的整體效率。
(二)轉變以往閱讀課堂中傳統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應轉變傳統閱讀課堂教學固有觀念,充分地認識到現階段我國教育改革中素質教育為主流,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從學生真實情況出發,不斷對教學策略進行優化改變,教師在群文閱讀的教學中不應標準化和固有化學生的答案,應多給予學生尊重和鼓勵,尊重學生自主閱讀后的體驗及感受,在了解學生閱讀感受后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進一步探究。因此,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教學中不論是在選擇閱讀文本、文本問題及文本主題的過程中,還是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都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從學生的角度上出發。教師在選擇群文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應從文本的教育意義、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需求等出發,科學合理地進行選擇。而在社會文本問題及主題的過程中應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上進行思考,使得問題的提出和主題的設置更加地貼近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此最大限度提高群文閱讀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培養,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